中國聯通:以技術創新推動節能減碳
中國聯通:以技術創新推動節能減碳

文章來源: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2-06-13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我國在新發展階段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中國聯通兼顧網絡發展與安全降碳、兼顧系統推進與重點突破,堅持增量控制與存量挖潛相結合、堅持技術引領與創新驅動相結合,多措并舉助推“雙碳”目標實現。
系統謀劃部署,科學推進“雙碳”工作
2021年,中國聯通在通信行業率先發布了《“碳達峰、碳中和”十四五行動計劃》,全面啟動“3+5+1+1”行動方案。
“3”是指建立健全3大管理體系,以碳數據管理、碳足跡管理和能源交易管理體系的建設,支撐“雙碳”目標的實現;“5”是指聚焦5大綠色發展方向,以移動基站、數據中心、通信機房、網絡精簡、智慧管理等方面的技術引領、創新驅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兩個“1”分別是指深化拓展行業內外共建共享,挖掘資源復用潛力,助力行業節能減碳,以及發揮數字技術優勢,助力千行百業綠色發展。
中國聯通網絡部總經理傅強介紹,扎實推進3大管理體系建設,需要扎實練好“基本功”。中國聯通以目標為導向,建立了能耗總量和強度“雙控”指標體系,提高“綠色”在企業資源配置中的引導力;以問題為導向,研究繪制了企業“碳足跡”,把好科學規劃、方案編制、綠色采購、精細運維、儲運消納、辦公營業“6道關”;以政策為導向,有序參與碳交易,試點開展5G基站綠色電力交易。
堅持綠色發展,打好技術創新“組合拳”
早在2019年,中國聯通就倡導成立了行業首個“5G基站AI節能聯合研究中心”,并發布《中國聯通5G智能節能技術白皮書》,牽頭開展“5G基站能耗分級方法”行業研究課題。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聯通研發的基于人工智能、大數據創新技術的4G/5G協同智能節能平臺,榮獲了2021年國際電聯信息社會世界峰會電子環境組冠軍獎,是當年電子環境保護領域唯一獲此殊榮的中國企業,同時也獲得了中國版權保護中心頒發的“2021年十大著作權人”榮譽。
今年年初,隨著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完成總體布局設計,“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啟動。
中國聯通全面承接“東數西算”工程,主動應對新型算力基礎設施帶來能耗增長的挑戰,建立健全數據中心綠色技術應用體系,積極開展液冷等前沿技術研究,同時在河北、新疆、寧夏等地大力推廣蒸發冷卻、新風、石墨烯等新型技術以及變頻、板換等成熟技術。
中國聯通新疆一帶一路數據中心蒸發冷卻機組
據悉,自“十三五”以來,中國聯通先后共有19個數據中心入選國家綠色數據中心。
中國聯通西南(重慶)數據中心基地(國家綠色數據中心)
與此同時,中國聯通挖掘存量資源節能潛力,全面開展2G網絡精簡和3G網絡減頻,騰退頻率和優質天面資源用于4G、5G;自主研發智能雙循環多聯模塊化空調等多種動力配套節能產品并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推動老舊通信機房高效節能改造,淘汰落后設備,提高網絡效能;推進能源綜合利用研究,除在西藏中繼站等應用光伏太陽能外,對儲能、余熱等能源綜合利用解決方案進行研究。
推進共建共享,打好發展“團體賽”
目前,中國聯通與中國電信共同建成了全球首張、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5G共建共享精品網絡,通過4G、5G共建共享,每年可節能用電175億度以上,減少碳排放600萬噸以上,相當于種植樹木327萬棵。
此外,中國聯通積極推進管道、桿路等其他通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直接減少了土地、鋼材、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間接保護了生態環境。隨著合作領域的進一步拓寬,共建共享形成的資源集約化運營節能效益將更加顯著。
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在賦能綠色經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中國聯通發揮云網融合、技術融通、數據融匯等核心能力優勢,前瞻布局“雙碳云”“雙碳大數據”等基礎能力底座和“智慧能源綜合服務平臺”“雙碳智能監管平臺”等系列創新應用,賦能能源、工業、住建、交通、農業等行業,以“信息化”帶動碳排放“數字化”、碳足跡“云端化”、碳減排“智能化”,推動“能量流”向“數字流”轉變以及千行百業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
【責任編輯:溫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