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新國企 才讓:“去產能”是冶金行業的涅槃之道
對話新國企 才讓:“去產能”是冶金行業的涅槃之道

發布時間:2017-03-12
嘉賓:才讓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鋼研董事長、黨委書記
冶金行業是“去產能”的重點,從“去產能”的效果看,2016年下半年開始,冶金類產品價格不斷回升,企業合理的利潤空間得以保障,在經歷了2014和2015年幾乎全行業虧損之后,于去年實現全行業贏利。
三項舉措助力鋼研實現增效
才讓介紹,在復雜的外部形勢下,2016年中國鋼研仍然取得了較好的效益,這主要得益于鋼研采取的三項舉措。
第一,鋼研在成本控制、流程優化、市場開拓和新產品的開發上做了不少工作。第二,鋼研依靠技術進步,源源不斷地向社會提供新技術、新產品,成功地進行科技成果轉化,實現經濟效益增長。第三,鋼研在機制和體制方面也嘗試做了一些突破。在國資委的指導下,鋼研開展了結構調整和三級子企業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施行職工持股,調動起了骨干員工的工作積極性,為鋼研效益的增加起到了促進作用。
‘去產能’的政策紅利在逐漸顯現
才讓表示,今年一開年,國務院對“去產能”的推進力度就非常大,相關行業協會對此也是信心滿滿,而且地方政府也意識到,靠犧牲環境資源帶來的GDP增長,得不償失,也非長久之計,可持續的綠色GDP才是經濟發展的正道。另外,企業作為“去產能”的主體,也意識到只有消除同質化產品的惡性競爭,走出重復投資、重復建設的怪圈,將產能控制在合理的界限之內,企業才有出路。
才讓說,冶金行業是“去產能”的重點,從“去產能”的效果看,2016年下半年開始,冶金類產品價格不斷回升,企業合理的利潤空間得以保障,全行業的效益節節上升,冶金行業在經歷了2014和2015年幾乎全行業虧損之后,于去年實現全行業贏利。鐵的事實說明,“去產能”使企業意識到,整頓、控制產能,自我約束也是一條增效的出路。
吸引、留住、激發人才是全新課題
一方面,要用事業的平臺吸引人。企業要提供事業的平臺,要有課題、有經費、有研究領域、有發展方向,才能吸引人才。另一方面,體制機制很重要。企業在體制機制的設計上、科研文化的營造上要科學合理。第三,中國鋼研有自己的研究生院,而且納入了國民教育體系,擁有兩個博士一級學科授予點。中國鋼研的很多優秀人才,都是中國鋼研研究生院培養出來的,這是很好的人才來源。
但在新時期,這些做法的力度還不夠,因為北京各方面的壓力都很大,工作節奏很快,生活成本也很高,如何能夠把行業的優秀人才聚集在中國鋼研旗下,依然是一個新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