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新國企:中冶通魯項目鋪就草原“幸福路”
走進新國企:中冶通魯項目鋪就草原“幸福路”

文章來源:新華網 發布時間:2017-07-13
一路通駕魯北,草原變通途。在廣袤的內蒙古科爾沁草原上,一條條寬闊的高速公路穿越草原,延伸到農牧民的村口屋前。這條草原“幸福路”就是通遼至魯北高速公路。 2014年,中冶集團與內蒙古自治區交通運輸廳簽訂300億戰略合作協議。兩年半的時間里,四個公路建設項目先后落地,如今的通遼、興安盟、赤峰等地,告別了坑洼不平的泥濘小路,一條條筆直、寬闊的高速路已初具雛形。
不久前,由國務院國資委組織的“走進新國企?砥礪奮進這五年”首篇“揭秘草原‘幸福路’”中冶黨建主題宣傳活動,來到通遼,還原“草原幸福路”的建設歷程,充分展示國有企業基層黨建工作的優秀成果。
扎根北疆,鋪就草原經濟騰飛的“幸福路”
要想富,先修路。內蒙古地區交通路網結構不發達,嚴重制約經濟發展。百姓出行不便,人們渴望筑通家門口的“最后一公里”。2014年,中冶集團與內蒙古自治區交通運輸廳簽訂300億戰略合作協議,并于2015年3月成立中冶交通內蒙古高速公路項目指揮部。兩年半的時間里,四個公路建設項目先后落地,合同總額達94.7億元。
中冶內蒙建投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中冶交通內蒙古高速公路項目指揮部指揮長、黨工委書記冷明澤在接受新華網記者采訪時介紹,通遼至魯北高速公路(簡稱:通魯項目)東接雙遼至通遼高速公路,南接好力堡至通遼高速公路,西接己建成的赤峰至通遼高速公路,北接內蒙古自治區省際通道,全長160公里。
通魯項目南起通遼市科爾沁區,經科爾沁左翼中旗、扎魯特旗,止于原G304國道魯北南收費站。其中科爾沁左翼中旗是國家重點貧困旗縣,下屬6個蘇木鄉鎮18個嘎查村共1.5萬貧困戶;扎魯特旗是內蒙古自治區重點貧困縣,下屬54個貧困嘎查村共1.3萬貧困人口。該工程建成后與村鎮“十個全覆蓋”的水泥路相銜接,農田里的玉米、養殖的牛羊、大棚里的蔬菜瓜果從農牧民家門口出發,當天就能運輸到通遼、沈陽等周邊發達城市,實現了與城市的無縫對接,加快了經濟運行效率,為農牧民脫貧致富提供了便捷的交通運輸條件。
狠抓黨建,用匠心打造品質工程
內蒙古地區自然環境惡劣,經常伴有六級以上大風,每年4級以上大風、沙塵暴、揚沙天氣有180天左右,茫茫的荒草地,一年中有一半的時間狂風大作、飛沙走石。很多施工路段都是當地農牧民出行的唯一通道,為了不影響百姓出行,需半幅通車、半幅施工,安全隱患極大,加之受資金緊張、征地拆遷工作滯后等因素影響,初來乍到的中冶建設者難免有些“水土不服”。
為了盡快打開工作覆蓋面,中冶集團對內蒙古地區在建項目的黨建工作給予了高度重視和廣泛關注。中冶交通內蒙古高速公路項目指揮部黨工委圍繞項目建設,通過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項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廣大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面對“急難險重”任務,黨員干部沖在生產第一線,帶領職工群眾攻堅克難保生產,迅速掀起大干高潮。
共產黨員、通魯項目三分部經理梁峰曾在六個月帶領班組完成產值2.9億的施工,獲五礦集團“百強班組”榮譽稱號,被譽為“中冶速度”。而在這些成績背后,他曾20天體重直降20斤,曾愛人生產都來不及陪伴身邊。通魯總包部總經理助理武建宏曾為解決冬季備料問題,積勞成疾,突發心臟動脈夾層撕裂,從成功率只有百分之五的手術中死里逃生。而他們在接受新華網記者采訪時都表示,作為修路人,能為草原把路修好,就是最大的幸福。
振興內蒙,打通歐亞大陸草原通道
近年來,通遼作為內蒙古自治區蒙東中心城的格局已基本確定,在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道路上,通遼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起到了溝通兩省(遼寧、吉林)一區(內蒙古自治區)經濟的重要作用。
在通遼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著力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牧業產業化的進程中,在通遼培育大產業,全力打造蒙東乃至東北地區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綠色農畜產品基地、發酵工業基地、建材工業基地和商貿物流基地的進程中,通魯高速適時地將通遼與全國高速公路網連接,必將極大地加快經濟運行效率,成為通遼經濟發展的催化劑。
特別是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出臺后,通遼作為歐亞大陸草原通道重要物流節點的地位日益凸顯,被劃為“遼蒙歐”運輸大通道城市。通魯高速的建成通車將進一步增強城市綜合實力,成為通遼融入國家“走出去”戰略的重要里程碑。(馬蕓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