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國企改革取得顯著成績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企改革取得顯著成績

文章來源:新聞中心 發布時間:2017-07-26
第二屆國企改革前沿論壇在廣州召開
7月26日,第二屆國企改革前沿論壇在廣州舉辦,主題為“新活力·新動能——國企國資改革的創新與實踐”。國務院國資委副秘書長、改革辦主任、新聞發言人彭華崗出席論壇并致辭。他說:“黨的十八大以來的這五年,國企改革取得了顯著成績,改革增活力、強動力、釋紅利,為迎接和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黨和國家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針對國有企業改革發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用一系列相互聯系、相互貫通的重大理論創新和科學判斷,深刻回答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要不要辦國有企業、辦成什么樣的國有企業、怎樣辦好國有企業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國企改革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和科學指南。各地和各央企國企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為號令,牢牢把握改革正確方向,看齊對標、真抓實干,努力把學習成果轉化為改革舉措。與國企改革“1+N”文件體系相配套,五年來中央各部門出臺了100多件政策文件,各地結合實際出臺落地文件超過800件,共同構成了國企改革設計圖和施工圖,確保了國企改革改有方向、改有目標、改有遵循。正如彭華崗所說,黨的十八大以來的這五年,是國企改革高舉旗幟、闊步奮進的五年。
五年來的國企改革,同時也是攻堅克難、砥礪奮進的五年。國企改革堅持奔著問題去,在試點先行中全面推進,在重點突破中亮點紛呈:
一是分類改革扎實推進。中央企業功能界定與分類已經完成,29個省(區、市)出臺了分類意見或方案。
二是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加快推進。中央企業各級子企業公司制改制面達到92%,年內集團層面將全部完成公司制改革。省屬一級企業改制面達到95.8%,19個省(區、市)國資委監管的一級企業全面完成公司制改革。
三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穩妥有序。中央企業二級子企業的混合所有制占比超過50%,超過2/3的中央企業引進了各類社會資本,重點行業領域兩批19家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扎實推進,中央企業10家子公司員工持股試點全面實施。
四是公司法人治理結構逐步完善。85家中央企業建立起了規范董事會,各省級國資委監管企業中九成以上建立了規范董事會,落實董事會職權試點工作進一步深化。
五是市場化經營機制加快形成。開展經理層市場化選聘、契約化管理、任期制考核,積極探索職業經理人制度,在經營管理人員能上能下、薪酬能高能低、員工能進能出上取得新的實質性進展。
六是國資監管體制加快完善。國務院國資委大幅度優化調整內部機構,取消、下放、授權監管事項43項,調整34項職能,32個省級國資委制定了監管權力和責任清單。進一步聚焦監督重點,加大對國有資產損失問題的調查和追責力度,落實企業集團境外投資經營責任,有效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五年來,國有企業堅決貫徹“五大發展理念”的要求,著力推進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率先發力,發揮了帶頭帶動作用。中央企業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企業達到10家,26個地方國資委改組組建了72家投資運營公司,大力推進戰略轉型、集團管控、分類授權等工作,積極探索市場化、專業化資本運營模式,推動國有資本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先后完成16對30家中央企業的重組,省級國資委監管企業開展了135項重組整合。全面開展壓縮管理層級、減少法人戶數工作,中央企業累計減少法人5744戶,減少人工成本267.78億元,減少管理費用101.5億元,有力推動企業更加聚焦主業、優化主業、做強主業。堅決退出過剩產能,2016年國有企業共退出鋼鐵產能4230萬噸,占全國退出產能的80.8%;共退出煤炭產能20629萬噸,占全國退出產能的71.1%;共清理退出“僵尸企業”4977戶,涉及資產4119.9億元。
彭華崗指出:五年來,特別是全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召開以來,圍繞解決國有企業黨建工作虛化、弱化、淡化、邊緣化問題,從嚴落實管黨治黨責任,著力抓好黨建工作重點任務,國企黨建工作呈現良好態勢。黨的意識明顯增強,抓黨建強黨建的氛圍更加濃厚,黨組織凝聚力戰斗力不斷提升。
展望國企改革肩負的使命,彭華崗指出,我們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7月19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37次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在大局下謀劃、在大勢中推進、在大事上作為,以更大勇氣、更強毅力扎扎實實推進國有企業改革落到實處、見到實效,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更好造福于國家、造福于人民。
200多位來自政、企、研、媒等方面的嘉賓共聚一堂,分別就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等進行了主旨發言,來自國資系統的專家、學者就完善國資監管體制進行了圓桌對話。(國務院國資委網站 唐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