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青年報 發布時間:2017-08-15
8月11日,四川九寨溝荷葉寨,中國移動緊急起飛一架無人機信號基站,在離地100米的高空搭建一個4G移動基站。 視覺中國供圖
8月11日,九寨溝地震后的第4天,在九寨溝荷葉寨的一處空地上,一臺搭載了通信基站設備的大型無人機,正準備騰空而起,為周圍區域提升通信質量。
這臺無人機是中國移動公司設計研發的“無人機高空基站”,也是中國移動首次在地震中嘗試用無人機搭載基站進行搶險作業。地震發生后,湖南移動通信公司將這臺無人機緊急運送到九寨溝災區。
荷葉寨是進九寨溝的第一個寨,也是九寨溝最大的一個藏族村寨。七級地震過后,那里不時有余震出現,山體滑坡、飛石不斷,多處通信光纜損毀、多個基站中斷,導致通信受阻。
選擇這里投放無人機高空基站,是因為當地居民集中,搶險隊伍密集,傳統的應急通信手段難以快速全面恢復當地通信。四川移動網絡部應急辦經理李長城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荷葉寨里的160戶居民,以及搶險救援人員和災后在這個區域設立的后勤保障點,都急需信號和外界通信。
此臺無人機高空基站搭載了4G基站作為指揮調度系統,覆蓋面積最大可達100平方公里,能為1200個手機用戶提供語音通信和上網服務。
當天風大,最高可升至100米的基站僅升到66米的高度,但這也比一般地面上30米高的基站高出一倍多。“無人機投運到空中之后,馬上就接收到了數百個手機信號。”李長城告訴記者,原本只有2G信號的區域瞬間變成了4G空間,在現場的救援人員的手機通信和上網也變得暢通,保障了應急搶險隊伍以及災民的需求。
2008年汶川地震后,中國移動通過各種方式,建設“超級基站”。目前,中國移動已通過依托無人機高空基站、超級基站等創新舉措,建立起一套“平戰結合、天地一體、高效協同”的通信綜合應急體系,提升了網絡防災救災能力,也為此次四川移動通信生命線暢通提供了保障。
李長城表示,中國移動公司從2014年就開始考慮,如何讓基站的使用不受地面限制,之前嘗試過用飛艇、熱氣球搭載基站,但受條件限制都沒辦法應用。而近年來無人機的出現,對于環境和操作人員的要求相對較低,便展開了研究設計。
無人機高空基站的第一次試用是在今年夏天湖南洪災之時。在九寨溝試用第一天,無人機高空基站總運行時間將近兩個小時。李長城表示,中國移動正在考慮未來將無人機高空基站變成搶險救災的常態設備,在全國大規模使用,但目前無人機高空基站在工藝上還需進一步完善。
“因為無人機的承重是10公斤,而基站、天線等設備的重量已達10公斤,所以在設計上,基站的電源線不能過重,只能換成較細較輕的電線。”李長城進一步解釋,目前使用的電源線容易發熱,無人機連續工作一段時間之后,需要讓電源線冷卻下來,再重新投放到空中。
記者了解到,這次采用無人機技術作業的不只是電信行業,電力行業也將創新設計后的無人機設備,投入災區輔助搶險救援工作。
據媒體報道,8月8日23時56分,國家電網四川省電力公司第一批應急隊伍攜帶“動中通”、無人機等裝備前往災區,開展應急處置工作。
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應急中心培訓處處長范苑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這次公司是將無人機三維實景建模技術首次應用在地震災害現場中。
“我們在無人機設備上進行了創新,搭載了三維實景建模技術,并建設了工作站,結合這項技術幫助大家更安全地開展救援。”
范苑表示,傳統的航拍視頻和圖片都是二維影像資料,三維建模呈現出來的是一個立體的圖形。“拍一張二維照片并不能對災區塌方的地方進行具體的矢量計算。”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傳統的航拍照片、視頻無法滿足應急救援和電網運維科學化、數字化發展的需求。無人機三維實景建模技術是通過多張航測照片,結合傳統三角測量技術確定地表實物高程信息。
“它的效果和激光雷達的掃描技術差不多。可以對現場的環境,物體的角度、長度、高度提供全方位的視角及精確測量,更直觀地將現場環境呈現給工作人員。”范苑表示,三維實景建模能提供目前高清地圖無法提供的電力設施的地理信息數據,特別是地質災害后的即時信息,能快速對坍塌模型進行分析,可提高救援現場風險評估的效率。
范苑告訴記者,第一次使用無人機三維實景建模技術,是在今年6·24四川茂縣山體垮塌時。“這一次我們電力搶修的主戰場是在九寨溝的一個110千伏的變電站,這個變電站在群山環抱中,我們在這個地方做三維建模,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周圍的環境。”
范苑說,哪個地方是塌方的山體、哪個地方山體比較穩固?掌握這些信息,通過三維實景建模給出的圖像設計現場逃生方案。如果出現余震,可以借助這個技術指揮工作人員精準地進行疏散。
記者還了解到,這項無人機三維實景建模技術,還將在后期九寨溝災區電力恢復重建上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我們需要對幾處斷線、倒塌的地方進行重新選址和重新設計,但要在哪里重新選址需要進行巡視。靠人工巡視時間比較長,現在用無人機三維實景建模設備進行巡視,一方面提高時間效率,另一方面保證了作業人員的安全。”范苑說。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寧迪 來源:中國青年報(2017年08月15日 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