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志雄:著力推動發展方式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
崔志雄:著力推動發展方式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

文章來源:新聞中心 發布時間:2018-03-21
3月13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民航信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總經理崔志雄做客“對話新國企 奮進新時代”兩會訪談節目,與北京交通大學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學院副院長、大數據研究院院長林友芳教授進行對話,共同探討“大數據服務”、“創新發展”等話題。在談及未來中國航信在技術創新方面的舉措時,崔志雄表示:中國航信將著力推動發展方式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民航信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總經理崔志雄
主持人:航旅縱橫在民航是非常重要的產品,現在國家也在推動要創新發展,其實航旅縱橫也是創新的一個產品。未來中國航信在技術創新方面還有什么?因為技術可以改變生活很多方面。
崔志雄:中國航信要大力推進科技創新、業務創新、管理創新,著力推動發展方式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我覺得我們主要要做好兩方面工作:
一個就是在科技創新方面,剛才我跟林教授也聊,第一點要著力以云技術,以云平臺、大數據、國產化為突破點,另外在智能化應用方面要有所突破。我們現在的產品有“航旅縱橫”、“航信通”、“人證合一”、“航指數”,另外我們還承擔著國家的核高基課題,在這方面要繼續進行加強和推廣。
第二點,要重視產學研的合作。我們現在正在調整研發布局,我們要跟國外較先進的學校和研究機構進行合作,更要跟我們國內院校,像林教授這邊北京交通大學合作,大家有經驗、有基礎、有能力。另外我們聘請了中科院的梅宏院士擔任我們實驗室的學術委員會主任,我們正大力推進科技創新的力度。
二是我們要開展業務創新。我們的戰略路徑是構建大平臺,匯聚大數據,開展大服務。
構建大平臺,不光有民航的行業平臺,我們將來在交通行業的平臺,另外平臺的整合方面、平臺的產品方面要下大力氣。交通行業,包括旅游行業。
匯聚大數據這是我們實現戰略路徑的一個手段,我們現在擁有了這些數據,我們怎么把這些數據開發利用起來,這就很重要。我們要靠技術,靠像林教授這樣的技術專家,甚至更年輕的一代大數據開發的利用者。
開展大服務。有了平臺,有了數據,干嗎呢?為最終旅客服務,為行業發展服務,為整個社會發展服務。所以,我們如何創新發展,結合我們航信說,我們主要通過這兩方面提升我們的服務能力,更好地為旅客出行提供方便。
主持人:林教授從學術方面談一談。
林友芳:如果說回到大數據服務民生的問題,其實也是,針對場景去做創新,做服務產品的設計,產品質量可以怎么提高,再去想我有可能用什么數據或者是用什么東西來服務于這個目的,然后去設立創新課題,開展內部的研究,或者是產學研的合作。企業自己能做的自己做就可以了。如果自己做得不夠好,或者是沒有基礎,沒有經驗,可以請國內外的學術機構加入進去。就像中國航信牽頭成立了民航旅客服務智能化技術的一個民航局的重點實驗室,成立這個重點實驗室也是想著以這個實驗室為平臺構建一個產學研合作的生態和機制。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核心動力,如果沒有這樣一個東西,它的產品高效運營、安全運行、智能化的應用都會有問題,產品的對接、產品的運維、產品更新的需求都得不到提升,創新是我們的本質任務。
崔志雄:關于創新我補充幾個觀點,我認為創新是一個試錯的過程,所以要寬容。如果沒有寬容,出不來很多創新的成果。
另外,創新還是一個持續投入的過程,要堅持。創新要花錢,要持續花錢,花錢短期見不到成果,所以必須要堅持,能堅持下來就能出來東西。
第三,創新還是一個精雕細琢的過程,它需要時間,慢工出細活。
我們要走向高質量發展,又要創新,沒有容錯的機制,沒有持續投入的堅持,你沒有慢工出細活的工匠精神,創新都白搭,當然也不排除有一些能人,有一些有靈氣的,但是多數創新要在這個基礎上。就是你要有容錯機制,你要舍得投入,而且要堅持下來,而且你要容他時間,不能說明天給我創新一個東西,那不可能,是慢工出細活,精雕細琢,這樣能夠保證創新的成果、創新的成效、創新產品的產生。
【責任編輯:駱秧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