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專題庫  >  2018全國兩會 對話新國企 奮進新時代  >  致敬工程師 > 正文
        劉加軍代表:一線苦干35年 從毛頭小伙到鉚焊專家

        文章來源:新華網   發布時間:2018-03-16


        “當選全國人大代表,我感到責任重大,使命神圣。作為一名電力建設行業的基層代表,這一次,有機會把平時的實際感觸和體會、基層職工的心聲帶到人民大會堂,我也感到很光榮。我將以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認真履行好代表職責,當好電力建設行業一線工人的‘代言人’。”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劉加軍對新華網記者說。

        劉加軍,1964年5月出生,中國能建勞動模范,現任中國能建北京設備公司金屬結構廠鉚工二班班長。

        溫室里養不出參天松,庭院里練不出千里馬

        1983年,劉加軍從北京市第一批職業高中電業中學鉚工班畢業,分配到北京設備公司做鉚工,當時一同畢業的同學有40多人,堅持到現在還在從事鉚工工作的只有4個人。

        “我只是個普通的鉚工技師,從事了一份職業、干了一個工種。”劉家軍說,鉚工其實就是“鐵裁縫”,做衣服的裁縫要在布料上畫線、裁剪、縫紉,而我做的是磨煤機、干燥機,要在鋼材上畫線、切割、組裝,把原材料鋼板、鋼管變成電力建設使用的產品。鉚工工作精度要求非常高,稍不注意就會造成廢件,35年來,他對工作精益求精,一直追求產品尺寸的“零誤差”。

        在三十多年的工作中,劉加軍經歷了很多個第一次。

        1988年,第一次參加了ZGM95型中速磨煤機機殼、分離器的生產試制任務;1996年,第一次主持完成盤山電廠ZGM133磨煤機分離器鉚焊件的生產試制;2006年,帶領組員試制了第一臺干燥機樣機鉚焊件,2010年,成功試制了礦渣磨BRM36.4生料磨鉚焊件……每一次對他來說都是巨大的考驗。

        每當遇到困難工作時,劉加軍就用“溫室里養不出參天松,庭院里練不出千里馬”這句話鼓勵自己,也鼓勵身邊的同事。

        面對崗位的特殊素質要求,35年來,他一直刻苦鉆研鉚工技術,無論多么復雜的圖樣和工藝文件,他都能準確無誤地拆圖和理解,生產技能水平在全公司的鉚工中首屈一指。

        “鉚工這個工作是個手藝活,我也比較追求完美,總是要求自己負責的每一道工序都高質量完成。”劉加軍說,“后來才知道,我們在鉚焊一線追求的工作精神,就是國家大力發揚的工匠精神,我們‘鐵裁縫’也揚眉吐氣了。”

        對于工匠精神,劉加軍有著自己的理解。

        劉加軍說:“我理解的工匠精神,就是對工作、技能、產品的完美追求。應該包含兩部分內容,一是追求細節完美,磨煤機鉚焊工作,需要“提起來、沉下去”。提起來,指的是對待每天的工作,要始終保持新鮮感和熱情,表現出精氣神;沉下去,指的是對待每道工序細節,要心如止水、心細如絲,永遠追求最高品質。二是追求過程完美,無論干啥,要想做出真正的精品,離不開永不懈怠、持之以恒的韌性。”

        “工匠精神源自一顆平常心,我的師傅用一顆匠心影響了我一輩子。今天,年輕技工雖然處在工業制造新時代,道理同樣適用。”劉加軍表示,“今后,我想把實操經驗傳授給更多的年輕人,幫助他們快速成長。不僅僅是能源裝備制造產業,所有業務領域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都需要工匠精神的傳承。發揮老中青技能工人各自所長,共同打造高質量的電力裝備產品和電力工程,讓‘中國制造’產品闊步登上世界舞臺的中心。”

        快人一步開展技術創新 才能在競爭中贏得主動

        2014年,廠里頭接到美國一家公司旋轉分離器的生產任務,該產品“天圓地方”的外殼形狀在國際上也非常少見,在當時的美國也從來沒有生產過,國內更是沒有成功的經驗。

        原來外殼都是像碗一樣形狀的,這個天圓地方的外殼怎么做?沒有相關信息,更沒有可借鑒的經驗,劉加軍憑著多年的經驗自己摸索。

        外殼的制作難度非常大,經過幾次壓制都沒有成功,外方非常著急。

        “靠機器壓制是不可能了,只能找有經驗的技師人工制作了。”劉加軍下定決心,挑選了另外兩個技師,誓要攻克難關。

        一共需要壓制24道線,任何一道線壓過了或者沒壓到位都會影響產品質量,一旦壓過了,工件就只能作廢。

        劉加軍帶領大家反復論證和放樣,制作壓制工裝的胎具,終于攻克了“天圓地方”的工作難題,最終制作出符合設計要求的部件。

        外方得知產品試制成功后,沖著劉加軍豎起大拇指:“這么難的生產工藝,你們居然能干成功,真是不簡單!”劉加軍也憑借在此工程中進行的革新獲得當年的公司技術革新二等獎。

        “創新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基層一線是創新的主陣地。”劉加軍說,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他在北京設備公司磨機事業部金屬結構廠從事鉚工工作,參與研發、試制了研磨機械系列產品,已經廣泛應用到電力建設行業到水泥行業,不僅實現了技術突破,也實現了行業突破,對于電力設備傳統制造企業來說,靠的就是創新。

        “當前,國內外市場競爭加劇,只有進一步增強危機感和緊迫感,快人一步開展技術創新,才能在激烈競爭中搶占先機、贏得主動。我認為,掌握核心關鍵技術,加強自主創新、協同創新、機制創新等方面都很重要。”劉加軍說。

        火車跑得快 全憑車頭帶

        作為班長,帶領班組員工高效高質量完成各項生產任務,是劉加軍的不懈追求。

        為提高班組隊伍整體素質,激發個人潛力,實現優化管理,他想辦法定措施,采取“以賽促學、以學促賽,學賽結合”的方式,經常性地定期組織開展獨具鉚工班特色的技術培訓、崗位練兵與技術比武活動,鼓勵大家學習新技術,掌握新知識,提高新技能,形成了“以工作為師,以同仁為師,以問題為師”的團隊互動式、分享式的學習機制。

        經他帶領,班組員工專業技能不斷提高,具備了靜態分離器和旋轉分離器兩大系列產品的生產能力,凝聚力和戰斗力大大提升,使班組真正成為了無違章、高效率的班組,多次被評為“五星級班組”、“標準化班組”、“工人先鋒號班組”等榮譽稱號。

        劉加軍在工作中牢記“擦亮黨員的牌子,干出黨員的樣子”,時刻嚴格要求自己,時刻以集體榮譽為先。他帶頭加班加點,任務急時經常一個月無休息日;家人生病住院,他仍不忘工作,白天上班晚上陪床,總是怕因個人事情影響生產工期。多年來,他多次提出小發明、小創造、小建議,在生產施工中廣泛應用并經受住了實踐的檢驗,多次帶領鉚工二班打硬仗,出色完成一項項艱巨的生產任務,以實際行動得到了分廠及公司的高度認可。

        近些年,劉加軍發現,加入一線工人隊伍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企業很需要老中青技能工人共同打造高質量的電力裝備產品和電力建設工程。“希望這能夠引起國家和社會的關注,在政策上給予支持、加大職業技能培訓力度、提高技能工人的待遇。”他說。

        其實,這幾年,中國能建也在深入實施“崗位成才在一線”行動,弘揚工匠精神,培養了一批高級技師、全國技術能手。劉加軍說:“我希望有更多人加入這個隊伍,為企業高質量發展、建設制造強國獻一份力。”

        劉加軍最大的夢想,就是通過他的努力,把產品做成“精品”,在中國制造上深深刻上中國能建的閃亮烙印。他說:“只要我們心往一塊想、勁往一處使,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踐行工匠精神,做好大國工匠,腳踏實地,砥礪奮進,我們的未來都不是夢。我要以鐵錘和焊槍做筆,寫好中國能建發展的新篇章,寫出中國制造中的工匠精神!”

        【責任編輯:王莉】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打印

         

        關閉窗口

        最近中文字幕mv免费高清视频8|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爆乳无码专区| 日韩欧群交P片内射中文| 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区三区激情福利综合中文字幕在线一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免费| 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三级在线电影|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 伊人久久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熟妇人妻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 二区 三区 中文字幕| 丝袜熟女国偷自产中文字幕亚洲| 狠狠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 亚洲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影院猛| 无码专区久久综合久中文字幕|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婷婷五月六月激情综合色中文字幕 | 日韩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中文字幕在线无码一区| avtt亚洲一区中文字幕|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日韩| 亚洲AV无码不卡在线观看下载| 日韩精品无码一本二本三本| 水蜜桃av无码一区二区| 无码专区狠狠躁躁天天躁 | 秋霞无码一区二区| 人禽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免费| 亚洲精品无码av人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毛片熟妇有码无码 |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mv在线电影| 中文字幕亚洲男人的天堂网络|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有码| 无码人妻精品中文字幕免费东京热 | 无码人妻精品中文字幕免费东京热| 天堂在/线中文在线资源官网|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2020| 天堂网在线最新版www中文网| 最近中文字幕免费mv在线视频| 久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