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智慧企業” 推動國企轉型升級
建設“智慧企業” 推動國企轉型升級

文章來源:中國科技網 發布時間:2018-09-28
“人是智慧企業的設計者、踐行者、引領者,離開了人,所有的技術都無法實現。數據是智慧企業的血液,富含信息營養,但這些信息有什么用呢?最終還是服務人,讓人享受自由生命的意義,感受世間萬物的美好。”國家能源集團大渡河流域水電開發有限公司(下稱“大渡河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周業榮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人才是智慧企業的核心所在。
圖1:大渡河瀑布溝水電站泄洪現場
近日,記者在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主辦的以“智慧能源”為主題的“新時代·走進新國企”走進國家能源集團活動中了解到,國家能源集團以“1169”戰略為引領,利用新的信息技術,以全面感知、全面數字、全面互聯、全面智能為主攻方向,推進智慧企業建設工作,初步實現了企業的智能生產、智慧管理。
2014年,大渡河公司在業界率先提出并推廣的智慧企業建設,通過多年探索實踐,將云計算、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技術,與水電生產建設、經營管理等深度融合。“智慧企業”理念在推動大渡河公司轉型發展方面取得成效。據周業榮介紹,大渡河公司智慧企業建設獲得第二十四屆國家級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一等獎。
圖2:大渡河流域梯級電站集控中心
中國工程院院士潘云鶴稱,智慧企業的建設是當前中國大中型企業開展轉型和升級的極好抓手,“要按照以數據驅動管理打造企業,不是企業簡單的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也不是單純建設企業數據庫系統、自動化系統,而是充分運用大數據技術,在大數據支撐下,采用各類人工智能手段開展。”
神東煤炭集團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杜善周對記者表示,神東通過科技創新,逐步探索出一條煤炭企業建設智慧能源企業的發展道路。“2018年3月世界首個8.8米大采高綜采面投產,生產能力將達到1600萬噸/年,比7米綜采裝備工效提高20%。”杜善周稱,先進的開采裝備、開采技術和采煤工藝,是煤炭相關企業實現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的前提。據杜善周介紹,神東錦界煤礦自動化使用率達到95%以上,人工效率提升到95.4%,直接工效589.2噸/工,增幅42.8%。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資源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陳少強也對記者表示,神東煤炭集團以問題為導向,著重解決生產經營中的技術和管理問題,提高勞動生產效率。
圖3:神東煤炭集團大柳塔煤礦集控中心
除了注重技術發展,智慧企業建設還需發揮數據的驅動作用。煤制油鄂爾多斯公司黨委副書記李瑞光對科技日報記者表示,在智慧企業的建設中,數據的獲取和分析利用是關鍵,操作人員通過檢測數據對生產各個環節進行控制和預警,達到從目標管理向風險控制的轉變。大渡河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涂揚舉等人認為,“通過智慧企業建設,實現風險識別自動化、決策管理智能化、糾偏升級自主化,挖掘數據驅動企業管理的最大價值,打造組織柔性、管理扁平、多腦協同的組織形態,轉變以往傳統的層級化、經驗化、被動化、人工化的管理模式”。他們強調,企業要從過去的控制‘反饋’轉向通過預先感知而獲得‘前饋’能力。
那是否意味著抓住數據和技術兩個因素就擁有打造智慧企業的資本呢?“如果沒有完備的技術,建設智慧企業就是一句空話。但是僅有技術發展,沒有智慧企業的思維,電力企業還是以前的模式。”周業榮稱,打造智慧企業需要技術發展和數據驅動,也需要思維的轉變。在他看來,智慧企業建設的最高境界是把智慧企業思維變成工業4.0時代的管理理念,成為中國企業對國際企業管理的一種貢獻。“就像泰勒管理和德魯克管理一樣,帶來世界性影響。不過這只是一個目標和方向,要在業界形成智慧企業的共識是一個長期過程。”
不論是技術發展、數據驅動和思維轉變,智慧企業的實踐者始終認為:人才是未來企業的核心。大渡河瀑布溝水力發電總廠黨委書記、副廠長丁繼云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瀑布溝水力發電總廠定員標準是241人,經過智慧電廠建設、設備改造升級、提升員工技能水平之后,現在人數是173人,減少大概1/3人員的同時也提高了生產效率。涂揚舉等人表示,人工智能時代,智慧企業建設并非意味著將人淘汰,反而意味著釋放人類被禁錮的價值。(實習記者 代小佩)
【責任編輯:語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