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建筑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18-10-29
泰國素萬那普機場工程效果圖
10月17日,“建證40年——中國建筑奇跡之旅”中建開放日大型主題傳播行動第31站走進泰國素萬那普機場項目。
中宣部,中央電視臺、人民網、新華網、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中國日報網、中國新聞網等媒體參加此次活動并采訪報道。
在東南亞中南半島坐落著一座“天使之城”——泰國首都曼谷,這里包羅萬象、融合東西方文化,是東南亞地區第二大城市,也是全球最受歡迎的旅游勝地之一。泰語原意為“黃金大地”的素萬那普國際機場位于曼谷以東約25公里沙沒巴干府Bang Phli區,占地面積約32平方公里,是東南亞地區乃至亞洲重要的航空樞紐。隨著近年來泰國旅游業的發展,原設計4500萬旅客流量已經達到極限,機場不堪重負導致游客體驗下降,機場擴容迫在眉睫。
近年來,泰國政府推出“東部經濟走廊(EEC)”發展規劃,作為“泰國20年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對接,中泰兩國產能合作、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方面合作得以不斷的深化和推進。2017年8月31日,中國建筑成功中標泰國曼谷素萬納普機場1號候機樓(2-4)層和南端連接通道項目,共設計28個停機位,可容納年旅客流量達1500萬,合同額142.35億泰幣(約合28.73億人民幣),這是截至目前中資企業在泰國市場承接的最大工程項目。
匠心獨具“智”造中建品質
泰國素萬那普國際機場發展項目總建筑面積21.6萬平方米,施工內容主要包括1號航站樓地上工程、公共系統聯接和地下通道輔助系統以及部分停機坪泛光照明施工等,結構設計基準期為50年。其中,1號航站樓與老航站樓主樓平行,建筑風格基本一致,俯瞰呈 “I” 型布置,建筑整體簡潔流暢、雄偉壯麗,中段高跨大氣飽滿,兩邊低跨柔滑扁平,由中間向兩端往內微微漸收,雙曲線流線型金屬屋面在陽光下閃出的耀眼光芒猶如飛機兩翼,寓意著一對時刻準備騰飛的翅膀。
項目作為泰國政府重大標志性民生基礎設施工程,受到泰國政府和社會的廣泛關注。由于項目建設的迫切性,合同工期已經壓縮到了22個月,其中還包括2個月施工準備期,而土建地上施工工期僅有4個月,連泰國本土行業巨頭都望而卻步。對“基建達人”的中國建筑來說,這在國內尚屬挑戰,更何況在語言不通、物資材料和機械需要進口、勞動力資源不足的泰國。聚光燈下的中建人,如何完成這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挑戰?
由于目前使用較為廣泛的鋼管扣件式木方及膠合模板腳手架體系,需花費大量人工,搭拆周期長,成為土建部分工期的最大制約因素。為此,項目成立了專項技術攻關小組,針對機場項目結構的實際,設計出一種可以整體脫模和轉運,并能夠從澆完的樓板下層直接轉移到上層重復使用的“飛模”。這種大型工具式模板拼裝操作簡單,四人即可完成,且只需一次組裝成型,不僅大大簡化了支拆腳手架模板的程序,節省勞動力、增加材料的周轉率,而且因其臺面面積大、拼縫整體性好,混凝土表面的質量得到了大幅提升,工期壓力也得到了有效緩解。
正像中建泰國公司總經理王寅飛所說:“建設優質的國際標桿工程,為‘一帶一路’建設貢獻中建智慧、中建方案,是每個中國建筑海外建設者的共同目標。” 在一項項施工難題面前,中國建筑海外建設者迎難而上,以大國工匠的智慧和擔當建設優質工程,用實力鑄就中建品質。
科技引領“慧”聚中國方案
為了把項目打造成泰國當地第一個科技及信息高度集成的項目,項目自深化設計階段開始就成立了BIM技術團隊,從國內調集了一批BIM專業技術工程師,從圖紙、施工方案、施工進度、竣工模型等全方位為項目建設提供BIM技術服務。
工程結構復雜,一線施工人員來自中國、泰國、緬甸、老撾和柬埔寨5個國家,加之工期壓力巨大,BIM技術的應用恰好可以有效地解決這些工程建設過程中的“攔路虎”。根據現場實際,項目團隊采取了“CAD先行,BIM隨后”施工圖紙編制策略,利用BIM技術創建復雜方案的三維模型,模擬技術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并以高清圖片、動畫等更為直觀的方式提高審批效率,提升不同語言施工人員間的信息傳遞的有效性。此外,通過對復雜節點模型創建、模型整合及碰撞檢查等一系列手段,及時解決深化設計階段的“錯、漏、碰、缺”各類問題,精確建模也保證了預制件的順利安裝,不僅設計得到了優化,各專業協調和資源整合利用問題也得以解決。
匠心至深,品質至臻。BIM技術與項目管理、云計算、大數據等先進信息技術集成應用,中國建筑用最前沿的建筑科技為這座“天使之城”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也增添了這座文化藝術之城科幻的色彩。對引領行業潮流的中建人來說,這不僅僅是一次智慧的凝聚,更是為“一帶一路”大型工程項目建設提供了中國標準和中國方案,為中建藍增添了一抹亮麗的色彩。
民心相通“誠”載中泰友誼
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妖嬈多姿的熱帶風光、古典優雅的民族建筑……不久的將來,帶給世界各地游客視覺沖擊的不僅是現代建筑的都市格調和光影效果,更有中國建設者玲瓏之心所塑造的古樸芳菲。氣勢恢宏的銀色機翼之中,點綴著充滿泰國文化符號的雕像和彩繪,或是栩栩如生的泰拳表演,或是憨態可掬的國寶大象,中國現代科技與泰國傳統文化完美嵌入,中泰文化交流得到了最佳詮釋,也必將為中泰友誼豎起一座新的豐碑。
在建設過程中,項目根據需求促使屬地化管理水平最大化,為泰國當地直接創造了近2000個就業崗位。為了提高泰籍員工的技術水平,項目部定期開展技術交底和培訓,并采取了一名中國工程師帶領四名泰籍工程師的“導師帶徒”模式,中泰團隊得到了最佳的磨合,也更加有利于中籍員工熟悉當地規范要求和文化風俗,快速融入當地環境。“泰國工程師管理非常精細,恰好與中籍團隊形成了非常好的互補,中泰團隊合作非常默契……”項目經理申明華說道。
“在中建的工作讓我很開心,因為不僅能夠學到新鮮的專業知識,還能感受到中國企業給機場帶來每天都不一樣的變化……"泰籍管理人員????? ???????說道。像她這樣的泰籍管理人員項目還有70多名,每天的朝夕相處,讓他們和中國同事結下了深厚友誼,也在潛移默化地加深著中泰情緣故事。
中泰友誼源遠流長,兩國地緣相近、文化相通、血脈相親,項目的建設讓中泰傳統友誼增添了新時代的光彩,“中泰一家親”民心相通的故事也會愈加精彩。中國建筑自上世紀就進入泰國,曾先后承建了曼谷拉瑪八世橋、曼谷市政府新辦公樓和曼谷中國文化中心等一批有影響的工程,其中拉瑪八世大橋作為中泰友誼象征印在了20泰銖紙幣上。如今,素萬那普國際機場發展項目將為泰國日益興旺的旅游經濟奠定更加堅實的硬件基礎,為當地帶來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也必將為中泰友誼建立新的里程碑,成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新典范。
【責任編輯:姚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