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進博會三場平行論壇,央企縱論貿易與開放、貿易與創新、貿易與投資
首屆進博會三場平行論壇,央企縱論貿易與開放、貿易與創新、貿易與投資

文章來源:國資小新 發布時間:2018-11-07
11月5日,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大幕正式拉開。一個更加開放和自信的中國,正用實際行動為世界構筑共同發展平臺,貢獻推動全球貿易與合作的中國方案。
同日召開的首屆虹橋國際經貿論壇上,“貿易與開放”“貿易與創新”“貿易與投資”三場平行論壇同時舉行。各企業董事長進行了精彩的發言。
中遠海運董事長許立榮:“創新、技術對貿易的促進發展永遠不會停步。”
中遠海運董事長許立榮出席了“貿易與創新”平行論壇,作為討論嘉賓,暢談貿易與創新如何影響和促進航運業的發展。
許立榮表示,創新會通過改變產品的技術含量及流通環節影響到貿易,對航運來講,更關注后者。海運是全球貿易的重要載體,全球90%以上的貿易是通過航運來實現的;同時,從成本上來講,航運成本是公路的1/26,是空運的1/95。
目前,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熱點技術,在航運領域已得到普遍運用。這些新技術運用,不僅促進了航運自身服務提高、發展進步以及運輸方式的改變,更重要的是,促使整個貿易格局產生很大的改變,特別是在貿易流向、流量、成本以及相關核心要素都產生影響。
通過區塊鏈、跨境電商等新技術的不斷運用,使航運運營成本降低了40%左右;智能化技術的運用,船舶大型化趨勢,使運輸成本得到降低,1噸貨物1美元可以運輸110海里;同時,航海技術的快速發展直接推動了貿易新市場、新路徑,例如,利用北極航道,從遠東到歐洲,可以節約3000海里的路程,平均節約時間在10天以上,不僅降低了運輸成本,對拓展貿易邊界也有很大的影響。
創新、技術對貿易的促進發展永遠不會停步,這個變革將會永遠持續下去。在全球貿易格局下的貿易必須自由流動,必須公平、公開,必須互惠、互利、互贏,這樣貿易才會持續發展,這也是全球貿易應該遵循的最基本的信條。
中化集團董事長寧高寧:“持續推進創新發展堅定促進貿易暢通。”
中化集團董事長寧高寧在主持“貿易與創新”平行論壇互動研討環節時表示,面對當前中美貿易摩擦升級、國內經濟去產能去杠桿的復雜經濟形勢,國有企業要實現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國際一流企業戰略目標,需要把握重要兩點:一是持續推進創新發展,二是堅定促進貿易暢通。
以貿易促進創新發展,中化集團正用實際行動踐行這一理念。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中化集團即將清空已經填滿的“購物車”,而計劃采購的原油、高品質肥料和高端化學品等商品清單致力于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中糧集團董事長呂軍:“要堅定信心看到貿易的積極一面。”
中糧集團董事長呂軍在“貿易與投資”平行論壇上表示,我們要堅定信心看到貿易帶來的積極的一面。
呂軍說,中糧集團在國際貿易和投資領域有70年歷史,十年前中國大豆進口3000萬,現在達到9000萬噸,巨大進口提升了中國消費水平。巴西(原來)產量5600萬噸,現在達到1.1億噸,美國大豆的單產提升了20%多。這組數據說明,貿易可以促進產能提升、消費升級、經濟發展。
呂軍還表示,在農產品領域,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產業鏈,不同時間的收益是不一樣的,平衡收益的重要方法就是要鼓勵貿易投資,讓上下游連為一體,同時貿易投資應該尊重投資國法律保護環境,履行社會責任。
“農產品產業鏈長,參與者多,各個環節特點不一樣,有點資金密集型,有的人力密集型,根據不同特點進行投資。”呂軍介紹,中糧集團更多在資金密集型商投資從而帶動上下游整個產業鏈的活動,比如在上游投資了港口倉儲物流節點,從而帶動種植,為農民提供服務,“總之,投資環節一定要準,把整個產業鏈帶動起來,才能取得成功。”
招商局集團董事長李建紅:“中國企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
招商局集團董事長李建紅受邀參加在“貿易與開放”平行論壇并表示,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40年前,已有百年歷史的招商局在深圳創辦了中國第一個外向型經濟開發區——蛇口工業區,率先實行對外開放。經過40年的改革發展,蛇口從昔日的小漁村,發展成為人均GDP超過6萬美元的現代化、國際化濱海新城。
近五年來,招商局又抓住“一帶一路”的歷史性機遇,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在認真總結蛇口綜合開發經驗的基礎上,把“前港-中區-后城”的招商蛇口商業模式,復制推廣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國際產能合作提供一站式服務平臺,實現了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協同發展。
實踐證明,中國企業過去40年快速發展得益于對外開放,未來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既要加大引進來的力度,也要加快走出去的速度。
在討論自由貿易區網絡建設在促進經濟全球化、推動全球貿易和經濟增長中可以發揮的作用時,李建紅認為,自由貿易區利用區域內較低關稅和便利條件,吸引外來投資,形成擴散和示范引領效應,促使其他區域推進自由貿易建設,最終推動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進一步強化貿易對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作用。他舉例說,招商局與深圳市共同建設的廣東自貿區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已經成為中國發展最快、效益最好的片區之一。片區每平方公里的企業密度在中國居首,稅收以年均增長170%的速度倍增,實際利用外資年均增長率超過200%。
在討論“一帶一路”建設所帶來的機遇時,李建紅認為,“一帶一路”建設為全球貿易增長提供了歷史性機遇,關鍵是要尋找一種好的商業模式,實現互利共贏。
以往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模式較多的是承攬工程項目或投資收購資源,傳統的港口、航運業務也只是實現了貨物的簡單位移,與當地經濟發展深度融合不夠。近年來,招商局根據“一帶一路”沿線各國資源稟賦,在港口后方建設相適應的產業園區,帶領中小微企業來園區投資,發展當地經濟、增加當地就業、改善當地民生。慢慢地人氣聚集了,配套完善了,城市也就隨之發展起來。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前港-中區-后城”蛇口模式。這種模式既能發展當地經濟,又能使企業投資取得合理回報,實現雙贏多贏共贏。
在回顧招商局自身的發展經驗后,李建紅最后總結時指出,企業參與全球貿易發展,要堅持立足長遠、把握當下、擁抱變化,不斷提升國際合作水平和全球競爭力。
點擊圖片 進入專題
【責任編輯: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