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北京市國資委 發布時間:2021-03-05
2015年底,3.4萬億元;2016年底,4.0萬億元;2017年底,4.5萬億元;2018年底,5.1萬億元;2019年底,5.6萬億元……跳動的數字反映的是“十三五”期間,北京市屬國企資產總額逐年上臺階。近日從北京市國資委獲悉,2020年,北京市屬國企資產總額已突破6萬億元大關。
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抓監管、強黨建。過去5年,北京市國資委做好頂層設計,指導和推動市屬國企強化黨建引領,提速市場化改革,加碼科技創新,培育高精尖產業,做好重點項目建設和重大任務服務保障。國有經濟進一步做強做優做大,成為首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壓艙石”和“頂梁柱”。
改革提速,市屬上市公司數量增至69家
“市國資委加快轉變監管職能,加大授權放權力度,精簡監管事項,同時建立健全違規經營投資責任追究制,基本實現出資企業全覆蓋?!笔袊Y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過去5年,北京國資國企市場化改革步伐顯著加快。
“混改”作為國企改革的重要抓手,也是北京國企推進市場化改革的熱詞,落地項目頻頻,取得階段性成效。一組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北京市屬國企共實施混改企業900余戶,引入外部資本近2000億元,市屬國有混合所有制企業在總戶數中占比超過七成。
借力混改東風,一批企業已登陸資本市場。北京國資系統中,金隅集團、北京城鄉實現一級企業集團整體上市,中信建投、北京汽車、綠色動力、銅牛信息、北控城市資源、大豪科技等企業先后IPO登陸上交所、深交所、港交所。市屬國有持股企業天宜上佳、交控科技更是首批科創板掛牌上市企業。最新統計顯示,2016年以來,新增上市公司達15家,目前市屬上市公司數量已達69家,總市值超過1.5萬億元。
“不光是員工,咱還成了公司股東!”一家混改企業員工自豪地表示,員工持股試點讓他感覺身上干勁兒更足。聚焦治理、用人、激勵“三大機制”,目前市屬國企已有13家開展員工持股試點,北汽新能源、城建設計等23家國有科技型企業和上市公司實施股權和分紅激勵改革,27家企業實行職業經理人試點。市國資委出臺一系列改革配套措施,通過市場化改革,激發企業經營管理者和核心骨干的創新動力和創造活力。
首鋼集團、京能集團、冀東水泥、外企人力和北方華創等5家市屬國企,參與國務院國企改革“雙百企業”綜合改革,3家入選“改革樣本”;燕東微電子、首發云星宇參加“科改示范行動”,激發科技創新動能,成為國有科技型企業市場化改革的又一“試驗田”。
“重組整合力度空前,產業結構調整取得積極成效。”市國資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十三五”期間,國企戰略性重組加速推進,先后有25家一級企業重組,國有資本集中度進一步提高,促使資源配置效率和市場競爭力大幅提升。
一批為人熟知的企業脫穎而出,北汽集團、首鋼集團、北京電控、首農食品集團、北控集團、城建集團、建工集團、金隅集團等8家企業,其資產總額和營業收入均已雙超千億,比“十二五”末增加6家。北汽集團、首鋼集團進入世界500強,15家北京國企躋身中國500強,北京國企的影響力再上新臺階。
創新驅動,加速培育高精尖產業
化解粗鋼產能600萬噸、煤炭產能600萬噸,壓縮水泥產能390萬噸,一批低端低效產能實現有序淘汰退出;首鋼集團汽車板、電工鋼,金隅集團新型建材等一批創新技術產品,會展、酒店服務等服務品牌,作為北京國企傳統優勢產業,則在明顯提質增效。過去5年間,加速培育的高精尖產業,更是北京國企的新亮點,呈現喜人的發展勢頭。
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京東方液晶面板出貨量全球第一,北方華創集成電路裝備實現批量供貨,燕東微電子8英寸集成電路生產線即將竣工投產,彌補國內產業鏈短板;節能環保領域,建工集團的環境修復產業市場份額持續領跑全國;污水處理領域,北控集團、首創集團處于國內絕對領先地位;高端裝備領域,京城機電完成智通項目收購,積極布局機器人、智能制造產業……
產業轉型升級,科技創新是引擎。為此,北京市國資委出臺15條創新舉措,力推市屬國企全面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數據顯示,2019年市屬國企研究開發經費支出達349億元,較“十二五”末翻了一番。北京電控、京投公司、北汽集團等6家重點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已超3%,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平均研發強度達到8%以上。新產品銷售收入、專利申請量、專利授權量年均增速分別達到18.3%、10.7%、13.6%,均高于全市水平。
一系列引導和鼓勵科技創新的政策出臺,尤其是最近兩年北京市國資委系統“新產品·新技術·新應用場景”大會的助力,為市屬國企營造出空前濃厚的創新氛圍。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北京集成電路裝備創新中心等一批創新平臺相繼組建,京東方柔性液晶屏、北方華創5G芯片刻蝕裝備等一批國際領先創新成果持續涌現。統計顯示,市屬國企共設立近500個研發機構,擁有各類研發人員7.6萬人,獲得科技獎項600余項,成為首都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
在去年召開的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首鋼集團高性能低合金耐蝕鋼系列鋼種研制及應用成套技術等28個市屬國企項目斬獲殊榮,獲獎數量再創新高,占獎項總數的18.2%,主要集中在高端裝備制造、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現代農業、智慧城市等領域。
黨建引領,國企擔當履行社會責任
黨建引領,為國企發展強根鑄魂,注入“紅色動力”。市國資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十三五”期間,在市國資委推動下,全面完成市屬國企黨建工作要求寫入公司章程,落實黨委會前置研究討論重大問題,黨建得到全面加強,黨建引領的作用充分發揮。
依靠黨建引領和組織優勢,市屬國企不僅凝聚力量服務保障大事要事,還在疫情防控、脫貧攻堅、接訴即辦、疏解整治促提升、物業管理和垃圾分類等民生事項中,進一步彰顯出首都國企的使命擔當。
大興國際機場建成通航、冬奧場館高質量建設……北京市屬國企每年承擔全市約40%的重大項目。同時,在助力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區“兩翼”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重點領域率先突破方面,市屬國企更是勇挑重擔,發揮著示范帶頭作用。
在重大任務服務保障中,也活躍著市屬國企的身影: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高標準完成71輛彩車和10萬套服裝制作等114項任務;高質量建成雁棲湖國際會都、亞洲金融大廈、世園會場館,保障“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亞洲文明對話大會、2019年北京世園會等重大國事活動成功舉辦。
軌道交通運營里程超714公里,日均客流量突破1000萬人次;供水能力增加232萬立方米/日……公交、地鐵、環衛、自來水、燃氣、排水等市屬國企提供的公共服務,保障著北京這座超大城市的正常運行。
防控疫情,近17萬名國企在京黨員社區報到,870名國企干部下沉到社區(村)一線;復工復產,37家市屬國企減免約28.6億元租金;脫貧攻堅,累計向受援地區投資1125個項目,投資額超1800億元,吸納當地11萬余人實現就業;接訴即辦,46家市屬國企全部接入市12345受理調度平臺,綜合成績始終居全市前列。
【責任編輯:語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