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海洋集團多項指標創歷史新高 實現首季“開門紅”
山東海洋集團多項指標創歷史新高 實現首季“開門紅”

文章來源:山東省國資委 發布時間:2023-05-15
一季度,山東海洋集團錨定“走在前、開新局”,全力建設現代海洋產業體系,推動海洋產業持續高質量發展,各項工作實現良好開局。
落實省屬企業穩增長任務目標實現新突破
今年以來,山東海洋集團有效應對國際市場形勢,全力提升遠洋運輸經營水平,推動各項業務提質增效,整體經濟效益逆勢上揚、再攀新高,主要經營指標均創出集團成立以來的同期最好水平。
建設世界一流遠洋運輸船隊開創新局面
山東海洋集團在液散貨和氣體運輸市場繼續高歌猛進,先后獲取中國石化2艘17.5萬m3LNG船長期租約、英國石油公司2艘中程成品油/化學品油輪長期租約,遠洋運輸控制運力增至1477.09萬載重噸,較年初增長了3.2%,繼續保持全國第三位、省級航運企業第一位。一季度,山東海洋集團遠洋運輸船隊累計為山東省運輸貨物295.7萬噸,實現貨運周轉445.28億噸公里,同比分別增長111.91%、155.75%,創出歷史新高,有力地保障了山東省鐵礦石、糧食、能源產業鏈穩定。
發揮內河港航保通保暢作用取得新成效
山東海洋集團大力推動數字化、智能化航道建設,持續推動京杭運河船閘管理服務提質增效。萬年閘船閘、臺兒莊船閘單日運行117閘次創出新紀錄。京杭運河山東段船閘一季度累計通過船舶8.2萬艘次,同比提升3.3%;通過貨物1.1億噸,同比提升10%,創歷史同期最好水平。加快建設貿易型內河港口,發揮內河港口樞紐作用,中國中鐵科學院精品骨科制備在線監測實驗基地落戶東平港;滕州港成為繼東平港等2個港口后全省第三家具備超大件裝卸能力的內河港口;嶧州港港航產業園基礎設施配套工程完成前期建設,港產融合發展邁出堅實一步,一季度3個內河港口實現貨物吞吐量220萬噸,同比增長19%。
構建完善海洋漁業全產業鏈邁上新臺階
山東海洋集團大力發展數字漁業,加快建設我國北方最大的海洋種業繁育基地,9月底前首座循環水車間投入運營。“國家數字漁業創新中心山東分中心”“農業農村部智慧養殖重點實驗室技術應用基地”“未來農場人才培養基地”落戶山東海洋集團。全球首制裝備型海洋牧場“耕海1號”二期項目建造完畢,在國內首次獲得全部證照許可,并成功上榜春季“山東網紅打卡地”名單。
國家深遠海綠色養殖試驗區被生態環境部評為國家綠色低碳發展深海試驗區項目、被青島市評為青島海洋科技創新示范工程。國內首艘超低溫冷藏運輸加工船“海洋之星”輪創造單日加工78噸金槍魚的世界紀錄,并通過不斷創新業務模式,實現了從單一的藍鰭金槍魚加工到全面進入世界高端魚獲市場的跨越,在國際市場上打響了“山東漁業”的品牌。
助力山東綠色低碳轉型展現新作為
發展綠色能源。山東海洋集團與中國船舶集團聯袂實施我國首例新造船碳捕集系統試點工程,為服務山東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促進我國航運業船舶動力低碳化、零碳化轉型提供有力支撐。山東省首艘海洋風電安裝船“慧海壹號”圓滿完成東營海域渤中B2風場兩臺海上風電機組安裝作業,目前正進行海上風機塔筒的安裝工作。
發展綠色航運。山東海洋集團研發設計的8.5萬噸氨燃料散貨船獲得中國船級社頒發的AIP認證,清潔燃料船開發取得重要進展;符合國際海事組織TIER Ⅲ排放標準的新型散貨船成功交付,打造綠色航運標桿企業走深走實。發展綠色養殖,山東海洋集團所屬耕海科技、明波水產入選水產綠色健康養殖技術推廣“五大行動”骨干基地。
推動海洋科技自立自強激發新活力
山東海洋集團積極承擔山東省海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建設重任,組織“政產學研金服用”29家要素單位組成海洋共同體理事會,山東海洋集團當選理事長單位。組建了由4位院士領銜、15位海洋領域權威專家參與的專家指導委員會,成立了海洋共同體的核心運營機構,山東省海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進入實質性運營階段。在推動科技進步方面,山東海洋積極推進數字化轉型,洙水河數字航道系統投入使用并與京杭運河智能通航系統集成,全面實現船民通航、過閘全程不上岸繳費;開展核心技術攻關,自主研發設計的海上光伏多功能打樁船,成為國內首套專用于海上光伏作業的創新型裝備。
【責任編輯:馬語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