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汶川地區發生8.0級強烈地震,中央企業出現了重大人員傷亡,企業的生產生活設施、機器設備、產成品、半成品、原材料等也不同程度遭受了毀壞。
地震發生后,國務院國資委和中央企業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和要求,緊急動員,積極組織,全力投入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國資委在地震當天下午4時召開緊急會議,了解中央企業災情,啟動應急預案;爾后多次召開委應急領導小組會議和抗震救災緊急視頻會議,傳達國務院抗震救災工作精神,研究和部署抗震救災有關工作,李榮融主任、李偉、金陽副主任深入災區指導抗震救災工作。中央企業面對特大自然災害,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在組織開展自救、互救和捐款捐物(目前已累計超過32億元)的同時,派出大批救援隊伍,調集大量救援設備和物資,全力做好通電通信通路等基礎設施搶修和落實救災物資保障工作,在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竭盡全力搶救每一個受困職工和群眾的生命。
地震造成中國東方電氣集團公司眾多人員傷亡、部分職工家屬、學生被埋在廢墟之中,中國第二重型機械集團公司、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所屬二局、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成飛公司、中冶集團等周邊中央企業迅速派出救援隊伍,實施救援。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第三公路工程局距地震發生僅1小時就抵達了都江堰聚源中學開展救災工作,在武警救援隊伍到達前已救出37人。中國化工集團公司清平磷礦數千人在地震災害中被困,國資委接到報告后,立即與有關方面聯系,請求空投食品和藥品,經過努力,被困職工和周圍群眾成功脫險。據不完全統計,中央企業在各方救援隊伍的幫助下,累計從廢墟中搶救出4000多人。
二、全力搶修電網、通訊、鐵路和公路設施。
面對大量電力設施遭受毀壞的情況,國家電網公司舉全公司之力,做好人力和設備物資的調配,確保救援和醫院等重要用戶供電,確保受災群眾生活用電。分別調集發電機、配電變壓器、各類絕緣子片等大量設備物資,并從全國組織電網搶修專業隊伍2800多人,調集發電機(車)950臺,車輛200多輛,在第一時間投入電網搶修,爭取盡快恢復供電,為災區搶險和恢復重建提供電力保障。13日和16日,重慶市、陜西省電網分別全部恢復供電;22日,甘肅省電網需要恢復的用戶已恢復供電。截至2008年5月31日9時,四川省電網因災停運35千伏和110千伏變電站已經全部恢復,220千伏變電站恢復90%;550千伏輸電線路全部恢復,220千伏線路恢復88.9%,110千伏線路恢復98.3%,35千伏線路恢復96.2%,10千伏線路全部恢復。四川省累計需要恢復的180.49萬用戶中已恢復供電99.89%。
為保障災區通訊需要,中央電信企業爭分奪秒修復受損設施。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中國電信集團公司、中國聯合通信有限公司、中國網絡通信集團公司、中國衛星通信集團公司、中國鐵通集團有限公司共派出3.5萬余人的搶險突擊隊,緊急向災區提供衛星電話1830臺,發電油機2200多臺,應急通信車150多輛,搶通災區通信光纜,恢復對外通信能力。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中國聯合通信有限公司等企業還通過短信、彩信、小區廣播、手機報等方式,協助政府為公眾提供及時的災情預報信息、救災工作信息、災區生活信息等服務。截至30日10時,四川災區所有縣城均已恢復正常公眾通信,受災較重的224個鄉鎮有187個實現了對外通信,占83.5%。電信科學研究院、上海貝爾阿爾卡特股份有限公司、武漢科學研究院等電信設備供應企業,加班加點作好通信設備的供應和維護,全力保障通信物資需求。
中央建筑企業發揮技術和人力資源優勢,在保交通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中國建筑工程總公司、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中國鐵道建筑總公司、中國水利水電建設集團公司和中國冶金科工集團公司等施工企業先后向災區和受到嚴重毀損的鐵路干線、支線和公路派出搶修隊伍上萬人,調動2000多臺各類機械設備,爭分奪秒地開展搶險。據不完全統計,中央建筑企業連續奮戰,先后打通了茂黑和九黃公路兩條130公里的“生命通道”,搶通了德陽什邡鎮天寶至麻柳坪14.1公里的受損公路。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所屬八局僅用了15個小時,就將綿陽至重災區漢旺的“生命通道”——德天鐵路線全面修復,還先后完成了寶成鐵路金龜巖大橋、德天鐵路友誼大橋修復任務。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中國鐵道建筑總公司奮戰十余晝夜,搶通了寶成鐵路109隧道。
三、千方百計組織過渡安置房生產和供應
為支援災區盡快恢復重建,國資委加大了過度安置房所需聚苯乙烯生產的組織協調力度。聚苯乙烯為低端產品,總體供過于求,中央企業生產線大多停運。在接到有關部門的生產要求后,國資委領導高度重視,立即召集中國化工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等相關企業協商,要求中央企業急國家所急,顧全大局,不惜代價,全力完成任務。明確由中國化工集團公司負責組織和協調完成5萬噸聚苯乙烯生產,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負責組織在45天內分別完成1.5萬噸和3.5萬噸所需原料苯乙烯供貨任務。
中央鋼鐵企業積極承擔抗震救災恢復重建責任,集中一切資源,開足馬力生產過渡安置房生產用鋼材料。鞍山鋼鐵集團公司的鋼卷生產能力已由原來的3萬噸/月提高到4萬噸/月,寶鋼集團有限公司、鞍山鋼鐵集團公司、武漢鋼鐵(集團)公司、攀枝花鋼鐵(集團)公司彩涂板生產能力已由原來的8.2萬噸/月提高到9.5萬噸/月,4家鋼鐵企業生產計劃已全部排滿,產品銷售價格都維持在震前水平。
中央企業積極投入到帳篷和活動板房等過渡安置房建設。新興鑄管集團公司全力組織所屬10家企業晝夜加班加點,組織了6.5萬頂帳篷生產,提供炊事車300輛,棉被2.3萬床,迷彩服1萬套。中國建筑材料集團公司、寶鋼集團有限公司、武漢鋼鐵(集團)公司全力組織過渡安置房的生產和供應,目前,已具備月生產22萬平方米的生產能力,累計向災區提供了近3萬平方米的活動板房。中國建筑工程總公司所屬中建五局已建成1萬平方米抗震板房,并正在籌建1500套活動板房;中國建筑工程總公司所屬中建八局正在承建60萬平方米的過渡安置房,所屬中建二局正在搭建20萬平方米的活動板房。中國鐵道建筑總公司所屬二十四局正在籌建5000套過渡安置房。中國冶金科工集團公司成工建設有限公司派出到映秀鎮抗震救災小組平整搭建簡易活動板房場地5000平方米。
四、全力搶運人員和救災物資
陸路不通,航空運輸是震后首選的運輸方式。中國航空集團公司、中國東方航空集團公司、中國南方航空集團公司積極響應黨中央、國務院的號召,執行飛行任務達到1100多架次,運送了大批救災人員和藥品、食品等救災急需物資。截至5月30日,中國航空集團公司運送抗震救災物資、人員396個航班,急救飛行160個航班,運送部隊及醫務人員12215人、救災物資30827噸。中國南方航空集團公司成立了一個由20架飛機和100名飛行員組成的抗震救災“機動大隊”,從廣州總部和各分子公司所在地,每天動態備份20架飛機和100名飛行員,不計成本,哪里需要運輸救災物資和救災人員,就隨時飛往那里,全力支援災區。截至5月30日10時,共派出394架次飛機運輸解放軍、武警官兵和消防、醫療救助人員9798人,救災物資1873噸,行李9049件。截至5月29日17時,中國東方航空集團公司共投入96架飛機(包括6架直升機),執行了334個救災運輸的加班任務,累計運送救災人員10748人、救災物資3118噸,轉移災區傷員382名。
其他運輸企業鼎力相助,積極支援抗震救災運輸。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發揮集裝箱運輸優勢,全力支持抗震救災物資運輸。中國長江航運(集團)總公司緊急調撥三艘“新平江”號油輪,滿載900噸汽油分別從江西九江、漢口、岳陽運往四川涪陵、萬州和重慶,截至5月28日,中國長江航運(集團)總公司共向災區運送成品油4700噸。中國對外貿易運輸(集團)總公司無償提供一架大型全貨機的運力,積極參與災區的抗震救災。
五、全力保障災區急需物資供應
地震發生后,中央食品、醫藥、輕工、化工、建材、石油石化等企業加班加點,組織生產和調運災區急需物資。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中糧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鹽業總公司、中國華孚貿易發展集團公司分別加工調運大米、稻谷、小麥、食鹽、儲備肉、糖和食用油支援災區。截至5月29日,四川、云南、陜西三省已累計接收中央儲備糧41865噸,食用油1254噸。中國醫藥集團總公司、中國生物技術集團公司等醫藥企業緊急提供呼吸機、心電監護儀、手術器械、輸液器、碘酒等急需醫療器械和藥品,農發集團積極組織動物疫苗生產。新興鑄管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化工集團公司、中國建筑材料集團公司等輕工、化工、建材生產企業晝夜加班加點生產急救包、口罩、行軍床、擔架、炊事車、棉被、蚊帳等急需物資,幫助災區盡快做好重建工作。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采取多種措施,組織和調運油品,確保災區油氣供給。截至5月28日,中國石油集團、中國石化集團分別向四川調入成品油50.3萬噸和10.54萬噸。中國航空油料集團公司積極做好災區航油供應工作。截至5月29日,保障救災航班2271架次,加注航油16348噸;保障機場特種車輛15036臺次,加油901噸。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