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報告》雜志舉辦年會致敬改革開放40年弘揚企業家精神
《國資報告》雜志舉辦年會致敬改革開放40年弘揚企業家精神

文章來源:新聞中心 發布時間:2019-01-14
40年來,國企改革不停步,幾代國有企業家既創造了豐富的物質財富,又留下了寶貴的精神動力,推動著國有企業不斷前行。
2019年1月10日,《國資報告》雜志以“致敬40年 弘揚企業家精神”為主題舉辦年會,向袁庚等為國企改革作出積極貢獻的企業家致敬,原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趙華林為傅成玉、王會生、劉明忠、宋志平、任克雷等企業家代表頒獎。
在當日舉辦的2018《國資報告》年會上,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主任、《國資報告》雜志社社長毛一翔表示,為了更好地弘揚企業家精神,激發干事創業熱情,2018年《國資報告》雜志推出系列報道,深入報道了改革開放40年來國有企業家的心路歷程,引起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主旨演講:聚焦國企改革 企業家分享心得
“新時代國企改革怎么走?國有企業家有何改革心得,新時代國企有哪些使命與愿景?國有企業家面臨哪些機遇與挑戰?”圍繞相關話題,此次年會邀請傅成玉、劉明忠、宋志平發表主旨演講。
中國石化、中國海油原董事長傅成玉在年會的演講中,深情回顧了中國海油當年的組建歷程,認為中國海油的組建和發展,充分見證了改革開放的輝煌成就。
中國一重董事長劉明忠表示,正是因為深化改革,才使中國一重這個老國企重新煥發新青春,這其中最大的啟示就是:改革必須毫不動搖堅持黨的領導,必須要從思想觀念上破題,必須堅定不移地走市場化道路。
中國建材董事長宋志平認為,企業家精神至少必須包含創新、堅守和責任三個要素。很多國企的領導人也是企業家,因為他們積極創新,勵精圖治,為國家創造了巨大財富,肩負著大量的社會責任。
圓桌對話:暢談企業家內涵 縱論企業家精神
“如何在新時代弘揚企業家精神?如何看待國有企業家?企業家精神與工匠精神相互統一嗎?國有企業家面臨著怎樣的挑戰?……”
在中國經濟出版社社長、《國資報告》雜志社總編輯毛増余主持的“圓桌對話”環節,不同領域的企業家與專家學者的思想碰撞,讓與會者耳目一新。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認為,企業家精神強調創新、承擔風險。而工匠精神往往指對一件事情做得精益求精、鍥而不舍。這兩種精神都是企業需要的。
中國人民大學國企改革與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李錦認為,中央企業已經全部進入公司制階段,對黨忠誠與對產權忠誠是一致的,國有企業的領導人同時也是企業家。
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副總經理宋瑞波認為,企業家是與企業家精神、與每個企業具體所在的行業所表現的形式是高度相關的。企業家精神一定是內涵于這個企業組織的,才能成為這個企業的一種精神。
中企云鏈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江則認為,不管是民營企業家還是國有企業家,他們都有各自面臨的挑戰與困境。
《國資報告》創刊4年來,在中央企業和地方國資委設立了一批通聯站。會上,《國資報告》還授予24家地方國資委和中央企業“優秀通聯站”稱號,并為第二批10家通聯站授牌。
【責任編輯: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