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型發射次數破100的火箭誕生
中國首型發射次數破100的火箭誕生

文章來源:國資小新 發布時間:2019-04-22
4月20日22時41分,長征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成功實現第100次發射,成為我國首個發射次數突破100次的單一系列運載火箭。
此次長征三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第四十四顆北斗導航衛星,拉開了今年北斗衛星高密度組網的序幕。
這一刻,長征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發射次數刷新為“100”。
長三乙火箭發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第44顆衛星
長征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由長征三號甲、長征三號乙、長征三號丙(簡稱長三甲、長三乙、長三丙火箭)三型液體運載火箭組成,由長征三號運載火箭發展而來。
長三甲系列構型圖
1994年2月8日,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首飛成功。長征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的前50次發射歷時18年,而后50次發射僅用7年就完成了,這一系列“金牌火箭”在我國的通信衛星工程、探月工程、北斗工程、高分工程、風云氣象衛星工程以及國際商業衛星發射服務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長三乙火箭騰空而起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長征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總設計師姜杰介紹,長征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幾乎包攬了我國所有高軌道航天器發射任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高強密度發射的“主力”,是我國現役中型高軌運載火箭中“運載能力最大、技術最復雜、適應性最強、發射次數最多、發射密度最大”的火箭群體。
這一刻,拉開了今年北斗衛星高密度組網的序幕。
本次發射的北斗導航衛星為北斗三號傾斜地球同步軌道(IGSO)的首顆星,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制,它將與此前發射的19顆北斗三號導航衛星進行組網運行。它的成功發射將進一步提升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覆蓋能力和服務性能。
衛星吊裝
一顆北斗衛星的獨白
我是第四十四顆北斗導航衛星,小名愛星(IGSO衛星,即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是北斗三號全球組網團隊里的首名“后衛”隊員。
昨晚,我告別了研究院的親友們,經歷近120個小時的旅程后,將抵達位于天疆的崗位。
我知道自己承擔著非凡的使命。為了實現2020年全球組網的戰略目標,19個隊友已在過去的一年多內密集上崗,奮戰在天疆一線。星間鏈路、全球搜救載荷、新一代原子鐘……
作為一名后衛,我將始終在亞太區域上方防守,以更廣的區域、更高的精度幫助隊員排除干擾,顯著增強團隊的整體技術指標,從而成為全球組網的堅實后盾。15000千米,這是我的崗位高于其他隊友的距離;36000千米,這是我和祖國母親的距離。雖然我和祖國越來越遠,但是心卻和她越貼越近。
我們排出的奇特陣型,叫做高中軌道星間鏈路混合型新體制,這在國際上可是首創,一舉突破了我國無法全球布站的限制。而我的加入,使這一陣型正式從構想變為了現實。
不同的崗位相隔十萬八千里,我們20個兄弟如何時時聯絡呢?我們有自己的“工作群”,通過星間鏈路,我們可以和任何一個兄弟相連成群,實現高精度定軌與時間同步,從而在全球范圍內提供與GPS相當的定位精度。即使和地面中斷聯系,我們也能繼續為祖國效力。
與一般身材小巧的后衛不同,我是一個全能的大塊頭,體型是中場們的3倍多。沒辦法,我身上的神器目前是隊友中最多的。千里眼、順風耳、金剛角……眾多新載荷、新信號完美地鍛造了我的身心。容我小小的傲嬌一下:我的筋骨皮、精氣神和各種器官,從內到外百分百做到了國產化。
【責任編輯: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