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前幕后,中央企業(yè)把合作與發(fā)展繡進亞洲文明畫卷
臺前幕后,中央企業(yè)把合作與發(fā)展繡進亞洲文明畫卷

文章來源:國資小新 發(fā)布時間:2019-05-17
5月15日,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在北京舉行,習近平主席在開幕式上發(fā)表主旨演講并提出四點主張:
堅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堅持美人之美、美美與共;
堅持開放包容、互學互鑒;
堅持與時俱進、創(chuàng)新發(fā)展。
大會以“亞洲文明交流互鑒與命運共同體”為主題,包括開幕式、平行分論壇、亞洲文化嘉年華、亞洲文明周活動四大板塊,涉及相關活動達110多項。
文明是人類紡織的最美的布匹,在亞洲文明的絲錦上,央企聲音、央企行動正一針針、一絲絲將尊重、行動、包容嵌入到每一次友好溝通和合作共贏當中。
旅游是促進文化交流和人民交往最具活力的渠道
來自亞洲47個國家以及域外其他國家政府官員和文化、教育、影視、智庫、媒體、旅游等領域代表共計2000余人參加大會的開幕式和分論壇。作為大會的6場平行分論壇之一,“文化旅游與人民交往”平行分論壇由文化和旅游部主辦。
中國旅游集團總經(jīng)理杜江出席平行分論壇活動時表示,旅游是促進文化交流和人民交往最具活力的渠道。
作為中國最大的旅游央企,中國旅游集團充分利用在品牌、規(guī)模和業(yè)務范圍等方面的優(yōu)勢,在擴大規(guī)模、拓展范圍、提升品質和產(chǎn)業(yè)合作等領域積極發(fā)揮引領作用,每年接待游客達6000萬人次。目前,中旅集團正按照“捆綁出海、整體布局”的思路,努力拓展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旅游業(yè)務,力爭實現(xiàn)新突破。
而作為此次活動的亮點活動之一,亞洲文化嘉年華大放異彩,華燈初上背后是辛勤的電力工作者。
幕后英雄:上“天”入“地”,他們點亮亞洲文化嘉年華
5月15日,來自亞洲各國和世界其他國家的演藝明星和各界人士3萬余人參加規(guī)模盛大的亞洲文化嘉年華。
國家體育場亞洲文化嘉年華演出活動新增負荷11235千瓦,工程規(guī)模與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相當。經(jīng)過電力員工連續(xù)奮戰(zhàn),臨時供電工程于4月15日按計劃完工送電,新裝變壓器14臺、配電箱69臺,敷設高低壓電纜約100千米。
在亞洲文化嘉年華活動中,國家電網(wǎng)員工堅守一線,爬上爬下,有的在平臺上要持續(xù)10個小時,期間不能吃不能喝。
此次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會場分布特別廣,遍布多個城市區(qū)域,涉及相關活動達110多項。國家電網(wǎng)高度重視、提前籌備,高質量推進了各項供電保障工作,全力確保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供電保障任務圓滿完成。
燈光中的國家體育場
大會召開期間,像電力、通信工作者這樣默默付出的人還有許多。中國旅游集團全力做好會議服務保障,旅行服務事業(yè)群承擔亞洲文明周活動期間印度買家團接待工作,讓來自泰國、柬埔寨、尼日利亞等國的9個部長級代表團和來自數(shù)十個國家的100余位嘉賓感受到熱情、周到、溫馨、細致的服務。
建筑是最美的舞臺,每一座都是飽含文化的藝術品
“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fā)展。我們要加強世界上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鑒,夯實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文基礎。”亞洲文明周活動則充分展示亞洲文明的多姿多彩,包括亞洲文明巡游、亞洲文化展演、亞洲文化旅游展、亞洲影視周、亞洲文明聯(lián)展;同時,還在北京、杭州、廣州、成都舉辦亞洲美食節(jié)。
“亞洲文化展演”是此次大會的主要活動之一,參演的北京室內(nèi)大型劇院多數(shù)都是“中國建筑”。“亞洲文化展演”開幕式演出在由中國建筑承建的北京天橋藝術中心拉開帷幕。讓我們一起領略中國建筑亞洲風貌。
“亞洲文化展演”參演劇院
“亞洲文化展演”以“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鑒”為主題,通過音樂、歌舞、戲劇、音樂節(jié)等多種藝術形式,全方位呈現(xiàn)亞洲文明的豐富性和多樣性,生動彰顯亞洲文明與世界地區(qū)文明相互借鑒、交相輝映的特點。中國建設的參演劇院包括——
國家大劇院:北京西長安街上的地標建筑
由中國政府投資興建的國家最高表演藝術中心,北京西長安街上的地標建筑。建設中采用了國際上最先進的“直立鎖邊鋁合金屋面防水系統(tǒng)”,創(chuàng)造了國內(nèi)應用扇形板面積最大、板型數(shù)量最多的紀錄。
北京天橋藝術中心項目:北京市首座音樂劇專業(yè)劇場
北京市首座音樂劇專業(yè)劇場,被譽為 “東方百老匯”,“北京的天橋、世界的舞臺”,魯班獎工程。該藝術中心總建筑面積7.5萬平方米,包括1600座大劇場、1000座中劇場,400座小劇場、300座多功能廳及商業(yè)文化區(qū)等現(xiàn)代化設施一流的特級劇場。
北京大學百年紀念講堂:全國高校最大的現(xiàn)代化多功能講堂
為慶祝北京大學建校100周年而建,是一座設施先進、功能齊全的現(xiàn)代化多功能講堂,總建筑面積1.3萬平方米,建筑最高處為28米。建筑風格既繼承燕園傳統(tǒng)建筑文化和校園文化,又鮮明表現(xiàn)出現(xiàn)代建筑藝術的創(chuàng)新手法與時代風采。
清華大學百年會堂:清華大學校園標志性建筑之一
為迎接百年校慶而建設的一座重要的公共文化設施,是清華大學校園標志性建筑之一,也是一棟集會議、表演、展覽于一體的綜合性建筑,總建筑面積4.3萬平方米,高度為23.6米,主體建筑包括新清華學堂、交流中心、清華大學校史館三部分。
建筑因文化而美,中國建筑走出國門,不同地域的文化也走進了中國建筑。
除了這些“亞洲文化展演”參演劇院以外,日前,由中國建筑建設的馬六甲印象歌劇院,因其對文明交融所作出的貢獻再次被媒體聚焦。
文化交融的亞洲建筑
馬來西亞印象馬六甲歌劇院:“一帶一路”倡議首個竣工使用的文旅項目
大型情景體驗劇《又見馬六甲》在馬來西亞印象馬六甲歌劇院公演,由中國“又見系列”團隊執(zhí)導、200多名當?shù)匮輪T演出。該項目是馬六甲最大單體公共建筑,可同時容納2000名觀眾。主體共6層,結構凈高33.6米,總建筑面積約6.9萬平方米。這是“一帶一路”倡議首個竣工使用的文旅項目,極大帶動了當?shù)匚幕糜萎a(chǎn)業(yè)發(fā)展。
馬來西亞·新山富力公主灣歌劇院:助力新馬地區(qū)文化藝術產(chǎn)業(yè)
劇院總建筑面積5000平方米,規(guī)劃有可容納500人的豪華演藝廳,建成后將承辦包括交響樂、歌劇、話劇、芭蕾舞劇、爵士樂等亞洲各類大型文化藝術演出,與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一道,助力新馬地區(qū)文化藝術產(chǎn)業(yè)。
泰國·曼谷中國文化中心:海外規(guī)模最大的中國文化中心
曼谷中國文化中心是目前規(guī)模最大的海外中國文化中心,也是中國在東盟國家中設立的第一個中國文化中心,具有示范意義,項目的建設把中泰文化交流推向了更高水平。
孟加拉國·孟中友誼展覽中心:彰顯孟中友誼的標志性工程
援孟加拉國孟中友誼展覽中心項目位于孟加拉首都達卡,占地面積8.1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3.3萬平方米,項目建成后將成為“一帶一路”彰顯孟中友誼的標志性工程。
文明因和平穩(wěn)定而繁榮,文化因溝通而融合發(fā)展。每一個個體、每一個企業(yè)、每一次行動,猶如千萬根絲線正不斷繡入文明發(fā)展的華美畫卷。
【責任編輯: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