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雷神驅瘟神 建好方舟護蒼生
——央企建設抗疫專門醫院綜述
——央企建設抗疫專門醫院綜述
火神雷神驅瘟神 建好方舟護蒼生
——央企建設抗疫專門醫院綜述
——央企建設抗疫專門醫院綜述

文章來源:新聞中心 發布時間:2020-03-06
2月27日中午,76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康復走出武漢火神山醫院,這是該院建成投用20多天后單日出院人數最多的一天。
同日,武漢雷神山醫院的32名患者康復出院,這也是截止當天單日出院人數最多的一天。出院者漸多,入院者漸少,突擊建設的一批醫院功不可沒。
3月1日上午,火神山醫院建設指揮部舉辦了一場簡單熱烈、樸素隆重的授牌儀式。來自中建三局、中國寶武等單位的22位同志被授予“火神山醫院榮譽員工”稱號。火神山醫院院方對中建三局在極限工期內迅速建成火神山醫院表示贊賞,對維保團隊無私無畏、筑者仁心的大愛表示敬佩。
此前,在雷神山醫院舉行的“雷神山醫院榮譽員工”授牌儀式上,中建三局專務李勇、投資業務中心投資發展部總經理楊曉輝等鄭重接過院方頒發的“雷神山醫院榮譽員工”胸牌。
2月20日,被授予“雷神山醫院榮譽員工”的中建三局、中南建筑設計院等參建單位員工在雷神山醫院前合影留念。
“火神山醫院榮譽員工”“雷神山醫院榮譽員工”,這是以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為代表的院方給央企建設者的一份無上榮耀。在全國各地醫院建設運維背后,是長長的一份央企參建者與時間賽跑的名單:
1月23日,火神山醫院建設啟動,10天,完工交付;
1月25日,雷神山醫院建設啟動,12天,完工交付;
2月3日,武漢市方艙醫院建設啟動,18天后,13家方艙醫院開艙,床位達到了13348張;
2月3日,鄭州岐伯山醫院建設啟動,10天,完工交付;
……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央企業日夜奮戰、火速推進,已經陸續完成湖北、四川、河南、廣東、遼寧、福建等地超過100座專門醫院、方艙醫院的建設改造工程。
在確保安全可靠的前提下,考慮到季節、環境、物資種種因素,央企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爭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工程奇跡。
在武漢市決定建設方艙醫院后不久,提出這個寶貴建議的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王辰將之比作“諾亞方舟”上的一個“艙位”。那么,這100多座新建改造的醫院無疑就是100多個規格不等卻都彌足珍貴的“艙位”。這些“艙位”加上“白衣天使”的奮不顧身,加上體制優勢帶來的種種措施,合力打造了一座對抗病毒的“諾亞方舟”。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建設抗擊疫情“諾亞方舟”奇跡背后的“央企軍團”。
“快點,再快點!”
火神山、雷神山、方艙醫院背后的央企速度
1月23日,為了收治日益增加的新冠肺炎患者,武漢決定建設一座千張床位、三萬平米的“小湯山”式醫院——火神山醫院。工期10天——前所未有的緊迫,但此時此刻,在保障質量的前提下,時間就是生命!建設者們必須與病毒賽跑、與死神賽跑。于是,“快點,再快點!”成為火神山乃至后續一系列醫院建設工地內外的高頻詞,支配著所有人的行為。
火神山醫院被外界稱為“宇宙最拼工地”,進度不是以天計,而是以小時計。時間緊,條件有限,中國建筑的工人們實行24小時兩班倒。
接到指令那一刻,無論是設計者、建設者、參與者,第一反應都是“不可能”。“3萬多平方米,搭建臨時性建筑都需要一個月,更何況是新建一座國內首屈一指的呼吸系統傳染病醫院?”中建三局三公司項目經理方翔根據多年的經驗判斷說。17年前,小湯山醫院建于4月份,諸事順手。而此刻武漢封城,原料采購、物流運輸、工人招聘、吃喝供給,都面臨著巨大的困難。總部就在武漢的中建三局臨危受命,迎難而上,成為此次大會戰的牽頭單位。“保衛人民、保衛家園、保衛大武漢!”中建三局黨委書記、董事長陳華元向全體參戰將士發出號召。“任務交給我們,必須全力以赴!”中建三局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陳衛國立下“軍令狀”。
正在中建三局集結力量,投身火神山工地之際,武漢又提出,要建設一座規模兩倍于火神山的雷神山醫院。
雷神山醫院航拍。
兩地作戰,困難何止翻番!1月25日下午4點多,忙碌中的中建三局一公司轉戰雷神山,掀開了“兩山”同建的序幕。通過三大運營商開通的多個網絡直播平臺,上億網友“云監工”親眼見證了奇跡的出現:2月2日,火神山醫院如期完工交付。2月8日,開設1600張床位的雷神山醫院交付使用。
有建筑行業人士評價說,“它們并不是為傳世而建,但因為特殊的時間點,以及直播中的全民見證,它們可能被載入建筑史冊。”
2月20日,雷神山醫院專門舉行了授牌儀式,一批央企建設者被授予“榮譽員工”。雷神山醫院院長王行環動情地說:“雷神山醫院在短時間內從無到有,創造了中國奇跡。來自全國各地的醫護人員和施工單位的勞動者們齊心協力,夜以繼日地為雷神山醫院工作,克服重重困難,交出了一份讓人民滿意的答卷。醫院將開足馬力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力爭讓更多患者得到有效治療并早日康復出院。”
中建三局、中建八局等單位兩天兩夜火速完成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建設。
由于新冠肺炎的高傳染性,火神山雷神山以及其他改造醫院遠遠無法滿足日益眾多的輕癥患者。2月3日,武漢市方艙醫院建設啟動。
當晚21時許,中國一冶相關負責人趕到洪山體育館參加武漢市政府召開的防控疫情緊急會議。會上,武漢市政府要求中國一冶作為主力建設單位,將洪山體育館改建成能容納800張床位的方艙醫院,用于收治新冠肺炎患者。
“有重大任務,請速到武漢洪山體育館集合!”2月3日23時,一道急如星火的指令從中國一冶交通公司領導班子發出。
4日凌晨零點37分,徐訴、姜平、李濤、劉家勇、褚金華、陳偉、任軍、李澤平、胡國昌、潘登等27名黨員干部和職工就從三鎮不同的方向星夜集結到武漢洪山體育館3號通道前。中國一冶副總經理王健早已等候在此,他發出簡單而堅決的作戰動員:組成黨員突擊隊,按照武漢市政府要求,迅速展開工作,將洪山體育館改造成武昌方艙醫院。
工地就是戰場,一臺高效而有序的施工組織機器即刻開始高速運轉。
2月4日8時,中國一冶全面啟動方艙醫院改造施工。5日上午8時,800多平方米的隔離空間和25米長的醫護專用隔離安全通道全部完工。5日16時30分,方艙醫院新增供電系統改建完工通電;20時,醫護隔離空間及病房電源插頭安裝任務全部完成,水暖項目也相繼完工。
中國一冶突擊隊火速建設武漢洪山體育館“方艙醫院”。
5日20時,隨著最后一個清潔區和污染區通道封閉,歷經36個小時的改建,這座被寄托了戰勝病魔希望的方艙醫院由中國一冶交付業主。同日23時30分開始,來自武昌區的第一批輕癥新冠肺炎確診病人,被轉送至武昌方艙醫院接受治療。
類似的情形不斷上演。“工人不夠,我們就是工人,我們上!”中鐵十一局集團一公司武漢地鐵5號線項目經理王軍接到援建武漢“方艙醫院”的通知,因為春節和武漢封城等原因,支援的工人不夠。王軍帶著幾名項目管理人員奔赴搶建一線。
長江新城“方艙醫院”施工現場。
2月20日,經過建設者們6天6夜奮戰,由中鐵十一局集團牽頭建設的武漢目前最大的方艙醫院——長江新城方艙醫院完成交付。
“雖然是搶建,但質量和標準一定不能下降!” 長江新城方艙醫院現場施工負責人、中鐵十一局集團李永剛介紹說,每完成一道工序,都需要幾方共同驗收。特別是防水等基礎設施,是大大高于設計標準建設的。
2月27日18時,經過中鐵十一局集團400多名建設者3天2夜連續奮戰,武漢蔡甸健康谷方艙醫院改造工程順利完成交付,成為中國鐵建建成的第10座方艙醫院。截至2月28日,武漢市共建成方艙醫院16座,中國鐵建獨立完成、牽頭建設、參建的方艙醫院占比達62.5%,建成床位11872張,占比超過90%。其中,僅中鐵十一局集團就為建設“方艙醫院”投入資金3996.8萬元。
“72小時內,請支援建成長江方艙醫院。”2月15日16點,中交集團所屬一公局集團武漢地鐵項目部接到江岸區政府緊急電話,這已是項目第5次接到防疫緊急施工任務。
“80后”項目經理、黨員陳延平緊急召集全體人員開會。“特殊時期,雖然大家已連續奮戰多日,但‘前線’急需支援,項目成立青年突擊隊,自愿報名。”
“我報名!”
“我是黨員,我先上!”
不到5分鐘,由12名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青年人組成的突擊隊組建完成。出征前,突擊隊員們立下《請戰書》:我自愿參加“方艙醫院”建設任務,不論生死、不計報酬、全力以赴。《請戰書》12個親筆簽名和鮮紅指印,格外醒目。
連日來,突擊隊相繼完成7號、4號、5號、15號艙搶建,創造了兩天時間連續施工23小時的“魔鬼”施工速度。
速度+質量,奇跡誕生了。類似的奇跡在不斷延續。
“再難也要啃下硬骨頭!”
100多座“小湯山”背后的央企耐力
在世人矚目的火神山雷神山之后,中央企業發揮國家隊、主力軍的突出作用,陸續承擔了全國100多家專門醫院的設計建設改造任務,一次次刷新讓世人矚目的“中國效率”和“央企速度”。
隨著多個地區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各地紛紛參照“小湯山”模式緊急開建針對新冠肺炎的專門醫院。幾千名央企建設者如期交付湖北多所醫院工程后,來不及休息,又轉戰全國各地,投入新的戰斗。
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與時間賽跑搶工期,速度要快質量要好……真的很難!但建設者們說“再難也要啃下硬骨頭!”
深圳應急醫院建設前后對比圖。
2月24日,深圳市建筑工務署宣布,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二期應急院區基本完工。該項目參照“小湯山”模式建設,1月31日正式開工,短短20余天,規劃、設計、建成一座擁有1000張床位的應急醫院。項目由中建科工EPC承建,中建二局、中建三局、中建四局、中建五局、中建七局、中建八局、中建裝飾、中建科技等企業共同參建。
疫情面前,沒有旁觀者。當中建二局收到深圳市委發出的加快深圳三院建設速度的號召,便迅速響應, 組建一支700余人的隊伍,馳援深圳。
中建二局主要負責該院西五區、西六區、92間病房、輔助用房的給排水、電氣和通風空調的安裝工程,還有后續的屋面安裝工程和B區北側局部施工道路混凝土澆筑等。2月14日到18日,病房機電安裝掀起大干熱潮,700余名建設者開足馬力,24小時輪班施工作業,僅用5天,便完成了包含184張床位的92間隔離病房及輔助用房機電安裝工程。在這場與時間賽跑的抗“疫”戰中,他們挺身而出,星夜鏖戰,再現新時代的“深圳速度”。
在鄭州,由中建七局以EPC模式承建的鄭州岐伯山醫院,建設者歷經10個晝夜連續奮戰,順利交付使用。河南省委書記、省長硬核點贊!
在新鄉, 2月19日太公山醫院舉行揭牌儀式,當日正式接診新冠肺炎患者。這座新鄉版“小湯山”,由國藥集團所屬國藥中原醫院管理有限公司攻堅克難,僅用10天時間建成。
在洛陽, 2月8日,元宵節。中國石油工程建設公司一建公司140多名員工通宵達旦奮戰在洛陽版“小湯山”建設現場。
在徐州、大連、天津、莆田、滁州、溫州……一座座“小湯山”醫院建設背后,都有著央企建設者星夜兼程的忙碌身影。
“一個都不能少”
油氣熱電的強力“央企保障”
油、氣、熱、電,供應無小事,直接影響到醫院正常運轉。
湖北省啟動應急響應至今已一月有余,中國石油發揮能源市場主力作用,油氣雙輪驅動,全力保障湖北戰“疫”需求。截至2月24日,中國石油向湖北市場供應成品油6.129萬噸、天然氣3.54億立方米。其間,以實物捐贈方式,給湖北省39家定點醫院日供氣17萬至18萬立方米。中國石油湖北銷售公司通過為救治車輛定點加油、為新建醫院駐點加油、為“方艙”醫院機動送油三種方式,緊急保供汽柴油超過450噸。
湖北銷售武漢分公司宏圖大道加油站經理馬婷拉拽著十幾米長的油管,快速跑去為武漢客廳方艙醫院鍋爐裝置供油。
華潤燃氣承擔著湖北區域武漢、襄陽、潛江等18個城市共147萬用戶的天然氣供應。華潤燃氣武漢江夏公司成立“雷神突擊隊”,投入36名骨干力量,負責雷神山醫院配套燃氣設施建設和供氣運營(病房淋浴室和食堂用氣需求)。該項目設施建設和后續用氣、運行保障費用約300萬元,全部由華潤燃氣無償捐助。
施工間隙,累到極致的華潤燃氣建設者們就地休息。
截至目前,華潤燃氣承擔著雷神山醫院、大花山方艙醫院、武漢市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及醫護人員居住的江夏區聯投紐賓凱酒店等場所的燃氣保供工作。華潤燃氣每日安排2名雷神突擊隊員24小時不間斷巡查,發現情況立即處置。
電網企業主動掛牌對接,為醫療物資生產企業提供“主動服務零上門、精簡手續零審批、低壓供電零投資”的“三零”服務,確保“醫院建到哪里,電就通到哪里”。
截至3月1日,國網湖北電力共投入保電人員13183人,為全省307家定點醫院、773家發熱門診、1773個集中觀察隔離點、152家防控用品生產企業、493家其他重要用戶保障供電。
“目前,公司還有7名員工留在武漢,為武漢雷神山醫院用電100%安全保駕護航。”2月27日下午,中國華電所屬國電南京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鳳蛟介紹說。武漢雷神山醫院日夜趕工時,國電南自得知220kV巡司河變電站(所用設備是國電南自所產)是雷神山醫院220kV主電源側后,便立即與武漢供電公司取得聯系,詳細詢問需求,主動提供備用的遠動機裝置及相關保護裝置的插件,并安排技術人員24小時待命,確保醫院建設用電100%可靠。
42小時貫通237米供熱管道,三峽集團湖北能源集團創造了自己的“奇跡”。
三峽集團湖北能源42小時貫通237米供熱管道施工現場。
2月14日,三峽集團湖北能源東湖燃機公司接到緊急求援電話,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光谷院區被緊急列為新冠肺炎定點醫院,將提前投入使用,院內尚有200多米鍋爐熱力管道尚未安裝完成,急需完成院區熱力管道鋪設工作,以保障院區具備病患入住的供熱條件。
作為東湖開發區唯一集中供熱單位,三峽集團湖北能源東湖燃機公司立下軍令狀:3天完成鋪設任務。
14日下午,勘察現場,商議施工方案。15日,圖紙會審,協調施工斷面,完成施工便道和管道敷設場地平整900平方米,聯系材料供應及物流。16日,8時開始施工。
18日10時,用時42小時,完成237米供熱管網的鋪設和保溫,通過驗收并交付院區工程施工方。
2月3日下午,寧夏版“小湯山”醫院因中央空調系統除污器堵塞影響正式投運,需緊急搶修。按常規,急救醫院空調系統不屬于華電供熱負責,接到銀川市政府緊急通知后,寧夏供熱公司十分鐘“火速”組建一支35人的搶險突擊隊,展開與時間賽跑,突擊隊員 3個多小時在高空且狹小的維修空間,搶修病房空調系統300多間,確保了醫院正式投運供熱需求。
油、氣、熱、電等基礎保障之外,醫院設備也是重中之重。通用技術集團中國醫藥作為中央指導組物資保障組成員單位、湖北省和武漢市物資和醫療設備采購負責單位,充分發揮全球平臺和國內渠道優勢,以最快速度采購、運輸、配送醫用物資和醫療設備,支援武漢醫院建設。截至2月26日,已為火神山、雷神山以及近50家方艙醫院、隔離點配送十余萬件防護服等各類防疫物資,并完成十多類、多批次包括ECMO、呼吸機等在內的醫療設備配送。
2月26日6時,通用技術集團中國醫藥落實中央指導組指令,僅用20小時從上海采購100臺呼吸機運抵武漢。
2月28日上午,在武漢同濟醫院,保利集團向武漢捐贈總價值3000多萬元的醫用設備ECMO——16臺“人工肺”。當日,寄托著危重病患生存希望的ECMO立即投入到疫情防控攻堅戰主戰場。
“云平臺遠程會診事半功倍”
5G醫療神助攻的“央企品質”
1月24日20時,經過連續一晝夜的高強度作業,中國電信率先提前開通火神山醫院5G網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國電信率先攜手央視頻,開通了針對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施工過程中的慢直播,上億網友在線“監工”,開創了網絡互動的全新時代。雷神山醫院位于軍運村以北的空地。作為2019軍運會的通信保障運營商之一,武漢聯通在軍運村及周邊的網絡覆蓋工作上已經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此基礎上,武漢聯通建成了比現有覆蓋容量提升60%的通信網絡,確保醫院周圍所有聯通用戶的需求。
聯通5G+醫療云平臺助力遠程會診。
2月25日,在中國聯通5G網絡和醫療云平臺支撐下,橫跨武漢、北京和舟山三地共六個會場的新冠肺炎CT遠程會診順利舉行。
時隔一天,2月27日下午,再度依托中國聯通5G網絡和醫療云平臺,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董家鴻院士、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葛均波院士、廣州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謝燦茂教授,為武漢雷神山醫院的醫療隊進行了一場重癥病例的遠程會診。據悉,這次遠程會診是針對一位67歲的重癥新冠肺炎感染患者,會診期間,借助聯通5G網絡高帶寬、低延時、廣連接等特點,CT影像等醫療原始文件在北京、廣州、上海各地間高速傳遞。各位專家能夠清晰研閱,現場給出權威意見,協助雷神山醫院醫療隊以最快速度確定最佳治療方案。
在以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等通信企業打造的5G網絡環境下,遠程會診讓救治突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減少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轉診、巡診等過程中產生的交叉感染,有效遏制了疫情的蔓延,為打贏這場疫情阻擊戰提供了強大的技術后盾。
據聯通技術人員介紹,5G遠程醫療這項“救命利器”雖非新興事物,但隨著技術發展,醫療影像數據越來越多,數據的量級越來越大,因此對網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也是順利完成遠程醫療的核心要素。
伴隨著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中國鐵塔、中國信科、諾基亞貝爾等負責建設的武漢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方艙醫院及各地部分“小湯山”醫院完成5G網絡建設,全國多地數次實施醫療遠程會診,為助力打贏抗疫阻擊戰提供了強勁的技術支撐。
“這是一個底線戰場”
醫療廢物處置領域的“央企擔當”
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等醫院的醫療廢水和醫療廢物會不會造成污染,是很多人關注的問題。為此,三峽集團上海院緊急發來了用于基礎防滲層施工的土工合成材料;新興鑄管僅用15小時,運來了近60種規格的各類管材;清華同方所屬企業生產的潔凈空調產品被安裝在ICU病房。
玻纖空氣濾紙是空氣凈化行業的主要過濾材料。中國建材集團所屬南京玻纖院膜材料公司生產的高效玻纖空氣濾紙可以有效降低病毒傳播風險。目前,該公司已向火神山、雷神山交付數十噸高效玻纖過濾紙,應用于無菌室及其配套用風淋室和傳遞窗、空調機組及排風系統、救護車改裝過濾器等工程。清華大學等第三方機構評估稱,“兩山”項目設計先進,能夠實現污水不外流、空氣不泄露、垃圾不外運。
疫情防控期間的醫療廢水和醫療廢物處置,中國節能更是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節能醫廢處置企業嚴格把好醫廢處置“出口關”。
據中國節能生態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類鳴介紹,醫療廢物主要指使用過的醫療耗材,包括手術及包扎后的殘余物、一次性輸液器和醫療用品等固體廢物,還有傷口敷料、棉球等傳染性廢物,主要分為藥物性、損傷性、化學性、病理性和感染性5大類。
而此次新冠肺炎作為新的烈性傳染病,患者和醫護人員在隔離期間用過的一次性碗筷、杯子、牙刷等生活用品,包括他們吃剩的飯菜,都屬于醫療廢物。
“這是一個底線戰場。”類鳴日前接受采訪時如是說。所謂“底線”,即它是疫情防控的最后一道關口,退無可退——新冠肺炎醫療廢物處置不當,已有的疫情防控成果就會得而復失,一線醫護人員的心血就會付諸東流。
疫情的突發性給各地醫廢管理部門和處置企業帶來較大挑戰和困難。醫廢處置本身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復雜性、特殊性,作為消滅感染的最后一道關口,如管理、處置不當,很容易造成二次感染、病菌擴散轉移等嚴重后果。
疫情發生以來,以感染性為主的醫療廢物出現井噴式增長,多地增速甚至高達50%以上。中國節能利用自身醫廢危廢處置治理優勢,積極參與湖北、河南、廣西、四川、江蘇、山東等省區的11個地市防疫工作。
截至2月25日的數據顯示:自1月24日緊急啟動應急預案以來,中國節能旗下危廢處置企業累計1.38萬人次值班;1月1日以來累計處理醫廢危廢垃圾4765.64噸,其中,1月24日以來累計處置冠狀病毒醫療廢物619.54噸。
疫情發生后,中節能生態主動對接當地政府,結合疫情特點,因地制宜安排醫療廢物的處置工作。徐州、廣西、攀枝花三家綜合危廢處置中心項目率先調整生產計劃,優先保障采用回轉窯焚燒的工藝處置醫療廢物,最大程度減少處置過程中的人工干預,降低一線人員的操作壓力,最大程度實現醫療廢物的減量化。處置壓力較大的孝感、荊州、信陽三家醫廢處置中心及時調整一線操作班組輪班制度,提升處置能力,設計應急方案,全力保障當地肺炎疫情醫療廢物得到妥善處理。
針對湖北及周邊重點地區,下屬孝感、荊州、信陽等醫廢企業均采取最高處置標準對入廠醫療廢棄物進行處置,醫廢轉運做到“四專”即專人、專車、專運、專門記錄,單獨收儲強化包裝,確保醫療廢棄物處置及時、有序、高效、無害化。同時,中國節能組織各項目公司,快速制訂涵蓋“收集、包裝、轉運、儲存、處置”各環節的全流程綜合處置方案,并在第一時間宣傳各類規范,嚴格落實規范操作。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場戰爭中,在醫院建設改造這個關鍵環節,央企創造了“諾亞方舟”的奇跡,向黨和政府、向全國人民、向“白衣天使”交上了一份經得起考驗的答卷。(國資委新聞中心 王莉)
【責任編輯: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