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改革成效 多地國資國企深化改革開新局
提升改革成效 多地國資國企深化改革開新局

文章來源:新聞中心 發布時間:2020-07-15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強調指出:提升國資國企改革成效。最近,山東、山西、河南、黑龍江、廣西、新疆等地方國資國企堅持效果導向,通過戰略重組整合、改善經營管理、加速改革創新、提升監管能效、優化國資布局等方式,持續提升運營效益,進一步激發基層改革創新活力,加快升級補齊發展短板,培育壯大發展新動能,發揮國有企業在優化結構、暢通循環、穩定增長方面的引領作用。
實施企業間戰略性橫向重組 山東國企改革攻堅駛入快車道
7月13日,山東省召開有關省屬企業改革工作推進暨干部大會,會上宣布了山東能源集團(以下簡稱“山東能源”)與兗礦集團聯合重組方案,山東高速與齊魯交通集團聯合重組方案。
上述4戶企業均為省屬重要骨干企業,山東能源與兗礦集團、山東高速與齊魯交通集團均主業相近,通過強強聯合,有利于進行同類產業整合,優化資源配置,增強在全球行業發展中的引領作用和話語權。
此次重組早有跡象可尋。2020年3月,山東提出今年要以更大力度推進國資國企改革,推動國有資本加快向“十強”產業、優勢企業、核心主業“集結”,提出“力爭用三年時間,將省屬國企數量整合重組壓減三成以上,資產效益提高三成以上”。其中很關鍵的一點,就是聚焦集中主業和提高核心競爭力,持續推進企業橫向合并、縱向聯合和專業化重組,加快國企提質增效。
4月28日,山東省國資委官網發布《省屬國資國企“倒計時”改革重點工作攻堅方案》以及37家企業重點改革方案,列出20項2020年重點攻堅任務,其中提出將優化國有資本布局結構,實施省屬企業間戰略性橫向重組,完成8戶左右企業重組整合任務。
按2019年財務數據測算,重組后的山東能源集團、山東高速集團資產總額將分別達到6379億元、9452億元,營業收入將分別達到6371億元、1237億元。
據了解,新山東能源集團定位為該省能源產業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在鞏固發展煤炭、煤電、煤化工三大傳統產業的同時,將大力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現代物流貿易三大新興產業,加強科技創新,打造全球清潔能源供應商和世界一流能源企業。
新山東高速集團定位為該省交通基礎設施領域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將大力發展交通基礎設施核心業務,打造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交通基礎設施投資建設運營服務商和行業龍頭企業,為“交通強省”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這次四家省屬企業實施重組整合是繼去年山東港口集團和山東機場集團組建后,山東再次對國有資產的大手筆整合。
此前重組整合的港口、機場、文旅、康養、汽車等板塊,已經催生實實在在的紅利,并從第一階段的整合加速向著融合、耦合升級。以山東港口集團為例,整合有效解決重復建設和同質化競爭問題,今年上半年在全球港口業務普遍遭受重創的情況下,實現吞吐量、集裝箱量、效益三大主要業績指標逆勢“三增長”。
河南國資委實施“五個攻堅” 上半年經濟運行回穩向好
上半年,河南省國資委在認真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礎上,全面推進企業改革發展,堅決做好“六穩”工作、認真落實“六保”任務,省管企業經濟運行整體呈現“前低后高、回穩向好”態勢,繼5月份整體扭虧為盈后,6月份實現利潤環比翻番,經濟運行回穩向好態勢進一步鞏固。
一、營業收入較快增長
1-6月,37戶省管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559.5億元,同比增加69.9億元,增長2.8%。分企業看:14戶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占比37.8%。
二、盈利能力持續回升
6月份,37戶省管企業盈利22.6億元,繼上月扭虧為盈后環比增利11.4億元,增長101.6%。分企業看,共有23戶企業實現盈利,23戶企業實現利潤環比增長,均占比62.2%。
三、資產規模不斷壯大
截至6月底,37戶省管企業資產總額23434.4億元,同比增加1012.8億元、增長4.5%。分企業看:23戶企業資產總額同比增長,占比62.2%。截至6月底,37戶省管企業凈資產5284.1億元,同比增加219.3億元、增長4.3%。
河南省國資委在省管企業經濟運行座談會上提出“五個攻堅”措施,全力推動省管企業經濟運行回穩向好。
一是抓經營攻堅,穩住基本盤。把目標定準,把政策用足,把底線兜住,把民生穩住,充分發揮國企作用。
二是抓融資攻堅,防控風險。突出銀企合作,共同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和資金鏈穩定,統籌推進省管企業債務風險化解,維護良好的金融生態。突出盤活存量,從資產處置和資本運作兩個層面,加快存量資源處置步伐,拓展融資空間。突出嚴控增量,堅決把好投資關口,守好負債警戒線,防止出現短貸長投、資金錯配。
三是抓機制攻堅,強化治理。解決體制機制問題,帶動全局性改革逐項突破,全面提升省管企業治理能力。
四是抓結構攻堅,調整布局。堅持市場化方向,通過“改、退、調、合”,科學合理調整產業結構。加快“改”,對制造業企業持續加快數字化智能化升級;堅決“退”,全面退出落后產能和不具備競爭優勢的產業;穩健“調”,進軍新產業,避免盲目跟風、一哄而上;有序“合”,推動國有資本市場化重組、專業化整合,發揮聚變效應,增強國有企業活力和抗風險能力。
五是抓監管攻堅,轉變方式。河南省國資委進一步細化“放管服”改革要求,堅持深化服務與優化監管并重,尊重企業市場主體地位,重點管好宏觀資本布局,實現從管企業到管資本的轉變。進一步落實“管少搞活”,管到重點部位、關鍵環節,推動國資監管由行政化管理向市場化、法治化監管轉變;進一步抓好“管嚴做實”,在大力授權放權的同時,嚴防國有資產流失。
黑龍江國企混改突破100戶 引資超90億
近日,黑龍江省國資委出臺《黑龍江省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實施方案》,計劃用3年左右時間,按照完善治理、強化激勵、突出主業、提高效率的要求,全面深化加快推進黑龍江省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到2022年基本完成具備條件的充分競爭商業類國有企業混改或股權多元化,促進混改企業形成股權結構多元、股東行為規范、內部約束有效、運行高效靈活的市場化經營機制。
近年來黑龍江省國資委堅持“因地施策、因業施策、因企施策,宜獨則獨、宜控則控、宜參則參,不搞拉郎配,不搞全覆蓋,不設時間表”的原則,積極推進省市兩級國有企業和駐省中央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
在省屬企業層面,黑龍江省國資委結合出資企業實際,每年選擇20戶左右商業類子公司推進混改。市(地)國有企業混改則主要集中在哈爾濱等少數幾個市(地),2019年,哈爾濱市明確提出“混”是常態、不混是個案,全力推進混改,在2018年完成25戶基礎上,2019年又完成哈藥集團、冰雪大世界等18戶企業混改。
在駐省央企層面,黑龍江省工信廳牽頭推進5戶駐省央企科研院所改革,2018年哈電站設備成套研究所實施員工持股并引進戰略投資者完成了混改,哈電集團、中國一重按照國務院國資委要求分別推進所屬子公司混改。
自2016年以來,黑龍江省地方國有企業完成混改已突破100戶,共引進非國有資本90多億元,促進了各類資本取長補短、共同發展。通過混改,特別是引入行業龍頭企業后,企業內生動力增強,經營效果逐步顯現。其中,北滿特鋼破產重整引入建龍集團后,迅速恢復生產并加大改造力度,鋼產量超歷史最好水平一倍以上,企業擺脫困境。辰能集團五常生物質發電公司由國有控股、民營參股,實施新體制、新機制,全部員工市場化招聘,取得良好經營效益,成為全國秸稈發電行業的典范。
據統計,黑龍江2019年全省地方國有企業共完成38戶混改,其中省國資委9戶,哈爾濱市18戶,其他市地11戶。哈藥集團、冰雪大世界、龍煤盛安公司等一批國有企業實施了混改,完成質量較高,引進非國有資本近30億元。交投集團與中國五礦、產投集團與哈電集團在開發石墨礦、生物質發電項目進行了股權多元化合作。
下一步,黑龍江省國資委將選擇一批資產規模較大或列入國家“雙百行動”企業作為混改重點推進企業,堅持“宜混則混、一企一策”的原則、國有資本與民營資本融合發展的改革方向,積極推進重點領域、重點企業的混改計劃,規劃用三年左右時間推進170個混改項目。
完善現代化企業制度 廣東國資加強國有資本市場化運作管理
7月6日,廣東省省長馬興瑞主持召開國有企業負責人座談會,圍繞加快推動廣東省國資國企改革發展,更好發揮國有企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支撐引領作用開展業務交流。
南方電網、廣業集團等中央駐粵、省屬及市屬國有企業負責人在會上做了工作情況匯報并提出下一步工作的意見建議。深圳證券交易所有關負責同志在會上介紹了該所支持廣東企業債券融資有關情況,并就有效利用資本市場拓寬直接融資渠道對參會國企作了輔導報告。
近年來,有關國有企業在推動廣東省能源、環保、供水、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和民生保障方面發揮的重要骨干作用以及為廣東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的突出貢獻。
根據工作安排,下一步,廣東省屬國有企業將強化政治自覺和責任擔當,聚焦主責主業,推動國有資本更多投向重大項目、重點行業、重要平臺、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做強做優做大,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主力軍”“頂梁柱”“壓艙石”作用。當好推動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行家里手,不斷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加強國有資本市場化運作管理,有效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推動企業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和競爭力,促進國有資本保值增值。把在工作一線摸爬滾打、鍛煉成長起來的良將賢才及時選拔到國有企業領導崗位上來,樹立正確激勵約束導向,深度激發國有企業內生發展活力。
廣西國企加強經營監管 “一企一策”化解疫情影響
6月23日,廣西國資委出臺了《自治區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企業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執行監督管理暫行辦法》(桂國資發〔2020〕28號,以下簡稱《暫行辦法》)。《暫行辦法》將加強履行出資人職責企業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執行的監督管理,提高資本預算資金使用效益,維護國有資本安全。除了規定職責分工、資本屬性、操作程序和監督整改等方面的要求外,重點突出績效監控和資金使用管理等方面的內容。
今年以來,廣西國資委針對國有企業改革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系統推進“深化改革、加強管理”專項工作,著力加快國有企業改革攻堅、強化國資監管的針對性有效性,取得階段性成效。此外,廣西國資委通過制定“一企一策”,助推國有企業達產增產超產,積極化解疫情影響廣西國有企業克服不利因素的影響和沖擊,繼續保持較好發展勢頭。
據悉,截至5月底,廣西國資委監管的國有企業今年累計實現營業收入2590.37億元,同比增長6.42%;其中5月份實現營業收入646.71億元,同比增長24.72%。
在深化國企改革方面,廣西國資委通過逐戶調研把脈會診,以“一企一策”為指導,制定改革管理方案。經過深入調研,形成“1+17”關于監管企業進一步深化改革、改進和加強管理的實施意見。
另外,據介紹,針對“混改”面的問題,廣西國資委加大力度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積極引進社會資本參與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勵非國有資本通過出資入股、收購股權、認購可轉債、股權置換等多種方式參與國有企業改制重組,形成多元化的股權結構。力爭今年廣西國資委監管的國有企業混改面達到60%。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新一輪國企改革的核心任務。近年來,廣西國企就通過混改,解決了一批重點難點問題,國有資本功能有效放大。
截至2019年,廣西國資委監管各級企業混改戶數達到1022戶,混改比例接近50%。
混改離不開產權交易資本市場。北部灣產權交易所集團作為廣西唯一一家自治區級產權交易機構,與全國近30家同業機構共同發起設立“國企混改項目信息發布合作機制”,共建“國企混改項目信息發布平臺”,在實現投資人資源共享和產權市場空間成倍增長的同時,有效促進資本的跨地區高效配置與流動。
截至2020年5月,北部灣產權交易所集團已成功撮合混改項目125宗,涉及掛牌金額56.88億元,成交金額62.42億元,有效推動廣西混合所有制經濟邁上新臺階。
新疆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取得初步成效
經過近兩年努力,新疆第一批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取得初步成效。目前,新疆玉象胡楊化工有限公司等5家已完成混改,烏魯木齊恒信民生建筑安裝有限公司等3家正在穩妥推進。
為發揮混合所有制改革在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推動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方面的重要作用,2018年10月22日,新疆發改委和新疆國資委聯合發布《關于確定自治區第一批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企業的通知》,確定全疆8家企業為改革試點企業。
近兩年來,8家試點企業以市場化改革為方向,優化股權設置,持續放大國有資本功能,治理結構得到優化。新疆玉象胡楊化工有限公司構建股權結構多元、優勢互補的內部治理體系,制定董事會議事規則,完善決策流程,形成規范的法人治理結構,并成立雪峰創新研究院,對現有運行企業管理體系進行內部診斷,實施管理提升。
針對國有企業存在的產業鏈不完整現象,試點企業立足產業布局現狀和戰略發展要求,通過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延伸產業鏈。阿克蘇天山神木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阿克蘇地區建立果品深加工基地、產業化技術服務中心、產品研發中心,推動企業由初級原材料生產型向中高級精深加工型轉變,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通過建立健全市場化選人用人制度、職業經理人制度、高級管理人員社會化選聘制度,試點企業人力資本質量得到顯著提升。新疆倉麥園有限責任公司通過員工持股激勵,吸引并穩定優秀管理人才、業務骨干,促進企業可持續健康發展。
實施混合所有制改革以來,試點企業經營管理能力不斷增強。新疆鵬安能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建立起“國有體制、市場機制”新發展模式,股東雙方充分發揮各自在技術、管理、人才與政策、市場等方面優勢,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經營管理能力。
2020年,從開局就注定了它是不平凡的一年,在發生的一系列大事件中,在抗擊疫情、復工復產、抗洪搶險過程中,國有企業勇挑重擔,迎難而上,發揮出“中流砥柱”的應有作用,也彰顯了多年改革的進展與成效。然而,隨著疫情席卷全球,本就嚴峻復雜的國際形勢更添不確定性。國內經濟前景向好,但“爬坡過坎”仍需付出艱苦努力。作為國民經濟“頂梁柱”,國有企業必須依靠深化改革,應對變局、開拓新局,不斷涉深水區、啃硬骨頭,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真正走在高質量發展前列,才能為中國經濟平穩運行提供強大支撐。(撰稿:李淑玲)
【責任編輯:趙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