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國資小新 發布時間:2020-10-26
秋去冬來,一場勢如千鈞的改革大潮已涌過山海關,在白山黑水間蓄積生成,一大批老國企正在重獲新生,推動東北全面振興。
招商局集團重組整合遼寧港口,推動其整體扭虧為盈;中國一重實施三項制度改革,深度激發了企業內生動力;中國一汽堅持自主創新,“紅旗”“解放”兩大自主品牌均實現逆勢上揚;通用技術集團重組沈陽機床振興裝備制造業;鞍鋼妥善解決企業辦社會職能和歷史遺留問題……
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東北地區國資國企要以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為契機,以改革激活力,向改革要效益,推進高質量發展,助力東北全面振興。
建國初期,國家為實現工業化和建立完整的工業體系,集中人力、物力、財力投入東北地區,形成了以重工業為主要特色的產業基地。從“一五”時期到20世紀90年代,東北老工業基地為我國的經濟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被譽為“共和國長子”。
然而,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東北地區的經濟發展速度逐漸落后于東部沿海地區,并在體制機制、經濟結構等方面積累了一系列的問題。對此,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到東北考察,為東北全面振興把舵定向,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
作為頂梁柱、壓艙石,近年來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勇于擔當,主動作為,在東北全面振興中發揮引領示范作用,涌現出了一批好經驗好做法,特別是以招商局集團重組整合遼寧港口為代表的央地重組整合,調整戰略優化產業布局,推動體制機制創新提升運營質量,強化內部業務協同打造發展新模式,取得了突破性成效,改革紅利逐漸顯現。
2020年10月21日召開的深化東北地區國資國企改革現場推進會釋放了明確信號:以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為契機,深化東北地區國資國企改革的沖鋒號已經吹響。中央企業和三省一區國資委應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借鑒推廣先進改革創新經驗和做法,以更有針對性、更具操作性、更加精準化的舉措,提升改革綜合成效。
轉變思想觀念持續深化改革是東北經濟發展的關鍵。近年來,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東北國資國企在提升市場化水平、增強企業活力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實踐,并取得了積極成效。接下來,應進一步增強時不我待的緊迫性,繼續大力促進觀念更新,直面問題主動作為,以思想解放帶動改革突破。
優化產業結構是振興東北經濟的根本所在。東北國企要充分借鑒招商局集團整合遼寧港口經驗,以重點創新項目為平臺載體,以市場化、專業化方式推動各類資源重組整合,形成新的均衡發展的產業結構。
全方位創新是引領東北發展的第一動力。東北國企改革必須通過推動微觀主體在科技、商業模式等多方面的創新,擺脫對過去發展路徑的依賴,徹底實現動力的轉換。
人才短缺流失是困擾東北企業的頭號難題。東北國企要在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狠下功夫,切實深化勞動、人事、分配三項制度改革,激發發展的內生活力。
管理水平不高是造成企業競爭力弱的重要因素。東北國企要精準對標找準差距短板,大力推進管理體系管理能力現代化,打造核心競爭力。
唯改革興。解放思想天地寬,優化結構動能足,創新驅動新發展,機制變革全盤活。東北全面振興已經開啟新的征程,只有進一步深化改革,東北國資國企的腳步才能跨越山海,向著更高更遠的目標全速前進。一錘緊著一錘敲,一事接著一事辦,相信這一場硬仗定能無往而不勝,東北也必能重整旗鼓、再造輝煌。(執筆:王璐)
【責任編輯:趙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