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百企業要爭當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尖子生”
雙百企業要爭當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尖子生”

文章來源:國資小新 發布時間:2020-10-29
兩年多來,首次在基層廣泛展開的綜合改革——國企改革“雙百行動”取得重大進展,不少改革經驗開始在企業復制推廣,同時,一些改革舉措還要進一步深化完善,亟需更大力度的探索創新。
近期部署開展的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提出具體要求:凡是要求面上企業做到的,納入有關試點和專項工程的企業要成為樣板、率先實現。
面對新的形勢任務,10月27日在廣州召開的“雙百行動”現場推進會提出,要縱深推進,評估問效,復制推廣,率先完成重點任務。
要成為改革樣板,壓在“雙百企業”肩上的擔子不可謂不輕,責任不可謂不大。
不過,總體來看,“雙百企業”有爭當改革“尖子生”的基礎、潛力和使命。
作為第一次綜合運用新一輪國企改革政策開展的頂層設計的基層突圍,“雙百企業”的改革成績清晰可見,改革紅利已然釋放。目前,這些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超出央企平均水平50%以上,近三年符合增長率9.9%。
同時,“雙百企業”還有很大的改革空間。有的企業混改后經營機制轉換不到位,激勵手段過于單一等等。這些都有賴于聚焦問題,精準發力,以改革激發增長潛力。
改革對“尖子生”的要求不只是完成規定動作,更希望其敢于探索、銳意創新,在重點改革任務上步子更大、舉措更實、效果更好。
“尖子生”要有頂尖的治理機制,注重制度化、規范化。治理機制是提升企業活力和效率的重要基礎。市場瞬息萬變,稍有不慎,企業就有可能被拉開差距,因此權責對等、運轉高效的決策機制十分重要。
目前,不少“雙百企業”已經實現了董事會應建盡建,且外部董事占多數。同時得到了控股股東的多項授權,建立起了權責對等、運轉高效的決策執行監督機制。
中央企業和地方國資委要加快轉變監管理念和方式,絕不能在管控模式上搞“一刀切”,鼓勵探索對“雙百企業”實施更加市場化的差異化管控模式,提高“雙百企業”經營決策效率。
“尖子生”要有頂尖的人才隊伍,注重差異化、市場化。用人機制是提升企業活力和效率的關鍵環節。行業不同、企業發展階段不同、崗位職責不同,對人才的選任存在著很大的差別。中國電研等5戶企業圍繞經營管理、科研創新等不同類別的關鍵核心人才,全面推行市場化機制,有效激活了“一池春水”。
廣大雙百企業”要大力引進和培養高端人才,通過多軌制職業通道給予事業平臺,激發人才創新創造精神。要加快健全市場化用工制度,實現管理人員上下實績說話、員工進出能力說話、收入增減效益說話,使企業內部真正動起來、活起來。
“尖子生”要有頂尖的活力效率,注重精準化、多樣化。激勵機制是提升企業活力和效率的動力源泉,如此才能真正實現讓員工有更多獲得感。中國電研等5戶企業有針對性地實施不同方式的中長期激勵,有效激發了人才隊伍活力。
廣大“雙百企業”要使有限的激勵資源能夠“好鋼用在刀刃上”。要用好用足現行的股權、分紅權、員工持股等激勵政策,建立起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中長期激勵機制。要引導關鍵崗位核心人才為企業創造更多增量價值,形成激勵機制有效發揮作用的良性循環。
唯有以更堅強的決心、更堅定的意志、更大的力度縱深推進“雙百企業”綜合改革,才能用改革的新突破新成效,引領廣大國有企業主動改革創新,主動參與市場競爭,為推動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作出更大貢獻。(執筆:饒恒)
【責任編輯:趙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