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之重器,民之命脈 《大國基石》熱播背后的流量密碼
國之重器,民之命脈 《大國基石》熱播背后的流量密碼

文章來源:新聞中心 發布時間:2023-01-28
國有企業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國民經濟的壓艙石?!拌T國之重器、守民之命脈”,中央企業打造的一個個國之重器、一座座超級工程,是中國先進科技和生產力的集中體現,是中華民族闊步向前的生動詮釋,也是中國人民幸福生活的有力保障。
歲末年初,由國資委新聞中心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制作的大型系列紀錄片《大國基石》,在央視綜合頻道黃金時段連續播出。上天入地、穿山跨海、衣食住行,一系列國之重器在《大國基石》紛紛亮相,節目在雄偉壯觀的宏觀敘事中用一幕幕親切可感的紀實故事,將國之重器與民之關切緊密相牽,讓觀眾直觀感受中國經濟運行韌性、潛力和活力,了解飛速發展中國背后,是一塊塊支撐高質量發展、保障人民生活的牢固基石,也為我們展現了新時代奮斗者為人民群眾謀求幸福的鏗鏘腳步,鋪就出中國式現代化國資央企保障民生福祉的大道通途。
《大國基石》是一部全面系統梳理、深入探訪國之重器超級工程背后故事的紀錄片,內容涉及17家中央企業、29項世界領先技術及應用。攝制組奔赴全國23個省市區,歷時半年策劃制作,用全方位、寬領域的大視野,向我們集中呈現了一系列國資央企承擔的國之重器和超級工程。
《大國基石》播出后收視率持續提升,平均0.32%的收視率穩居央視同類型紀錄片前列;#紀錄片大國基石#微博話題閱讀量超過1.2億次,18次上榜熱搜,每集視頻的網絡點擊量以千萬計,廣大網友紛紛點贊;春運期間的京滬、京廣、京哈等15條高鐵線路循環播放《大國基石》主題視頻,覆蓋21個省市自治區直轄市、7200余萬人次……
是什么讓《大國基石》系列紀錄片在公眾中反響熱烈?又是什么給節目帶來了流量密碼?是接地氣、親切可感的紀實故事,是新時代奮斗者在各自崗位上埋頭苦干的歷史群像,是一個個國之重器和民之關切之間的同頻共振,更是國資央企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非凡成就。
大國基石夯實人民幸福,講好中國式現代化故事
無論酷暑嚴寒,分布在四川省各處的四萬多家火鍋店一年四季都熱氣騰騰,這熱辣鮮香的煙火背后,仰仗的是天然氣源源不斷的供應;貢山獨龍江兩岸過去由于偏遠、封閉,曾被稱為“信息孤島”,現在卻在5G通信基站的覆蓋下與世界互聯互通;2022年的夏季持續高溫,巨大的用電波動對電網來說是嚴峻的負擔,上海采用“虛擬電廠”方案對用電側進行精確管控,無聲無息間讓上海這座兩千萬人口的大城市的電網“削峰填谷”,保障了城市的正常運轉……
民生視角,中國式現代化可觀可感可觸。《大國基石》實現了國之大計在民生視角的微觀轉化,讓超級工程有了人氣、接了地氣,通過講述百姓故事,讓觀眾得以了解并熟悉中國各領域推動超級工程的新探索新實踐,其最終目的地與落腳點,就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大國基石》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為主線,以央企奮斗故事為脈絡,將“國之重器、民之命脈、世界一流”這一宏大主題轉化為公共服務、產業引領、戰略安全、國計民生等四個領域的重大實踐成果,將國資國企的創新實踐與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密切聯系起來,將大國重器超級工程的宏大敘事與個體的獲得感聯系起來,講述央企創新發展背后的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充分彰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
身邊故事,接地氣的講述方式同頻共振。用身邊人講述身邊事,如5G網絡幫助年過七旬的獨居老人李文仕緩解孤單,使得大山深處的孩子們能夠接受豐富多彩的前沿教育,也幫助醫療水平較落后地區的人們能夠足不出戶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與此同時,人們也切身感受到身邊的居住環境越來越好、自然生態越來越美,一江碧水環居而繞,萬千生靈與民同居,晴朗碧空抬頭可見,水泥叢林宛如裝上了綠心;在雄安新區,“地下一座城、地上一座城、云上一座城”的綠色智慧城市布局規劃全面鋪開……大國重器正守護著人民的綠水青山,助推中國式現代化人文之美與自然之美齊頭并進。一位奮戰在生產一線的觀眾給節目組留言:“片子拍得接地氣,反映了工程運營的真實情況,也讓我們一線員工為自己的工作自豪,期待更多這樣的宣傳?!?/p>
大國基石推動產業振興,講好新時代奮斗者的故事
民族要復興,產業必振興。在大國重器的堅實基礎上,中國在各行業各領域取得了飛躍和突破。《大國基石》系列紀錄片不僅見證了這種飛躍,還給公眾帶來獲得感和參與感。
公眾的獲得感,源于產業振興之路指向的長久幸福。神東哈拉溝生態示范基地,曾經是煤炭深采塌陷區,入目皆是荒土與戈壁,現如今煤炭開采水資源保護利用技術讓這里瓜果飄香,年均節約了1.3億立方米水資源,成為大國重器振興農業等第一產業的突出代表;在山東蓬萊,迄今為止全球最長的全玻璃纖維風機葉片標志著中國新能源技術的又一次跨越發展,113米長的葉片沐風轉動,送來源源不息的電能;在安徽馬鞍山,覆蓋水面的光伏板追光防雨,雙潭湖光伏魚集群而棲,電力的多樣化來源成為一眾產業發展的先行要素;“華龍一號”核電技術等世界先進技術手段更是中國產業振興的必要保障……紀錄片《大國基石》用多層次多視角講述著不同行業、不同領域內國資央企取得的非凡成就,他們不約而同地集中指向中國的產業振興之路,指向中國人民的長久幸福。有企業專程跑到節目介紹的項目現場希望學習其先進經驗。另一位產業鏈下游的企業負責人在看過節目后也留言表示:“央企搭建的新能源合作平臺實實在在為我們公司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力量,希望我們能攜手越做越好?!?
觀眾的參與感,在于身臨其境般的鮮活鏡頭語言?!邦^發絲的五十分之一有多細”“在北京城區內,每10杯水里約有7杯來自‘南水’”“陸路車程從3小時縮短至45分鐘”……為了給觀眾帶來直觀感受,《大國基石》對各項發展數字、技術應用中的抽象概念進行有效的呈現與信息傳遞,讓各類數據真實可感。觀眾對專業技術缺乏了解,《大國基石》通過大量科普動畫鏡頭,深入淺出地闡釋關鍵技術的原理與運行方式,用芯片與一粒大米、一顆黑芝麻在尺寸上的對比,鮮活呈現了北斗短報文射頻基帶的科技含量。觀眾不能身臨其境,《大國基石》的鏡頭就把哈密鱗次櫛比的上萬面定日鏡全景呈現,也讓觀眾能夠跟隨一群“空中舞者”克服內心恐懼、高空亂流挑戰,守護世界首條、容量最大的特高壓柔性直流輸電工程……生動鮮活的鏡頭語言,全視角立體化的動畫效果,記錄著國家的偉大工程,記錄著國之重器背后奮斗者的不懈努力,更記錄著潛移默化使用著超級工程的14億多人民的濃濃煙火氣,描繪了中國技術飛速發展、民生福祉日益增進的藍圖,更重要的是給我們傳遞出“無邊勝景在前方”的期待和信心。
大國基石筑牢民族底氣,講好央企責任擔當的故事
俯瞰九百六十多萬平方公里的豪邁,大川與大河縱橫交錯,沃野與雄峰交相輝映,大陸與海洋緊密相連,城市與自然和諧共生;仰望浩渺無邊的穹頂,強國之翼呼嘯展翅,北斗衛星巡天逐夢,這是大國綜合實力的彰顯,更是中華民族屹立世界的責任與擔當。正是大國基石的這份擔當,筑牢了民族底氣,與公眾產生共鳴。
這份底氣,來自厚積薄發的每一個國之重器。在這部系列紀錄片中,我們看到遍布祖國每一個角落的電力“血管系統”,風能、水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被轉換為源源不斷的電能,點亮萬家燈火,履行“碳達峰”“碳中和”的莊嚴承諾;我們聽到星羅棋布的各個港口傳出連綿不斷的汽笛聲響,從跨海大橋到橋梁與島隧結合的跨海通道,彼此分離的灣區織成了網,各類物資往來不絕,“一小時交通生態圈”讓百姓的背包和餐桌得到極大豐富;我們跟隨著鏡頭體驗著萬物互聯的智能生活,222萬個5G基站將便捷送到每個人的手上,移動支付、遠程醫療,直播帶貨,覆蓋全國的5G網絡正改變著14億中國人民的生活方式,鼓了錢袋子,暖了心窩子……諸如此類,一系列中國制造在服務民生的同時享譽世界,貢獻著超級工程環環相扣、國家人民攜手同行的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彰顯著作為“頂梁柱”“壓艙石”的國資央企責任擔當。
這份底氣,源于砥礪前行的每一位新時代奮斗者。這部紀錄片以央企奮斗故事為脈絡,將國資央企在各類技術研發的創新實踐與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密切聯系起來,更通過平凡普通的奮斗者群像,讓看似遙不可及的國之重器超級工程走近我們的身邊。片中聚焦的人物,既有科學家、工程師、技術負責人、研究員等技術研發人員,也有項目經理、調度員、基站員、庫管員、檢修員等運營保障人員。他們在鏡頭前的語言樸實無華,簡單直白地陳述工作內容與細節,甚至在工程搶修或實施過程中,只專注于眼前的任務。中國科學院能源專家鄒才能院士看完節目后動情地說:“節目做得很好,記錄了無數一線員工無怨無悔的夢想與奉獻,這是大家用青春與汗水,智慧與血淚鑄就的歷史豐碑,永遠不朽的豐碑。節目用一個個生動鮮活故事、一項項科技創新事件,詮釋了家國情懷!”
“利民之事 絲發必興”?!洞髧返牧髁勘澈?,是國之重器的雄厚底氣,是民之命脈的血肉根基。
【責任編輯:王占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