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新媒體運營遇上大數據 第八屆國資微沙龍聚焦“微數據”
當新媒體運營遇上大數據 第八屆國資微沙龍聚焦“微數據”

文章來源:新聞中心 發布時間:2015-02-09
2月8日,第八屆國資微沙龍在北京舉行。本次微沙龍主題是“微數據——當新媒體運營遇上大數據”,由國資委新聞中心、中央企業媒體聯盟、新浪政務新媒體學院、微博數據中心聯合主辦,搭建意見對話、資源對接平臺,探討大數據在新媒體運營中的價值與應用。
在新媒體蓬勃發展的新形勢下,技術手段與內容、用戶需求構成了發展的三大價值支撐點。新媒體的平臺與終端變得日益豐富,新媒體傳播日益呈現多中心、數據化、集群化發展的特點,粉絲需要更加建立在大數據基礎上的個人化、定制化服務。數據不僅成為新聞報道的內容,更是了解受眾的依據,通過數據對受眾進行分析,可以提供更符合受眾需要的新聞報道。如何通過大數據技術,使得新媒體運營更加貼近用戶,擴大正能量,傳播好聲音,也正是本次沙龍的題中之義。
意見對話:大數據可以做什么?
在本屆國資微沙龍上,10家政府機構、20多家企業代表、10家媒體及社會各界機構代表齊聚一堂,探討新媒體與大數據的結合之道。大數據可以做什么?在分享環節,來自中科院、國家統計局、中國地震臺網、北京地鐵的嘉賓一致認為,實現大數據價值的關鍵在于落地。
數據公開可以成為監督政務的渠道——來自中科院的劉穎博士分享了各種“讓數據說話”的案例,解讀大數據背景下的公共管理。中國網絡傳播學會理事、中國企業新媒體聯合實驗室特聘研究員杜紅超介紹了“微博互動三三三法則”,從營銷角度談提升微博互動的三個理念、三個關系模式、三個著手點。國家統計局科研所經濟統計研究室何強介紹“國家統計局大數據在統計中的應用”,從國家統計局大數據戰略規劃、大數據在政府統計中的應用等方面,介紹大數據在提升政府統計調查準確度、統計輿情研判、數據預測中的作用。
當地震速報邂逅大數據,會迸發出怎樣的活力?據中國地震臺網中心數據服務部副主任侯建民介紹,@中國地震臺網速報已經實現地震圖文微博自動發布,地震快訊私信秒級推送,并通過微博全面開放地震速報數據接口,方便第三方開發者。北京地鐵公司信息服務中心蘇曉曉則分享了利用大數據服務粉絲的經驗。@北京地鐵通過大數據分析粉絲提出的建議和意見,提高服務質量。
![]() |
![]() |
|
中科院劉穎博士 | 中國企業新媒體聯合實驗室 特聘研究員杜紅超 |
|
![]() |
![]() |
|
國家統計局科研所經濟統計研究室 副研究員何強 |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數據服務部 副主任侯建民 |
資源對接:微博大數據分析助力新媒體運營
作為社交媒體的專業研究者,新浪政務新媒體學院、微博數據中心系統介紹了新浪微博大數據的研究與應用,并為如何提高微博運營效能提供務實有效的建議和幫助。資深講師、微博數據中心副總監張歡就微博大數據的行業應用在本屆沙龍上進行了介紹。依托先進的分析技術和系統的分析框架,新浪微博從多種維度篩選出精準的數據,實現高互動、高轉化,對事件中的信息傳播進行全鏈條分析,為管理者提供決策平臺,形成聆聽、運營、推廣、反饋良性循環。新浪政務新媒體學院講師董生則以新媒體賬號運營為出發點,分享了數據工具助力微博運營三部曲:賬號體檢、運營優化、觸達優化。
![]() |
![]() |
|
微博數據中心副總監張歡 | 新浪政務新媒體學院講師董生 |
在新浪微博平臺上,@國資小新也進行了大數據方面的創新實踐。國資委新聞中心于2015年1月13日至16日舉辦主題線下活動“網絡名人走進新國企”之“一度電的旅程”,話題閱讀量高達1.6億,新浪微博對此進行了數據分析,評估各傳播環節的參與者和傳播力。近日,@國資小新、新華社、中糧忠良匯、中糧我買網聯合中國聯通、中國移動、中國石化、中國鋼研、華潤萬家、武鋼集團、中化集團、中國國旅等發起民生央企“愛心魚”公益眾籌網絡助售活動,幫助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丹江口庫區漁民度過難關。隨后,新浪微博推出“南水北調愛心助漁傳播鏈條分析”,追蹤事件傳播過程中的核心賬號、各方參與度、網民態度等。此次國資微沙龍,將新浪微博的數據分析資源與新媒體運營需求對接起來,搭建微博大數據更為寬廣的應用平臺。
迄今為止,國資委新聞中心已組織了八屆國資微沙龍,前六屆的主題分別是“微運營:轉型與融合”、“微社區:海外社交媒體傳播”、“微互動:講述國企新故事”、“微引導:輿論生產力”、“微公益:小新益起來”、“新互聯:政企媒互聯之道”、“微管理:政企管理的移動互聯網化”。通過國資微沙龍,國資委新聞中心搭建起意見對話、資源對接平臺,推動政府和企業實現互聯互通、整合資源、聚合服務、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