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1-02-10
有一種“熱愛”叫星辰大海,有一種“Pose”整整齊齊。
在每一個特別的任務里,可愛的航天人總是用“拼字”的方式記錄重要的美好時刻。比如:
天問
2020年7月23日,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升空。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將通過一次發射,實現對火星的“環繞、著陸、巡視”三個目標。
探月
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發射升空。同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1731克月球樣品在我國預定區域安全著陸,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實現我國航天史上首次月面采樣、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帶樣返回等多個重大突破,為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發展規劃畫上了圓滿句號。
北斗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這是我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可為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
天宮
2011年9月29日,天宮一號發射升空,先后與三艘神舟載人飛船完成空間交會對接。2016年9月15日,天宮二號發射升空,全面突破和掌握了中期駐留技術、推進劑在軌補加技術,驗證了空間站人機協同在軌維修技術。
天舟
天舟貨運飛船負責為空間站(或空間實驗室)運輸補給物資和載荷、補加推進劑、在軌存儲和下行廢棄物資,任務結束后受控隕落于預定區域。2017年4月20日,我國成功發射自主研制的首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并驗證了空間站貨物補給、推進劑在軌補加、自主快速交會對接等重要關鍵技術。
神舟
神舟載人飛船是我國自行研制的用于天地往返運輸人員和物資的載人航天器,達到或優于國際第三代載人飛船技術。從1999年神舟一號發射成功,到2016年神舟十一號任務圓滿完成,實現十一戰十一捷的完美戰績。
HJ-2
2020年9月27日,環境減災二號01組衛星發射升空。這是一組光學對地遙感衛星,有A、B星兩顆,可滿足國家應急管理部、生態環境部應用需求,并兼顧國土資源、水利、農業、林業、地震等行業需求。
東五
2019年12月27日,基于東方紅五號衛星公用平臺的首顆新技術試驗驗證衛星發射升空。東五平臺可滿足未來近20年的通信、微波遙感和光學遙感等載荷對衛星平臺的需求,使我國的衛星互聯網服務更快、更好。
亞太6D
2020年7月9日,亞太6D通信衛星發射升空。它比常規通信衛星高出數十倍容量,主要為亞太區域用戶提供全地域、全天候的衛星寬帶通信服務,以滿足其海事通信、航空機載通信、陸地車載通信以及固定衛星寬帶互聯網接入等多種應用需求。
GF7
2019年11月3日,高分七號衛星發射升空。它是我國首顆民用亞米級光學傳輸型立體測繪衛星,也是高分系列衛星中測圖精度要求最高的科研型衛星,能精確定位到鄉間小路。
海2C
2020年9月21日,海洋二號C星發射升空。該衛星可以對海面高度、有效波高、海面風場實現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實時觀測,具備全球船舶識別的能力,可以接收、存貯和轉發海域中的浮標測量數據。
CBERS
中巴地球資源衛星(代號CBERS)是中國和巴西聯合研制的傳輸型資源遙感衛星,可滿足中巴兩國用戶在國土資源調查、評價、規劃、檢測以及應急管理,農作物估產、環境保護與檢測、城市規劃等多個領域的需求。
CFO
2018年10月29日,中法航天合作的首顆衛星“中法海洋衛星”發射升空。衛星主要用于海洋動力環境監測,可以實現對海洋表面風和浪的大面積、高精度同步觀測,還能觀測陸地表面,獲取土壤水分、粗糙度和極地冰蓋相關數據。
LM2D
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是一款常溫液體兩級運載火箭,具備不同軌道要求的單星、多星發射能力。從1990年立項到現在,30多年來,長二丁火箭因為出色的性能和戰績,被授予“優質火箭”和“金牌火箭”稱號。
50
2020年8月6日,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圓滿執行一箭雙星發射任務。至此,長二丁火箭創造了50發全勝的優秀戰績,將百余顆衛星送入太空。
CASC
2021年元旦期間,長三乙火箭、天通一號03星試驗隊以及服務保障人員堅守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元旦當天,他們排列出航天科技集團的英文LOGO,為祖國和航天事業送上精心準備的新年祝福。
拼字是航天人合影留念的傳統嗎?為何航天人如此執著于此?“傳統”也好,“熱愛”也罷,重要的是在每一個不同崗位上的航天人有著相同的夢想,都在不斷突破和超越中砥礪奮進,創造卓越。
將這些小小的瞬間定格,相信隨著時間的沉淀它們會傳遞出大大的力量,溫暖著、激勵著我們一直奮斗下去一直。
【責任編輯:李子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