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話核史丨郭永懷:星空中永恒的勛章
漫話核史丨郭永懷:星空中永恒的勛章

文章來源: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1-08-05
今天,讓我們一同走近“兩彈一星”元勛郭永懷:星空中永恒的勛章。
1909年,郭永懷出生于山東榮成,他從小就聰穎好學。1929年, 郭永懷考取了南開大學預科理工班,1931年,他轉入物理學專業,兩年后,郭永懷又進入北京大學物理系深造。
“管理中英庚款董事會”舉辦第七屆留英學生招生考試,郭永懷考試成績與錢偉長和林家翹分數并列第一。因此,三個天才破格一起到了加拿大的多倫多大學應用數學系,三人都只花半年時間就拿到了碩士學位。
郭永懷先后在加州理工學院古根海姆航空實驗室和康奈爾大學航空工程研究生院就職,與馮·卡門、錢學森共事。郭永懷探索并開創了奇異攝動理論,即著名的PLK方法,他也由此馳名世界。
郭永懷與妻子李佩也在康奈爾大學里一次學術報告會上相識,后來他說,讀書人要懂得自己強國的使命:“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地方是愛不能到達的!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地方是科學不能到達的!”
1955年8月,朝鮮停戰協定簽訂后不久,美國政府取消禁止中國學者出境的禁令,心系祖國的郭永懷也把回國提上日程。早先于1955年回國的摯友錢學森來信,“我們現在為力學忙, 已經把你的大名向科學院管理處‘掛了號’,自然是到力學研究所來,快來,快來!請兄多帶幾個人回來!”后來信中又說:“今天是足踏祖國土地的第一天,也就是快樂生活的第一天!”
收到錢學森的來信,郭永懷早已坐不住了,整日與妻子籌劃著回國事宜。動身歸國前夕,郭永懷在園中親手燒掉了十多年來積累的一大批科研資料和講義文稿。回國后他在文章中說: “在這樣一個千載難逢的時代, 我作為一個中國人,有責任回到祖國,和人民一道,共同建設我們美麗的山河。”
1959年,在錢學森的推薦下,郭永懷臨危受命,與實驗物理學家王淦昌、理論物理學家彭桓武組成了核武器研究最初的3大支柱。1963年,為加快研制步伐,黨中央決定將集中在北京的專業科研隊伍,陸續遷往在青海新建的核武器研制基地——已經在地圖上消失了的金銀灘。
1964年10月16日,我國成功爆炸第一顆原子彈,“東方巨響”震驚了世界。
核武器研制是個長期的過程,原子彈的爆炸僅僅只是第一步。熱核武器研制進入關鍵時期,所有人都在全力以赴,當時,郭永懷的女兒郭芹響應上山下鄉的號召,去了內蒙古農區插隊。呼倫貝爾天寒地凍,她的腳被凍傷,郭芹生平第一次寫信給遠在青海的父親,請他幫自己買一雙過冬的棉鞋。這是一個女兒對父親最簡單不過的愿望,可潛心科研卻從未關照家里的他甚至連女兒的鞋碼都不知道。
1968年12月4日,在數月攻堅之后,熱核武器研制獲得重大突破。為了不耽誤研制進度,郭永懷決定當晚乘飛機趕回北京。飛機抵達機場的前一刻,突然失控墜落,在急速下降那短短的十幾秒鐘里,郭永懷和警衛員牟方東做出了生命中最后一次決策!發現燒焦的遺體時,兩人緊緊地抱在一起,他們中間懷抱著的是一個公文包,而里面的絕密資料更是完好無損。
22天后,正是憑借這份關鍵文件,中國第一顆熱核導彈成功試爆。他把自己融入天際, 卻將丹心留在大地。
1999年,逝世31年的他獲得“兩彈一星”功勛獎章,是“兩彈一星”元勛中唯一一位以烈士身份被追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的科學家。
2017年清明節,在郭永懷與李佩的的合葬儀式上, 時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萬立駿說:“老一輩科學家甘于奉獻、不謀私利的精神令我們景仰,紀念他們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他才華橫溢,是兩彈元勛中唯一位涉足兩彈一星全部三項科研項目的科學家,他以身許國,是兩彈元勛中唯一位倒在了工作崗位上的科學家。巨星隕落,屬于他的兩彈元勛獎章再也等不到它的主人,女兒郭芹再也等不到父親的棉鞋,妻子李佩再也等不到丈夫的家書。
篳路藍縷,他深謀遠慮,奠基國防事業。隱姓埋名,他鞠躬盡瘁,鑄造大國重器。天妒英才,他壯烈殉職,留下未竟遺愿。
【責任編輯:鄭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