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煤炭地質總局 發布時間:2023-05-22
近日,中煤地質總局各單位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強本領、明方向、拓思路、謀創新,聚焦“一利五率”經營指標體系,搶抓項目黃金期,緊盯節點掛圖作戰,錨定目標奮力沖刺。
截至目前,該項目共實施15個鉆孔、12000米工作任務,主要以鉆探、地震為手段,配合地球物理測井、抽水試驗、采樣測試等綜合勘探方法,查明該地區煤炭資源儲量,為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必要的資源支持,構建礦產資源地質保障。
該項目在云南省昆明市東川區開展地質、水工環測量和鉆探槽探等工作,設計鉆探工作量8000余米,為礦山高效開發利用磷礦資源、提升資源量保障程度、指導采礦部署等提供資料依據,為打造“化工礦產資源全生命周期地質技術服務研發平臺”提供重要支撐,助力保障糧食安全。
該項目被列為劉莊煤礦年度重點工程,通過注漿技術,超前解決1201采區1煤層開采底板灰巖水患問題。通過布設羽狀分支注漿孔,封堵1煤層底板灰巖垂向隱伏含(導)水通道,保障工作面安全高效開采,預計可解放煤炭資源量超1200萬噸,助力煤礦綠色低碳發展。
該項目采用新型覆巖離層注漿技術對內蒙古昊盛煤業有限公司石拉烏素煤礦進行煤矸石固廢處理,截至目前,累計處理矸石近50萬噸,最高達4421噸/日,處理粉煤灰2000余噸,處理礦井水44萬立方米,有效緩解地表沉降、處置煤礦廢棄物,改善礦區生態環境,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為綠色礦山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新思路。
該項目區發育有滑坡災害7處、不穩定斜坡災害1處、地面沉降2處,直接威脅1400余人生命財產安全。項目通過修建擋土墻、危巖清理、坡面整理、裂縫回填、安裝監測預警設備、綠化等手段對災害體進行治理,保護當地寺僧、村民生命安全及蘇莽寺內文物安全,為當地地災防治、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制提供基礎依據。自4月5日開工以來,已開挖排水溝、排水渠,建成集水池3座、泉水收集池1座。
該地塊南側為巖質邊坡,存在單體崩塌隱患。工程通過有序開展山體削坡減載、邊坡防護、坡腳擋墻、平臺排水溝、坡面復綠、坡腳平臺回填綠化等工作,有效消除邊坡安全隱患,修復受損生態環境,滿足地塊內用地需求,助力臨海市礦地綜合利用。截至目前,該工程累計完成山體削坡減載工作25萬立方米,約完成計劃工作量的25%。
項目組堅持綠色發展底色,在川氣東送二線(鄂皖贛浙閩段)管道沿線開展機載激光雷達航測、像控點測量等工作,完成15個架次、中線長度超過1000千米的機載激光雷達航攝飛行,正進行空三加密及DEM、DOM生產。該工程將西南地區資源優勢與中東部地區市場優勢有機結合,打造跨區域的綠色能源通道,為能源保供提供動力,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工程對包頭市市區排水管網信息進行全面排查,逐條“把脈”、系統“會診”,完成對淤積、老化管道的疏通和應急修復,加快市區管網建設,有效提升城市環境質量,持續增進民生福祉,為包頭市建設文明城市助力。截至目前,該工程累計完成管道探測近80千米,管道清洗疏通40千米,測區已大面積完成疏通檢測工作,進入掃尾階段。
【責任編輯:李子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