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航天產業基地衛星產業園正式開工建設
國家航天產業基地衛星產業園正式開工建設

文章來源: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19-05-08
日前,中國航天科工二院空間工程公司位于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的衛星產業園宣布正式開工建設。該產業園將建設國內首條智能化衛星生產線,將實現年產百顆衛星的生產能力,支撐未來虹云工程任務實施。
虹云工程是中國航天科工打造的我國低軌寬帶天基互聯網。去年12月22日,由空間工程公司抓總研制的虹云工程首星發射成功。
按照規劃,虹云工程將在2020年完成業務試驗系統建設,開展業務試運營;“十四五”期間完成星座部署,具備全面運營條件,實現全球連續、無縫覆蓋的寬帶衛星互聯網接入。為實現這一既定目標,迫切要解決的就是硬件設施不配套的短板。為此,空間工程公司從成立之初便開始籌備、策劃武漢衛星產業園建設事宜。
作為空間工程公司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件,該衛星產業園建成后將全面優化空間工程公司產業布局、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推動公司產業的持續和良性增長,將牽引衛星產業相關配套廠家落戶周邊,打造3公里產業生態圈,為互聯網+產業發展和數字中國建設注入新動能。空間工程公司將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為發展理念打造智能化、數字化衛星產業園。
該衛星產業園規劃用地426畝,分為兩期建設,一期規劃土地200畝,建筑面積70197平方米,建設項目主要包括多功能產業生態中心、航天器智能制造中心、空間大數據應用中心、微小航天器云協同研發中心等,預計2020年完成建設,具備投產能力;二期規劃土地226畝,主要建設項目包含新型航天器研制中心、試驗中心、熱控研究中心、新材料研究中心等。其中位于航天器智能制造中心的衛星批量生產線建成后將是國內首條衛星柔性批量生產線,生產線通過采用智能制造先進技術,實現了生產過程精準感知、關鍵工序質量實時控制、制造全過程數據采集與控制等功能。同時,不同于以往衛星生產串行作業的模式,批量生產線通過優化流程,多數環節實現了并行作業,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將實現年產百顆衛星的生產能力。
屆時,將滿足衛星互聯網等空間產品的研發、總裝、測試以及試驗需求的條件能力。同時滿足微小航天器協同研發、設計,以及航天器測運控、大數據處理以及后期運營等提供廠房及配套保障條件。
【責任編輯:姚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