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國•親歷故事】電力搶修車的變遷
【我和我的祖國•親歷故事】電力搶修車的變遷

文章來源:國家電網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19-08-29
編者按 與祖國共成長,與企業共奮進。講述親歷故事,說變化談感受、憶經歷道真情,一個個平凡故事,一段段難忘記憶。這些故事以小見大,或生動展現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國家和央企取得的輝煌成就,或折射出國家、社會、企業發展給普通人生活帶來的深刻變化,或講述央企職工為國家繁榮富強艱苦創業、愛崗敬業、樂于奉獻的精神風貌……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今日起,國資委網站推出“我和我的祖國?親歷故事”,敬請關注。
不久前,父親打電話告訴我,“163”在樓梯底下不見了。
“163”是當年供電所分配給我的“坐騎”——一輛用過五六年的腳踏車。1994年,我所在的供電所有了摩托車,“163”也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光榮退休,我花了30塊錢的折價從單位把它買了回來。
“163”跟隨我多年,盡管買來后很少使用它,但從鄉下到城里,我一直騎著它。對于它的丟失,我就好像失去了一位老朋友。
“163”是1989年供電所里統一買來的。那時交通十分不便,從縣城到鄉下的客車一天只有兩個班次,搭不上就得走路。
特別是鄉下,外出施工作業不方便不說,還經常因搭不上班車耽誤工作。為此,所里就買來了三輛腳踏車供線路班使用。所長按牌照尾數給三輛車編號“161”、“162”、“163”。“161”是所長自己用,“162”給線路班班長,“163”分給我用。
那時的鄉鎮腳踏車并不多,自從有了車,我們工作起來特別神氣,誰家燈不亮,我們二話不說,一腳踩上腳踏板,另一只腳瀟灑地往后一拋跨上車,“叮叮”搖著鈴就去了。
有了腳踏車后,我們的稱呼也改變了,直接按車牌號稱呼所長為“161”,儼然解放戰爭時期的首長代號。雨天,我們就穿著雨衣,騎著腳踏車,腰上掛著鉗插外出作業。大家工作很開心,也很賣力。
1994年,隨著一個個小水電自供區的接管,我們的供電區域不斷擴大,靠腳踏車作為施工、搶修的交通工具,已經滿足不了工作的要求了,為此,所里向上級供電公司申請了一輛半新不舊的80型輕便摩托車。
這輛80型輕便摩托車成了所里的寶貝,鑰匙由所長掌管。所長很吝嗇,摩托車除了搶修或停、送電工作之外從不輕易讓人使用。你若想過過車癮,除非你搶著去做搶修的事,其他沒門!
有了摩托車,我們的工作效率提高了不少。比如說哪兒的設備壞了,要是騎腳踏車去更換修復,起碼得花幾個小時。碰到上坡,還得推著車前行。有了摩托車,管你是上坡下坡,一溜煙就過去了,最遠的故障點一兩個小時就能解決掉。特別是山區,電力線路都是穿梭在山林間的,線路通道兩邊長滿了毛竹和樹木,每當大風刮起時很容易發生單相接地,高壓跌落開關熔絲經常燒斷。有了摩托車后,夜間出去處理故障,再也不像騎腳踏車那樣得在籠頭上綁個手電筒了,摩托車雪亮的車燈不但讓人安全,有時還可以當搶修燈使用。
2001年農村電網改造開始,供電所又相繼配備了一輛125型摩托車和一輛側三輪摩托車。有了它們,我們的工作如虎添翼,所里也把農網整改工程分成幾個分隊,工程進展很快。這幾輛摩托車,在我們的農村電網建設中出了很大的力。
沒過幾年,我們公司為各供電所及運維檢修部門都配備了皮卡作為搶修車,只要有任務,不管是大雨大雪都能隨時出動。
有了電力搶修車,人到那兒,搶修材料就隨著到了那兒,再也不像過去那樣開著摩托車去到故障點,還要向社會租用三輪車拉搶修材料過來的情況了。舒適快捷的搶修車,讓電力工人免受路途中的日曬雨淋之苦,也加快了搶修速度,讓我們的農村電網優質服務更上一層樓。
時至今日,情況有了更大變化,我們公司擁有了幾十輛不同的生產、搶修車輛,它們在抗洪搶險、抵御冰災及重大工程建設中筑起了運輸保障的堅強后盾。
電力搶修車的變遷雖說是電力生產工具變化的一個方面,但它整體體現了電網蓬勃發展的重大變化,反映了供電質量、供電可靠率和優質服務的變化。(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景寧縣供電公司 劉遠平)
【責任編輯: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