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舉 東北國企改革跑出加速度
多措并舉 東北國企改革跑出加速度

文章來源:新聞中心 發布時間:2019-12-10
東北地區,作為新中國工業的搖籃,在經濟發展的全局中舉足輕重。東北老工業基地在資源、產業、基礎設施等方面支撐能力較強,在裝備制造業、原材料產業和科工產業更是具有特殊地位,發展空間和潛力巨大。
11月26至29日,由國務院國資委宣傳局指導,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主辦的“走進新國企”之“振興東北看改革”系列活動,走進了內蒙古電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遼寧港口集團、沈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東北制藥等多家企業,探尋東北改革振興的新動力。
內蒙古電力公司:推進多邊交易新機制 走新能源消納新途徑
內蒙古電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內蒙古電力集團”)是內蒙古自治區直屬國有獨資特大型電力企業,負責建設運營自治區中西部電網,供電區域72萬平方公里,承擔著自治區8個盟市工農牧業生產及城鄉1429萬居民生活供電任務。內蒙古電力集團管理運營資產總額超過1100億元,在中國企業500強中位列第239位。
內蒙古電力集團95598服務中心
2008年,為應對金融危機引發的經濟下行壓力,內蒙古電力系統多邊交易市場進入了試運行階段,同時還創新市場“價格聯動機制”,積極發揮電力杠桿的調節作用。2010年,內蒙古電力多邊交易市場正式掛牌運行,突破價格固化體質,市場建設進入了改革實踐階段。2019年,作為國家八個電力現貨改革試點之一,內蒙古電力集團啟動現貨交易模擬試運,形成了“中長期交易為主,現貨交易為補充”的良好市場形態。
內蒙古最大鋁冶煉企業——包頭鋁業的管理部部長喬立峰介紹,從2009年到2019年,包頭鋁業參與電力多邊交易后,與內蒙古電力集團累計電量交易額達436億元,累計降低成本26.93億。內蒙古電力交易中心市場管理處處長王海利告訴記者團,內蒙古電力多邊交易市場按照“問題導向、目標關注、先易后難、穩妥推進”原則,已經逐步探索出一條符合地區實際的電力市場化經濟的發展途徑,不僅增強了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更激發出了電力市場的活力。
內蒙古電網
內蒙古電力集團通過精益化新能源發電調度管理,提高可再生能源運營水平,優化運行系統,創新新能源發電調度模式,使用電負荷大幅提高,新能源消納能力不斷加強。2018年,僅蒙西電網新能源裝機量就達到2501萬千瓦,累計減少標煤消耗1666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674萬噸,為節能減排、建設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做出了積極貢獻。
遼港集團:“央企+地方” 整合混出新動力
港口一體化是我國港口經濟的重要命題,也是搶占新一輪港口經濟競爭制高點的現實選擇。近年來,區域港口整合明顯加速,區域港口資源整合勢在必行。2019年伊始,遼寧港口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遼港集團”)正式掛牌成立,它以大連港集團和營口港務集團為基礎,以招商局集團為主導運營,打造了新時代央企與地方合作振興東北的新模式、新平臺。
遼港集團大連港區汽車碼頭
遼寧沿海港口群以大連港、營口港為樞紐,以盤錦港、錦州港、葫蘆島港、丹東港為區域港口,其中大連、營口兩港占遼寧沿海港口貨運總吞吐量比例過半,但經過多年的粗放式發展,遼寧港口間重復建設現狀嚴重,港口之間的惡性競爭已嚴重影響省內港口整體競爭力,難以形成合力、握指成拳,因此,遼港集團應運而生。
為了滿足戰略需要、提高港口運營效率,遼港集團便采取招商局集團“小總部,大產業”的管理運營模式,并在整合初期突出“融合”理念,率先采用事業部制,打通了港區之間的地理壁壘,大大提高了集團融合發展效率。同時,遼港集團積極貫徹招商局集團“港口協同、融合發展”指示精神,與招商局港口業務板塊相關企業緊密對接。招商局集團可以利用大連港、營口港對東北腹地的輻射效應,充分發揮遼港集團作為招商局在中國北方港航市場的橋頭堡作用,大大拓展了市場覆蓋范圍。
遼港集團大連港礦石碼頭
遼港集團積極推進技術革新,鼓勵創新發展,不斷推動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超級計算等新技術與港口業務融合。目前,遼港集團“區塊鏈電子放貨平臺”已在大連口岸正式上線并開放試用,通過建立區塊鏈電子放貨聯盟鏈,將貨主、船公司、碼頭等各個環節串聯起來,既保證了信息傳遞的即時性,也提高了信息共享的可靠性。該項目是世界上將區塊鏈技術應用于提貨場景的首次嘗試,也是遼港集團探索區塊鏈技術應用于港航業務的一次重要嘗試。
改革以來,遼港集團貨物吞吐量節節攀升,較以往兩港單獨運營之總和顯著增加,新航線不斷涌現,港口及貨源資源利用率大幅提高,大連港、營口港及招商局港航業務板塊穩步駛入互利協同的良性發展軌道,“1+1+1>3”的融合協同發展模式成為遼港集團助力交通強國建設的催化劑。
沈飛公司:以管理提效率 以改革促發展
沈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沈飛公司”)隸屬于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是以航空產品制造為核心主業,集科研、生產、試驗、試飛為一體的大型現代化飛機制造企業,是中國重型殲擊機研制生產的重要基地,被譽為“中國殲擊機的搖籃”。
沈飛公司園內
自2014年起,沈飛公司面對新的挑戰和戰略需求,積極落實“體系化發展、集約化經營、精準化管理”等要求,全面推進AOS管理體系,實現從粗放化管理向精細化管理轉變、從人治化管理向法治化管理轉變、從以職能職權為中心的管理向以流程為中心的管理轉變。
沈飛公司自主研制的殲擊機
據沈飛公司相關業務負責人介紹,覆蓋所有業務線的AOS管理系統,包括了17個業務域,35個管理系統和103個流程,明確實了現流程化、制度化和規范化的管理,真正做到了提高管理效能,并將AOS管理體系打造成公司核心競爭力,形成優秀的管理輸出能力。沈飛公司副總經理李長強也表示,AOS系統去除了流程中的冗余環節、冗余崗位,真正做到了為企業減負,大大提升了工作及管理效率,帶動了企業員工的積極性,為“航空強國”夯實了發展的基礎。
沈陽市國資委:多點發力 改革向縱深推進
東北制藥2018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2%,利潤增長64%,員工薪資增長60%;北方重工預計今年全年營業收入30億元,年底實現扭虧為盈;中興商業二次混改后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1.2億元,同比增長91%;沈鼓集團入選國家第四批混改試點,形成培育核心業務上市方案……
為全面推進改革,振興東北國資國企發展,沈陽市國資委圍繞國企改革、國資運營、國資監管、國企黨建“四條主線”,奮力開拓前行,形成“1+39”改革意見及配套政策,制定出臺4批共109條政策清單,著力解決國企歷史遺留問題,目前,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均取得了積極進展。
為充分激發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活力,沈陽市國資委一方面積極推動“一企一策”改革,明確競爭類國有企業原則上全面放開股比限制,實行“干到給到、共建共享”激勵機制等措施。另一方面,積極推動國有資本高效運營,整合市屬國有資產,組建了盛京金控、城投集團、產投集團和盛京資產等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在支撐國企改革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轉型升級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沈陽市國資委還持續加強國有資產監管,按照“統一推進、分步實施”的原則,105戶經營性事業單位全部轉企,53戶市直部門所屬企業全部脫鉤,基本實現了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不僅如此,沈陽市國資委還積極推動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創新市管企業領導人員管理體制,市場化選聘企業高管,出臺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市場化選聘經理層兩個配套方案。采取現職企業領導人員身份轉換和面向市場選聘職業經理人兩種方式,努力闖出一條國資國企改革的新路。
隨著今年沈陽被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確定為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城市,沈陽市國資國企改革正在全面向縱深推進,真正實現頂層設計和基層創新良性互動,最大限度發揮改革合力,推動國資國企改革取得實效。使混改“混”出增長新動力,“改”出發展新活力。
東北振興,戰鼓已鳴。在這條改革發展的征途上,我們必須向著更高更遠的目標全速前進,在“做深”“做實”的道路上砥礪前行,不僅要構建嶄新的東北發展新格局,更要讓全國人民群眾共享東北發展新成果。(國資委新聞中心 馬語謙)
【責任編輯:李子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