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發布時間:2020-05-20
“發展環境越是嚴峻復雜,越要堅定不移深化改革”——前不久,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習近平總書記這樣強調。
在這次會上,6項改革方案一次推出。健全公共衛生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實施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增強科技創新能力……既有對焦當下的務實之舉,更有著眼長遠的制度安排。會議所釋放的信息,不僅是一項項改革舉措,更是在當前全球經濟下行、疫情持續蔓延背景下,中國持續深化改革的決心和意志。
海內外早已注意到中國的“兩手抓”經驗,防控疫情與復工復產同步。事實上,中國還一直牢牢抓住改革這個“牛鼻子”,為中國經濟穩健前行積聚動力。
因時而動,改革護航“六穩”“六保”
面對疫情沖擊,如何實現經濟突圍?中國以改革為“六穩”“六保”護航。
江蘇連云港福東正佑照明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穿著工裝、戴著口罩的工人們正在流水線上生產紫外線殺菌燈管。
“近期出臺了階段性減免社會保險費政策,極大地降低了我們的用工成本!”該公司董事長濮陽坤高興地表示,2月份企業繳納了14萬元社保費,稅務部門返還近9萬元,錢已經到賬,預計上半年至少能節省超過40萬元的成本。“我們有信心渡過難關,發展下去!”
用改革的辦法,讓企業輕裝上陣,讓經濟重新活躍。今年以來,從階段性減免企業基本養老、失業和工傷保險單位繳費,到階段性減免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一大批支持復工復產、助力經濟發展的改革措施果斷推出,讓企業感受到濃濃暖意。“力度前所未有!預計階段性減免社保費將為企業減輕負擔6000億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游鈞說。
被壓抑的消費,如何盡快釋放?中國以改革來盤活。
“刷抖音看到了推薦,今天特地和朋友過來探店,價格實惠口味也很好!”湖南長沙淺海區的“地道小海鮮”飯店,一位消費者正在挑選心儀的美食。
疫情得到控制,餐飲業正恢復昔日紅火。幫顧客挑選海鮮、加工、上菜,26位員工又忙碌起來。按照財稅部門發布的《關于支持個體工商戶復工復業增值稅政策的公告》,“地道小海鮮”屬于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適用3%征收率的應稅銷售收入,自3月1日至5月底,減按1%征收率征收增值稅。
“多虧減稅新政,我們才能挺過最艱難的時期。”“地道小海鮮”飯店的投資人黃佳明感慨萬千,“除了減稅,房東也減了一個月的租金,省下了7萬元租金。‘五一’期間生意特別好,有希望了!”
供給端,推進財稅改革支持企業渡難關;需求端,完善消費體制機制的改革措施正在點燃龐大的國內市場,中國依舊是全球企業競逐的熱土。
近日,中國發改委等23個部門聯合印發《關于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從市場供給、消費升級、消費網絡、消費生態、消費能力、消費環境6個方面促進消費擴容提質。“買買買”再次開啟,大量新品優品“秒光”,折射出中國強勁的消費實力。
富達國際證券研究主管賽爾特深有感觸:“中國各行各業都已出現明確的復蘇跡象。中國消費者信心的增強得以持續支撐這種改善趨勢。對世界其他地方而言,中國消費的復蘇具有借鑒意義。”
困難從來不是改革的攔路石,相反恰是改革的催化劑。短短5個月,中國因時而動,各地推出涉及經濟、文化、社會、科技、衛生等近百項大大小小的改革措施,經濟復蘇的節奏令世界刮目相看。
久久為功,改革為發展注入動力
改革不僅是特殊時期的應急之舉,更是久久為功、推動經濟發展的長效動力。
深化“放管服”,為市場主體賦能——
“1個多億的不動產登記抵押手續,從受理到發證不到3個小時就全部辦理完成,更別說現在還是抗擊疫情的特殊時期,給國家簡政放權改革點贊!”山東潤華集團辦事人員董燕豎起大拇指。大力簡政放權,使疫情期間濟南高新區行政審批實現了沒有最快、只有更快的“高新速度”。
簡政放權的改革步伐,不曾因疫情而停下,而是圍繞新形勢、擁抱新技術,加速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為企業無紙化經營創造條件。“零跑腿、零見面”,為企業提供便利服務。
市場主體保住了,就業民生就有底氣。今年4月,全國單月新注冊企業數量突破80萬戶。在深圳,一季度新登記企業超6萬戶,同比增加6.6%。市場主體活力漸涌,帶動經濟增長,也帶來了更多穩定的就業機會。
國企改革,讓頂梁柱更有活力和競爭力——
“我有口罩機,我有壓條機!”2月26日17時,中國船舶集團官微上,這條面向全國提供相關抗疫設備的消息迅速刷屏。不到20天,中國船舶就交付了平面口罩機、N95口罩機。“市場缺啥生產啥、國家要啥貢獻啥”,央企出色的跨界能力引起海外關注:中國的大企業是怎么做到“十項全能”的?
中國船舶集團產業發展部處長丁奉表示,“多年的技術積淀是完成任務的重要基礎。但這么多企業能如此迅速而高質量地完成任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國有企業改革。混改、薪酬改革、董事會改革,一系列改革讓國企‘大塊頭’有了‘大智慧’。”
4月8日,百戶科技型企業深化市場化改革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專項行動正式啟動,這是繼國企改革“雙百行動”“區域性綜改試驗”后的又一國企改革專項工程,企業正躍躍欲試。
改革與開放相互促進,筑巢引鳳——
4月1日起,取消證券公司外資股比限制、穩妥推進存貸款基準利率與市場利率并軌、放寬金融服務業市場準入……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上提升開放水平,中國始終如一。
渣打中國總裁兼副董事長張曉蕾對本報記者表示,渣打銀行非常歡迎和支持中國進一步推進高水平金融開放,也為各項措施的落地備受鼓舞。“我們注意到,不僅是渣打銀行,還有一批外資機構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人民幣國際化、債券市場開放、跨境貿易等諸多領域都迎來全新的商機。我們看好中國的長期發展前景。”張曉蕾說。
一批有戰略眼光的大型外企加快了在中國的布局步伐:美國零售巨頭開市客宣布將在上海開設中國大陸第2家門店;豐田與一汽合作,在天津投資興建電動車工廠;星巴克擬在江蘇昆山投資1.29億美元,建造綠色環保的咖啡烘焙工廠……中國魅力不減,依舊是跨國公司的投資熱土。
逆勢而上,改革增添前行信心
后疫情時代,外部環境復雜嚴峻、各類挑戰層出不窮,中國堅定用改革解難題,增強經濟內生動力。
堅持市場化方向不動搖,改革蹄疾步穩——
天津市優質小站稻開發公司大米加工車間內,一排排整齊劃一的加工設備正在滿負荷運轉。新鮮出庫的稻谷經過去石、碾米、色選,被加工成一袋袋優質大米,走上百姓餐桌。就在今年3月18日,優質小站稻開發有限公司股權順利變更,由原先的單一股東轉為多方合資合作,共塑“天津小站稻”品牌。
“新公司成立后,將有效整合品牌、文化、渠道資源,強化采購原料管理、構建層次清晰的產品結構、價格梯度,全力打造‘從田間到餐桌’縱貫三次產業的食品產業鏈。”天津食品集團利達糧油公司董事長戈立新說。
4月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對外公布。這是黨中央、國務院第一次對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進行總體部署,明確要素市場制度建設的方向和重點改革任務。
5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正式出爐,旨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及其他各方面體制改革,構建更加系統完備、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多位專家表示,兩份重磅《意見》為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供行動綱領,宣示了中央新一輪市場化改革再出發的堅定決心。
區域協調發展,西部大開發“更上一層樓”——
就在兩份市場化改革意見出臺的同時,《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同樣引起了海內外高度關注。《意見》從推動形成現代化產業體系、大力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強化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等28個方面提出了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并在金融支持、產業政策、用地政策、人才政策、組織保障等多方位給出了詳細的支持規劃。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研究室主任劉云中認為,中西部地區尤其是西部地區在構建網絡化空間和鏈條化產業的發展余地很大,最新頂層設計的出臺,強調了區域發展在全國層面的均衡性,有利于進一步增強中國經濟的規模優勢。
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改革夯實高質量發展的根基——
細心的人會發現,今年召開的兩次中央深改委會議,都把完善公共衛生制度建設、健全應急物資保障等列為主要議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成為國家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中國在充分發揮優勢的同時,也及時總結經驗——該堅持的堅持,該完善的完善,該建立的建立,該落實的落實。聚焦公共衛生、生物、糧食、能源、金融、網絡、防災備災、社會治理等領域,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預防預備和應急處突相結合……改革不避弱項、不躲難點,讓人們心里踏實,更增強了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信心。
“疫情之后,中國可能會是所有國家里恢復最快、最好的國家,在未來的世界藍圖里扮演舉足輕重的地位。”美國黑石集團全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蘇世民這樣表示。
越是風急浪險,中國越堅守改革初心、堅定改革信心、堅持改革恒心。這,就是中國化危為機、勇毅向前的最大底氣!
【責任編輯:趙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