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中小微企業成長“生態圈”
這家國企如何深化改革 創新惠民生?
這家國企如何深化改革 創新惠民生?
搭建中小微企業成長“生態圈”
這家國企如何深化改革 創新惠民生?
這家國企如何深化改革 創新惠民生?

文章來源:經濟參考報 發布時間:2020-05-26
2017年初,武侯區在成都率先“破冰”,創新實施國企分類改革。成都武侯資本投資管理集團正是該區探索國有企業從“管資產”向“管資本”邁進的排頭兵。
提升服務惠民生,成立三年來,武侯資本集團大刀闊斧改革:為中小微企業營造良好發展平臺,打造中小微企業迅速成長“生態圈”;下沉投入建設普惠民生的環保垃圾站、社區綜合體等,讓國企改革實惠“貼近”群眾;積極貫徹落實四川省委“一干多支、五區協同”戰略部署,推進四川綿陽三臺縣等偏遠區域協同發展……
目前,該集團資產規模由成立初的256億元達到現在的近400億元,總收入由6000萬元增長到2.8億元,改革成效顯著。
強服務 搭建中小微企業成長“生態圈”
在武侯資本集團管理的成都“西部智谷”園區里,四川興泰普樂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果近期參加了園區組織舉辦的一場線上融資推介會,這次推介會是專門為中小微企業設置的。
“疫情讓我們公司也受到一些影響,為了盡快引導我們恢復,園區專門召集了銀行、證券等融資機構,給我們牽線搭橋,給我們‘造血’。”陳果說。
“智谷匯”是園區的企業服務平臺,進行“線上+線下”服務的無縫對接,如今,入駐“西部智谷”園區的企業有400余家,園區還組建了企業黨員服務小分隊,主動思考企業發展難題,積極響應企業發展需求。為了讓園區內中小微企業迅速復工復產,對符合規定的企業,園區還減免了2月的租金費用,3、4月租金減半。
園區就像中小微企業的“娘家人”,不僅關心企業成長,還主動排憂解難。成都小步創想科技有限公司財務總監蔡怡說:“疫情期間,園區主動舉行了多場防疫線上講座,幫助企業建立防疫制度,讓企業能盡快安全復工。”
最近,他們企業遇到知識產權申請方面的困難,園區知道后,主動為他們跑腿,找來一些代理人供他們選擇。“我們企業在這里,能夠不斷成長,感到很有干勁。”蔡怡說。
在“西部智谷”產業園區內,成都中科科技創新人才研究院也已經正式啟動運行。同時,“西部智谷”還打造了一處3000余平方米的辦公空間,集中了科技創新路演大廳、人才和企業城市會客廳、金融創投中心、科學家成果轉化孵化中心等,具備高端人才綜合服務、科技成果轉化、創新項目孵化、創投融資及路演展示等功能。
了解到,通過“智谷匯”運營服務平臺,園區的管理和服務的“招、服、管、退、續”等工作流程,全面實現線上化、規范化、標準化,更加提高了為企業服務的品質和效率。同時,園區還堅持不懈完善“智谷匯”智慧化、數字化功能和內容,目前已取得了15項軟件著作權登記,服務了除西部智谷外的10個產業園(樓宇),平臺累計用戶數超過46000人,今年以來通過智谷匯平臺提供服務的物業報修、人才服務、科技金融、投資在線等1000多項次。
貼地氣 讓群眾真正得到實惠
淡黃色的墻面,12層高度,郁郁蔥蔥的綠化,干凈整潔的小區路面,綠色樹枝從小區圍墻探出頭來……很難想象,這是一片群眾拆遷安置房,看起來比周邊商品房還“高級”。
這是由武侯資本集團投資興建的拆遷安置房項目——七里小區。群眾拆遷安置房不再“將就湊合”,真正讓群眾住上有品質、舒適的房子,是武侯資本集團踐行國企為群眾服務理念的生動落地。
“原計劃是修建13層,為了保證室內層高,提升居住品質,最終方案里建筑總高度不變,減少1層只修建了12層。同時,為了讓小區地下停車場地面更加有抓力,大家開車更安全,我們還在小區停車場地面刷了大型商場才常用的環氧樹脂漆。”武侯資本集團工程部部長助理喻爾昌說。
機器轟隆隆響,工人正在抓緊施工……在武侯區城鄉環境綜合治理中心項目工地上,相關建設正緊鑼密鼓開展中。
該項目技術總工王培斌介紹說,作為處理城市生活垃圾的綜合項目,該項目是國內第一個采用水平式壓縮設備進行生活垃圾處理的,可以在整個壓縮過程中實現垃圾全封閉處理,建成后,站內產生的污水均排放至配套建設的污水處理系統處理,達到排放環保標準。
武侯區高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綜合樓前的“微綠地”里,三三兩兩的市民在散步遛彎。在藍天白云映襯下,綜合樓雅致氣派,與環境相得益彰。這也是武侯資本集團承建的惠民項目。
“以前這棟樓規劃就只有一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現在經過重新規劃,把社區衛生、社區養老、人員培訓等一起納入進來,形成了一個全方位服務周邊群眾的綜合體。”項目現場代表劉成說。
與其他社區衛生服務綜合體不同,武侯資本集團還專門修建了2層地下車庫,方便周邊居民以后辦事停車。“門口這塊綠地公園的地板,都采用了陶瓷地磚,透水性能好,避免老年人滑倒。”劉成說。
“作為一家國企,不能像以前那樣高高在上,而是要深入群眾,深入社區,為群眾著想,讓大家看得見實惠,群眾才會真正認可我們企業,我們才能成為讓群眾尊重的國企。”成都武侯資本集團總經理謝勇說。
拓局面 走好區域協同發展路
武侯資本集團是在整合原有16家區屬平臺公司的基礎上成立的國有集團公司,仔細梳理其發展路徑,可以發現這是一條先“整合”后“聚合”的道路。原各自分散經營的公司,整合重組后出現了武侯資本集團這艘“超級戰艦”。“水大魚大”,該集團積極貫徹落實四川省委“一干多支、五區協同”戰略部署,通過優化資源配置、加強資本運作、致力互惠合作,促進區域協同發展。
目前,武侯資本集團已探索通過品牌、運營和管理模式的輸出,為合作對象提供園區升級提檔及管理運營服務。
2018年5月,該集團以“智谷匯”平臺為核心,通過參與公開招投標成為內江市重點電子商務工程樓宇“川南電商中心”運營服務商。自2018年8月正式入場以來,入駐率超過85%,初步形成了電子商務產業集群樓宇,產業交易規模近10億元。
除了以品牌輸出的模式參與區域合作項目運營外,武侯資本集團還圍繞四川省委“一干多支”發展戰略,探索出“總部+基地”的飛地經濟模式參與省內其他地區經濟建設,實現資產投入“輕重并舉”。
“國企不僅要自己發展,還要帶動周邊偏遠地區發展,這是我們的社會責任。”謝勇說。
【責任編輯:趙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