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人民網-強國論壇 發布時間:2021-03-15
編者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國資國企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針對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和黨的建設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為深入推進新時代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和科學行動指南。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深入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全國兩會前,在國新辦舉行的國企改革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上,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郝鵬系統介紹了“十三五”以來國資國企發展改革監管和黨的建設工作取得的新成就,就如何完善國資監管體制、深化國企改革、加大科技創新力度等問題,回答了中外媒體記者提問,明確指出“十四五”國資央企要實現“五個新”和“一個總目標”。國企改革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引發了熱烈的輿論反響,主流媒體深入評論報道,專家學者作出解讀分析。國資委網站從今天起,連續推出國企改革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系列解讀,精選有關專家學者的評論,就國企價值定位、完善國資監管體制、深化國企改革、強化自主創新、加強國企黨的建設等,與大家分享交流。
今日為您分享人民網刊發的專家解讀第五篇——《高質量黨建引領國企高質量發展》
2月23日,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郝鵬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記者會上介紹,2020年中央企業應對了各種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挺身而出、勇挑重擔,奮力實現了效益正增長,充分發揮了大國重器頂梁柱的作用。這些成績的取得,根本在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根本在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完成新一年的目標和任務,最重要的是要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國務院國資委將按照黨中央統一部署,組織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并實施好“中央企業黨建創新拓展年”專項行動,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
這場記者會全面回顧了2020年和“十三五”期間中央企業改革發展成就,給人們一個鮮明的印象,國資央企改革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根本上靠的是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回顧黨的百年歷史,國有企業是黨一手締造的,也是在黨的領導下不斷發展壯大的,始終是黨領導人民贏得獨立解放和進行現代化建設的左膀右臂,是最可信賴的依靠力量。
堅持黨的領導和加強黨的建設,是新時代國企改革最鮮明的特點
2016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國有企業發展取得巨大成就。我國國有企業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國防建設、民生改善作出了歷史性貢獻,功勛卓著,功不可沒。
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我國國有企業的光榮傳統。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只有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才能讓國有企業有一種為國家為人民真誠奉獻的精神、一個堅強有力的領導班子、一支勇于攻堅克難的高素質干部隊伍、一支充分組織起來的職工隊伍。
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2016年全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召開以來,我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嚴起來、實起來、強起來,帶動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呈現出千帆競發、生機勃勃的嶄新局面。最近五年,國務院國資委堅持黨的領導和加強黨的建設,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踐行“兩個維護”更加堅定自覺;黨對國有企業的全面領導在制度上有規定、程序上有保障、實踐中有落實,實現了組織化、制度化、具體化。黨建基層基礎得到全面夯實,中央企業黨建責任制考核滿意度測評顯示,97%的職工感到“黨組織有力推動生產經營”,99%的認為“身邊黨員有黨員的樣子”,2020年國有企業全面從嚴治黨民意調查結果顯示,職工群眾對全面從嚴治黨成效滿意度為95.93%,對遏制國有企業腐敗現象表示有信心的達96.51%。國有企業進一步厘清了發展方向,規范了內部管理,凝聚了精神意志,轉化為企業發展的動力,為我國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復工復產、率先實現經濟增長由負轉正,為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做出了重要貢獻。國有企業發展的成就充分證明,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物質基礎,堅持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是我國國有企業最鮮明的特征。
堅持黨的領導和加強黨的建設,已經成為中國特色國有資產監管體制的有機組成部分
我國擁有大規模的國有資產,經營好、監管好國有資產,是前無古人的嶄新歷史課題。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不斷增強。尤其是在“全民抗疫”中,國有經濟為我國在世界上率先有效控制疫情做出重要貢獻,成為展示“四個自信”的窗口,得到黨中央充分肯定和人民群眾高度認可。國有經濟發展的成就充分證明,我國在長期實踐特別是十八大之后形成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是符合國情、科學有效的,體現了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獨特優勢。
“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是重大政治原則,必須一以貫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也必須一以貫之”。習近平總書記著眼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深刻論述了國企發展的規律所在,深入回答了國企黨建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為做好新形勢下國企黨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這是我國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最大的亮點和優勢。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國有資產監管體制進一步完善,呈現出許多突出特點,例如:堅持黨的領導和加強黨的建設、特設精簡集中的國有資產監管機構、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實行職工民主管理和社會監督等,其中,居于統領和核心地位的,是堅持黨的領導和加強黨的建設。
國有資產監管體制必須同一個國家的基本制度相融合,同國有資產的職能定位相一致。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是我國國有資產監管體制的獨特優勢。完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根本目的是鞏固公有制主體地位,發展壯大國有經濟,使國有企業成為黨和國家最可信賴的依靠力量,這是我國國有資本同其他類型資本的本質區別。我國國有企業改革在探索過程中,首先要解決的是政企、政資關系的問題。一段時間以來,部分國有企業不同程度存在黨的領導、黨的建設弱化、淡化、虛化、邊緣化問題。新形勢下,國有企業黨的領導、黨的建設只能加強、不能削弱,必須以解決問題為突破口,推動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得到根本加強。
五年來,國務院國資委一方面切實進一步強化黨對國有企業的全面領導,積極推動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使黨的領導貫穿于決策、執行、監督各環節,黨組織在治理結構中的地位作用更加明確鞏固。另一方面切實推動完善公司治理機制,持續加強董事會建設,深入開展落實董事會職權試點工作,董事會決策的科學性、有效性得到明顯提升;逐步推行經理層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有序推進職業經理人制度建設。可以說,目前企業各治理主體之間職責邊界比以往更加清晰,權責法定、權責透明、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治理機制正在加快形成并日趨完善。
黨的領導已經全面融入國有企業治理,黨崇高的理想信念、科學的理論指導、強大的組織動員能力、選賢任能和民主集中制等先進制度,都同企業管理的實際相結合,形成了具有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和現代企業制度,讓國有資本擺脫了資本主義條件下資本運動的邏輯,成為服務于黨和人民根本利益的力量,這是其他制度國有資產監管體制不具備的優勢。
堅持黨的領導和加強黨的建設,是國有企業獨特的優勢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我國國有企業的光榮傳統,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是我國國有企業的獨特優勢。
堅持黨的領導,不僅是政治上的要求,也是發展的動力,是央企最重要的競爭優勢。實踐證明,黨堅持科學理論指導,有崇高的社會理想和使命擔當,這些先進性滲透到國有資本運行過程中,使國有經濟富有社會責任感、歷史使命感,同逐利投機的資本有著本質區別,黨的領導就是國有企業競爭力、國企干部職工凝聚力和戰斗力的來源。我們發揮全國一盤棋的優勢,推動國有資本跨地域、跨行業進行大協調、大合作;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和信息化的優勢,在國有資產監管領域推進政府和市場職能有機融合;發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優勢,在國有企業建設家國情懷天下為公的先進文化。這些都是把制度優勢轉變為國有資本和企業競爭力的途徑。
實踐證明,黨建和業務絕不是“兩張皮”,完全可以統一起來,把政治優勢轉化為經濟效能。“央企最聽黨的話”,老百姓這樣的贊揚,是對國有企業不折不扣貫徹落實黨的扶貧政策的最高褒獎。在“全民抗疫”中,國有企業的獨特優勢得到了充分展示。在疫情面前,中央企業聞令而動,不計成本、不論盈虧、不顧生死,全方位投入到抗擊疫情斗爭中,在武漢和湖北這個疫情防控阻擊戰的主戰場,中央企業僅用十幾天時間就先后建成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在防疫物資緊缺的關鍵時刻,緊急轉產防護服、熔噴布等亟需物資,研制生產口罩機、壓條機等關鍵設備;在抗疫形勢最嚴峻的時候,全力以赴保障煤電油氣運和糧油副食等基礎供應,穩供應、穩市價、穩人心。特別是在疫苗研發這個最終戰勝病魔的關鍵領域,中央企業爭分奪秒、奮力攻關,新冠滅活疫苗率先研制成功并上市,為戰勝疫情注入了堅定信心、提供了有力支撐。復工復產之后,中央企業又堅持算大賬、算長遠賬、算政治賬,堅決落實國家助企紓困政策、主動降電價、降氣價、降資費、降路費、降房租,全年降低社會運行成本1965億元。不僅如此,中央企業還堅決頂住疫情帶來的沖擊和壓力,在最困難的時候確保重點攻關任務、重大工程項目如期推進。去年中央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同比增長11.3%,天問一號、嫦娥五號、奮斗者號、北斗三號等一大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極大地鼓舞了人心,激發了戰勝困難的頑強斗志。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要求我們必須從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的角度,更加深刻地認識國有企業發展的邏輯,深刻認識加強國企黨建的重大意義。近代以來中國從救亡圖存到民族復興的奮斗史,是理解國有經濟建立和發展的邏輯起點。公有制經濟是長期以來在國家發展歷程中形成的,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如果沒有長期以來國有企業為我國發展打下的重要物質基礎,就沒有我國的經濟獨立和國家安全,就沒有人民生活的不斷改善,就沒有我國今天在世界上的地位,就沒有社會主義中國在世界東方的巍然屹立。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國有經濟實力不斷提升,掌握了一大批關鍵核心技術,承擔了大量社會責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這是對國有經濟在全局中的特殊重要性作出的全面深刻的定位表述,國有經濟始終同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艱巨繁重。中央企業在穩定產業鏈、供應鏈、構建新發展格局方面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產業鏈、供應鏈“兩鏈”安全穩定,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中央企業大多分布在關系國計民生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關鍵領域和基礎性行業,不少都是產業龍頭企業,在穩定優化“兩鏈”中地位重要、作用關鍵。只有打造一批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產業鏈條,培育一批具有產業發展主導力的鏈長企業,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產業集群,才能不斷增強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由于公有制本身的優越性,我國國有經濟能夠降低市場的盲目性,行為更加符合社會主義生產目的和人民長遠利益,在科技創新、普遍服務、綠色發展、勞動保護和走出去等方面都具備獨特優勢。隨著我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國有經濟的這些優勢將更加明顯。在“第二個百年”新征程上,黨領導下的國有企業一定會創造更加恢弘的業績,放射出更加耀眼的光彩。(作者:江宇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副研究員)
【責任編輯:李沐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