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欄目談中央企業高管招聘
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欄目談中央企業高管招聘

文章來源:中央電視臺網站 發布時間:2004-11-15
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欄目談中央企業高管招聘
CCTV.com消息(焦點訪談):11月12日下午,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負責人與22家中央企業招聘的22位高級經管人才舉行談話會。這批高級人才的脫穎而出,標志著國資委2004年面向海內外公開招聘中央企業高級經營管理人才的工作順利結束。《焦點訪談》欄目就國資委招聘高管的原因、過程、效果等相關問題對國資委主任李榮融進行了專訪。
李榮融主任認為,國資委公開招聘高管標志著我國人才資源配置開始從本部門走向全球,核心目的在于提高我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以"管人、管事、管資產"為己任的國務院國資委不斷強化"管人"職能。自去年公開招聘了7名國有企業高管人才后,今年國資委再推出23個國有企業高管職位進行海內外公開招聘。此次招聘,競爭最激烈的是中國航空集團公司副總經理一職,報名人數達148人。最終奪魁的卻是從未在航空業工作過但卻有著豐富的資產運作經驗的薛亞松。從7月份報名以來,薛亞松先后通過了資格審查、筆試、面試、組織考核等幾個大關。薛亞松表示,如此嚴格的考核程序突出了這樣一個考查核心:實際應用能力。
國資委推行的海內外公開招聘活動不同于原來意義上的公開選拔干部,它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必然要求和積極探索。此舉是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將帶來國有企業選人用人機制的深刻變革。
[詳細內容]
主持人敬一丹:
你好觀眾朋友,歡迎您收看《焦點訪談》。
您現在在屏幕上看到的是一個考場,一個特殊的考場。這是國務院國資委面向海內外公開招聘國有企業高級管理人員的考場。經過筆試、面試有22位報名者成為最終的勝利者。那么為什么要用這種形式招聘?招聘是如何進行的?效果怎么樣?就這些人們關心的問題,一會兒我們將采訪國務院國資委主任李榮融。在這之前,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天下午召開的聘用人選集體談話會。
談話會現場:
“對你們通過全部公開招聘程序,層層過關,脫穎而出,最終被聘任為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等21戶企業22個崗位領導崗位表示祝賀。”
解說:今天下午四點國務院國資委負責人與22位聘用人員會面。至此,今年歷時五個月的公開招聘高管工作算是鳴金收兵了。
陳關中 新任中國電子工程顧問集團公司總會計師:
開始想通過這次機會來衡量一下自己,沒想到最終能夠取得這么好的結果,確實是很高興。
吳曉根 新任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公司總會計師:
在走上工作崗位以后,首先就了解企業的實際情況非常珍惜這次機會。
解說:
據悉這22人已經是第三批幸運兒了。2001年下半年,中組部首次對國企高管進行公開招聘,2人從200多報名者中勝出,坐上神華集團副總經理職位;2003年,國資委拿出六家國企7個副職進行公開招聘,400多人報名參加了招聘;今年,國資委再次拿出22家國企的23個高管職位進行全球公開招聘,937人參加了今年的競聘,今天競聘結果出臺,22位新官正式上任。
主持人:
面對著這次招聘,人們就想那么以往中央企業對于企業的高級經營管理人才是怎么樣任命的?這種任命方式,從今天來看有什么弊端呢?
李榮融 國務院國資委主任:
原來因為在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下,產品沒有太多競爭,所以它比較多的是從企業內部產生,也有從本系統產生,那么現在看來就有很多不足了,因為產品已經跨國競爭國際競爭,所以資源的配制在全球進行配制,那么我們的人的資源還局限在本單位配置,那當然不能適應這樣競爭的要求。
主持人:那我們今天看這次招聘它有什么樣的積極意義,我們為什么在這個時候開展這項工作呢?
李榮融:
因為隨著國際競爭的加劇,中國市場上已經很多都是國外的產品,所以產品在競爭,咱們人不去競爭,那就越來越弊端多了,所以有人說,國有企業成了人才的培訓學校,培訓出來都被別人挖走了,作為我們這次重大的意義,就是說我們國有企業一樣面向全球來配制資源,核心要提高我們國有企業的國際競爭能力,那么首先要從人才資源的配制也要國際化,所以邁出了很重要的一步。
解說:在國資委今年公開招聘的23個國企高管職位中,競爭最激烈的是中國航空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這個職位,報名人數高達168人,而最終奪魁的卻是從來沒有在航空行業工作過的薛亞松。
薛亞松 新任中國航空集團公司副總經理:
因為我一直在做資本運作,他招的也是分管資本運作的副總。雖然這個行業不同,但是資本運作的情況是一樣的。
解說:
從7月份報名以來,薛亞松先后通過了資格審查、筆試、面試、組織考核等幾大關,薛亞松說其中最難忘也最具挑戰的是面試。
2004年9月4日面試考場:
某集團公司與一家國有企業簽署了收購協議,所屬一家子公司的協議,但在準備接受時,發現被收購的企業的職工安置方案未經職工代表大會批準,你如何推進收購工作?
薛亞松:
對于這個收購成本增加多少做一個測量,如果增加的這個數量比較小,那么我們可以考慮適當地退讓一些。如果收購成本增加到很多,那么我們可以考慮另外一些方法,比如說就是可以考慮新的公司安置一部分原有的下崗職工。
記者:
你要自己給自己(面試)打分,你能多少分?
薛亞松:
自己給自己打分80分吧。
記者:
你自己覺得你勝出在什么地方?
薛亞松:
我覺得我的勝出可能跟我的經歷有關,就是冠豪高新這個公司整個從股份制改造到上市,整個這個過程都是我在那兒組織。不經歷這個過程,無論看多少書,你都沒有這種體會。
主持人:
要說起選聘的過程非常復雜,它是一個系統工程,哪幾個關節是你最用心的?
李榮融:
我認為很用心的一個就是我們這張公告。第二個環節就是出題,你出什么題,這個題很重要的。我認為就你選用這個崗位來出題,所以我們在出考題的時候花了很大的精力對這個崗位進行調查,這個崗位是什么要求,要通過考題來反映,這樣才能對這個考題發現你所需要的人才。
主持人:
我們一開始在我們的招聘的范圍是海內外。
李榮融:
對。
主持人:
可是最終錄用的結果呢,沒有外籍人,這中間的過程是怎么樣的,為什么會有這樣的一個結果?
李榮融:
海外報名一共是16位,最后進入面試的時候是2位,筆試的時候是5位,我一樣按照我們公司的條件來取舍,那么最后有一位是非常優秀的,那么為什么沒有錄用呢?就是條件談不攏,因為他海外有海外的薪酬,我們內地有內地的薪酬,當然我們也說,我們這個薪酬也是放開的,根據你的業績,相應的薪酬應該給,但是這個差距還是很大。所以他個人感覺接受不了,最后他放棄了。
解說:
2003年,國資委公開招聘了7位國企高管,當時37歲的張華是其中最年輕的一位,現在張華在國家開發投資公司任總會計師快一年了。
張華 國家開發投資公司總會計師:
我進入這個公司,從適應公司、融入公司,進而參與公司建設,我覺得現在正在一步一步地有序地來發揮自己的作用。
解說:
張華到國際開發投資公司后主要負責的是計劃和財務工作,同事們說這位招聘來的總會計師給公司帶來了一些新思維。
郭忠杰 國家開發投資公司計劃財務部處長:
說相馬不如賽馬,張總是通過賽馬跑出來的,他既有年輕人的銳氣,也有這種公開選拔干部的成熟。應該說在他身上有年輕人的開拓精神,也有成熟管理干部的高素質和冷靜思考問題的素質。
紀卓才 國家開發投資公司計劃財務部主任:
作為我們財務人員的帶頭人,已經取得了我們財務員工的一種尊重。
王會生 國家開發投資公司總裁:
應該說是一個比較好的助手,我比較滿意,特別是在資金管理、防范風險,財務分析,包括資產分析各個方面,應該說都顯出比較高的水平。
主持人:
現在人們關注的焦點是這些過五關斬六將已經上崗的這些人,未來的表現,如果他們表現優秀怎么辦?如果表現不合格又怎么辦呢?我們采用一種什么樣的評價體系呢?
李榮融:
這個我們按照公司的要求,一年下來我們有專門的評價體系給他評價,就是我們公司的要求,他達到了沒有,如果達到了,我們正式簽聘用合同,合同期是三年,那么這個三年對他工作的要求,都以合同來加以明確,這樣評價的時候,依照合同來評價他的工作。如果是優秀的,那么我們同樣給予兌現。因為有基本金也有獎勵,如果是達不到要求的,那么也按合同要求來給予相應的扣減,至于不合適的,我就要辭退。
主持人:
我們的觀眾可能也會有一些疑惑,比如說那么企業的高級經營管理人才是不是應該由董事會來任命,那么這次為什么是由國資委出面招聘呢?
李榮融:
你這個說得很好,因為有許多人提這樣的問題。因為目前我們的中央企業中,絕大部分還是按照企業法登記。企業法規定的是總經理負責制,總經理是經營者,所以按照企業法的規定,總經理的任命是由上級領導機關任命。如果按照公司法,那就是要由相應的董事會來選聘總經理。我們子公司、孫公司有比較多的是股份制公司,也有許多是我們國有獨資公司,那它就要按照董事會來選聘經營者,將來我們國資委的任務就是要對獨資企業,國有的我們選派董事長,董事會成員,以及監事會成員,總經理就是由董事會來選聘。所以下一步工作,我們就是要逐步轉向企業去自己開展這項工作,我們要從組織者到指導者,所以下一步工作可能在社會上更多的看到的是,我們各個企業出來招聘人才。
主持人:
好,謝謝李主任接受我們的采訪。我想關注這次招聘過程的觀眾朋友都會感覺到,國資委推行的海內外公開招聘活動不同于原來意義上的公開選拔干部,它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必然要求和積極探索,我們可以樂觀地看到隨著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將帶來國有企業選人用人機制的深刻變革。
好,感謝您收看今天的《焦點訪談》,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