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黨建 創新才有生命力----訪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副主任李毅中
國企黨建 創新才有生命力----訪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副主任李毅中

文章來源:人民日報 發布時間:2003-10-09
國企黨建 創新才有生命力
----訪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副主任李毅中
今年3月,中央任命李毅中為新組建的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黨委書記、副主任。
由一名特大型國企的領軍人物,升任“掌管”190多家中央企業的國資委的書記,角色的轉變,帶給他什么?半年過去了,對于國企黨建工作,他有著什么樣的思考與“動作”?
近日,記者專訪了李毅中同志。
呈報來的公文,每一個錯別字都逃不過他的眼睛。李毅中留給部下的第一印象是:嚴謹細致,要求極嚴
“不會抓黨建的老總,不會打勝仗。”豐富的企業管理經歷,使李毅中對國企黨建工作有著深刻的認識。他說,加強和改進國企黨建工作,不光是由國有企業的性質決定的,也是搞好企業的根本保障。近年來一些企業陷入困境,一個重要原因,是不重視黨建工作,班子建設出了問題,職工人心渙散。
履新之后,李毅中沒燒“三把火”,而是一頭扎到企業調查研究。在今年7月召開的中央企業工作會議上,他縱論國企黨建工作的一系列問題,提出國企黨的工作要堅持圍繞企業生產經營這一中心,服務企業改革發展穩定這一大局,做到“四結合,一加強”,即:企業黨的工作要與經營管理結合;黨管干部原則要與市場化配置人才的機制結合;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要與企業文化建設結合;在現代企業制度框架內,堅持職工民主管理與領導人員經營管理相結合;大力加強企業領導班子建設。這一“施政方略”,贏得190多家國企負責人的共鳴。
“嚴謹、細致、認真,對工作要求很嚴,愛鉆研理論問題。”這是國資委機關干部對李毅中的一致評價。
對國企黨建而言,沒有改進,就談不上“加強”。改革絕不會削弱國企黨建工作,反而為其創造了新的體制優勢
黨的十六大通過的新黨章第三十二條,明確規定了國企黨組織的五項職能;黨中央也賦予新成立的國資委黨委7項職責。盡管如此,社會上仍有一種擔心:“撤消中央企業工委后,國企黨建工作會不會被削弱?”
李毅中認為這種擔心沒有必要。國資委和國資委黨委的成立,在理順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基礎上,創造了加強和改進中央企業黨的建設的體制優勢。比如,管資產、管人、管事相結合的新體制,依法履行出資人的職責,保證了黨建工作真正融入企業經營管理工作,落到實處;保證了企業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前提下,建立適應規范的法人治理結構的企業黨建工作新體制與新機制;國資委作為出資人,會更重視企業領導者的選聘、培養,有利于將黨管人才原則與企業人力資源工作結合。總之,企業黨建工作范圍更廣了,內容更實了。
“國企黨建一定要與時俱進,重在改進,否則就沒有時代感、生命力,也就談不上‘加強’。”這是李毅中上任后,在各種場合反復講的一句話。他認為,企業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要真正體現,必須做好4項關鍵性工作:
其一,創新黨的工作載體與活動方式,使其適應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其二,通過“雙向進入,交叉任職、集體決策、分別體現”等方法,通過進入董事會、監事會、總經理班子的黨員,使黨委的意圖在企業重大決策中得到體現;其三,企業精神文明、思想政治工作要增強針對性、有效性,成為提升企業形象、增強企業凝聚力的“法寶”;其四,在現代企業制度框架內,探索發揮職工民主管理的新途徑。
要面向海內外市場,不拘一格為企業選聘人才。從明年起,對企業領導人員進行經營業績考核,逐步實行年薪制
一個企業是否具有強大的市場競爭力,說到底取決于人才。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黨管干部的原則在國企怎么得到體現?
李毅中承認:“這是一個十分重要而又敏感的話題。”他說,黨管干部原則與市場機制選聘領導人員相結合,這是深化國企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在這個“結合”中,國企黨組織的作用體現得十分具體。
體現在確定標準上:黨組織要建立有別于黨政干部的企業人才選用標準和評價體系,對出資人代表(董事長、董事)、經營管理者、科技帶頭人、黨的工作者應當有不同的考評標準。體現在市場化的選聘上:企業黨組織要通過內部競爭上崗、社會公開招聘、人才市場選聘、獵頭公司推薦等市場化配置方式,推薦或選聘企業所需的各類人才。體現在人才的培養上:企業黨組織要通過培訓、交流和崗位鍛煉等多種方式,加強人才分類培養,對重點人才要逐步開展職業生涯設計,建立動態的人才庫。
李毅中透露,從明年起,國資委將對所監管的企業領導人員進行經營業績的考核,考核結果與薪酬掛鉤。在此基礎上,將逐步實行企業領導人員年薪制,年薪包括三部分:基本薪酬、業績獎金、中長期激勵(如股票增值期權,補充養老、醫療保險等),后兩部分的比例會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