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學習貫徹《政府工作報告》)
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學習貫徹《政府工作報告》)

文章來源:人民日報 發布時間:2004-04-14
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學習貫徹《政府工作報告》)
國資委研究室主任 季曉南
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發展和壯大國有經濟,基礎在于進一步搞好國有企業。當前,國有企業有很多加快改革和發展的有利條件,同時也面臨著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必須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通過體制和制度創新,進一步搞好國有企業,增強國有經濟的控制力,更好地發揮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要以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以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為契機,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力爭國有企業改革取得新的突破,國有企業發展邁上新的臺階。
一是加快推進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使股份制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股份制是社會化大生產和市場經濟的產物,是企業贏得市場競爭優勢的一種有效組織形式和運營方式。除軍工生產等少數企業外,其他國有大型企業包括特大型國有企業,要以調整和優化產權結構為重點,通過規范上市、中外合資、相互參股、兼并收購等多種途徑進行股份制改革。鼓勵國有大型企業引入境外戰略投資者,鼓勵有條件的國有大型企業到境外上市,鼓勵民營資本參與國有企業的股份制改革,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盡快使股份制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具備條件的國有企業要加快重組上市步伐,集團一級能上市的要積極上市,提高整體競爭力。在股份制改革方面,科技型國有企業和科研院所應加快步伐,把實現產權多元化與充分調動設計人員、研究人員和經營管理者積極性緊密結合起來,鼓勵技術骨干、管理骨干持有股權,以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對國有資產經營公司也可以進行股權多元化的改革探索。
二是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加快現代企業制度建設步伐。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是現代企業制度的核心。要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規范公司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營管理者的權責,形成有效的制衡機制,建立規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要建立健全董事會,這是處理好加強國有資產監管與落實企業生產經營自主權關系、落實好國有資產經營責任的關鍵。要充分發揮董事會對重大問題統一決策和選擇經營管理者的作用。大型公司董事會應下設戰略、提名、薪酬和考核等專門委員會。國有控股的上市公司要按照有關規定建立健全獨立董事制度。國有獨資和國有控股的非上市公司要減少董事會成員在經理層的兼職,逐步建立有效的外部董事制度。適應黨的十五屆四中全會提出的到2010年建立比較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爭取用3年或更多一點時間使目前的大型國有獨資公司和適合建立董事會的大型國有獨資企業建立和完善董事會。一時難以實現股權多元化的大型國有獨資企業應逐步改制為國有獨資公司。同時,要引導企業繼續深化用工、人事、分配三項制度改革,進一步轉換經營機制,真正做到經營者能上能下,人員能進能出,收入能高能低。
三是加快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調整,完善國有資本有進有退、合理流動的機制。調整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是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一項重大任務。要全面理解和貫徹落實中央提出的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方針,抓緊研究提出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明確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的方向和重點,推動國有資本更多地投向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增強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其他行業和領域的國有企業,通過資產重組和結構調整,在市場公平競爭中優勝劣汰。要按照突出主業、優勢互補、增強核心競爭力等要求,進一步引導和推動企業間的兼并、聯合、重組,加快形成一批核心競爭力強、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的大公司大企業集團。地方的優勢國有企業也要做強做大,搞好一批在地方有影響力、帶動力的國有骨干企業。要引導和推動企業優化內部結構,做強做大主業,精簡管理層次,縮短管理鏈條。要以產權制度改革為核心,通過多種有效形式繼續放開搞活國有中小企業。
使符合條件的資源枯竭的礦山和國有大中型虧損企業盡快退出市場,也是調整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的一個重要內容。目前,全國亟待退出市場的資源枯竭礦山和國有大中型虧損企業還有2500多戶,涉及職工近510萬人。這些企業拖欠職工工資、生活費、醫療費、集資款等現象嚴重,職工生活困難,是社會不穩定的隱患。要繼續保持國有企業關閉破產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加快關閉破產的步伐,力爭再用4年時間基本實現國有企業由政策性關閉破產向依法破產過渡。
四是做好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工作,加大分離企業辦社會職能的力度。主輔分離、輔業改制是國有企業轉換經營機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員的重要途徑。從1997年到2003年6月,全國國有企業職工由6970多萬人減少到4190多萬人,下崗分流職工累計達到2780多萬人,國有企業富余人員過多的矛盾得到緩解。在深化企業改革和調整經濟結構的過程中,還會有一部分富余人員需要分流。目前,國有企業主輔分離、輔業改制的潛力很大。據初步測算,中央企業有8.1%的資產屬于三類資產(閑置資產、輔業資產、擬關閉資產),有25.2%的人員屬于輔業單位職工。中央關于主輔分離的優惠政策執行到2005年底,要指導企業抓住機遇,抓緊時間,用好政策,抓住輔業產權多元化改制和有償解決勞動關系兩個關鍵環節,積極爭取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支持,加快主輔分離、輔業改制的步伐。
分離企業辦社會職能仍然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目前,全國國有企業自辦的中小學還有1.1萬多所,自辦的醫院6100多所。國有企業每年繳納城市建設費和教育附加費約500億元,同時每年用于辦社會的資金支出達456億元。分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工作涉及面廣,協調難度大,并且需要一定的改革成本。東部發達地區有條件的可以加快步伐,中西部地區和東北等老工業基地要積極創造條件,調動企業的積極性,通過財政、企業的共同努力將這項工作做好。
五是加強和改進企業黨的建設,進一步推進企業文化建設。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在總結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國有企業黨建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強調了企業黨建工作必須堅持的原則,指明了探索方向。要按照十六屆三中全會要求,努力改進企業黨組織發揮政治核心作用的方式,探索適應公司法人治理結構要求的企業黨建工作新機制,探索黨管干部原則同市場化選聘企業經營管理者相結合的途徑,探索現代企業制度下職工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徑,探索新形勢下國有企業黨風建設和反腐敗的工作機制,探索企業精神文明建設的有效途徑和方式,為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提供政治保證和精神動力。
國有企業改革是一場廣泛、深刻的變革。當前,在推進改革時要注意把握好兩個問題。
一要規范企業改制和產權交易,防止國有資產流失。近年來,國有企業改革工作按照中央確定的方針政策,積極推進,成效顯著。但由于改革還不配套,規則還不健全,國有資產出資人沒有完全到位,在國有企業改制工作中存在著低估賤賣、暗箱操作、轉移藏匿、自賣自買等不規范的做法,出現違紀違法侵占侵吞國有資產的現象,造成國有資產流失。在加快國有企業改革的同時必須把規范改制擺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關于規范國有企業改制工作的意見》和國資委、財政部發布的《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管理暫行辦法》,對國有企業改制和國有產權轉讓的主要環節都做出了明確的規定,要認真貫徹執行。對各地國有企業改制和國有產權交易情況,國有資產監管機構要加強監督檢查,特別是對存在資產評估不實、財務審計不實等突出問題的企業,要進行重點檢查,確保國有企業改制和產權交易規范進行。
二要把握改革力度,維護企業和社會穩定。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是事關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的一件大事。當前企業總體上是穩定的,但影響企業穩定的因素仍然不少,主要是企業重組改制過程中職工安置等方面引起的矛盾,下崗分流、關閉破產等工作措施不到位引起的矛盾,企業改制不規范導致職工權益受損引起的矛盾等。要十分注意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很好地把握改革的力度和進度,充分考慮職工和社會的承受能力,盡量減輕對社會的震動。要進一步落實穩定工作責任制,認真排查改革中可能出現的不穩定因素,把矛盾解決在基層,解決在萌芽時期。要充分發揮企業黨組織的作用,做深入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及時化解各種矛盾,保持社會和企業的穩定,為國有企業改革的順利進行創造和諧穩定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