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委召開中冶集團董事會試點工作會議
國資委召開中冶集團董事會試點工作會議

文章來源:國資委企業改革局 發布時間:2006-12-08
國資委召開中冶集團董事會試點工作會議
|
|
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 邵 寧 |
頒發聘書 |
|
|
簽訂服務合約 |
會 場 |
2006年12月7日,國務院國資委在京召開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冶集團)董事會試點工作會議。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邵寧出席會議。邵寧代表國務院國資委向中冶集團外部董事頒發聘書,中冶集團與外部董事簽訂服務合約。隨后,邵寧代表國資委就中冶集團董事會試點工作發表講話。中冶集團董事會的外部董事和非外部董事各為五名,外部董事為:張長富、蔣龍生、文克勤、范英俊、劉力,非外部董事為楊長恒、沈鶴庭、吳鳳山、韓長林、林錦珍。至此,中冶集團董事會試點工作正式啟動,中冶集團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工作進入了新階段。
邵寧指出,中冶集團曾承擔過寶鋼、鞍鋼、武鋼、攀鋼等國家主要大型鋼鐵生產基地的建設任務,是我國冶金工業的開拓者和建設者,為中國冶金工業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十五”期間,中冶集團連續5年保持了高速增長。2005年與2000年相比,營業總收入從147億元增長到691億元,增長了3.7倍;利潤總額從盈虧基本持平增長到15.2億元,連續5年翻番;資產總額從203億元增長到540億元;在解決大量歷史問題、彌補潛虧、處理呆壞帳和逐年提高技術投入的情況下,凈資產從23億元增長到65億元;2005年的凈資產收益率達到16%,超過了中央企業平均水平。中冶集團認真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產業政策和資源戰略,積極走向國際市場,在國內外工程建設、資源開發與造紙、裝備制造、房地產等領域,投資和承建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具有重大影響的項目,建立了良好的品牌和信譽,企業在國內外市場的排名逐年提高。2005年在中國企業500強中排名第39位,比2002年首次排名提升了16位;在全球最大工程承包商排名第27位,比2002年提升了54位。同時,中冶集團已初步形成了以創新體系、品牌體系、戰略體系、改革與發展目標體系、管理體系為主要內容的管理理念和以“誠信社會為本,客戶滿意為榮”為價值觀的企業文化。這些成績的取得為中冶集團持續穩定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邵寧強調,經過不斷的改革和發展,中冶集團的核心競爭力不斷提高,在行業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斷增強。國資委選擇中冶集團作為完善董事會的試點企業,目的是為中冶集團進一步做強做大、提高國際競爭力奠定體制基礎,進一步發揮中央企業在行業中的控制力、影響力、帶動力。此次試點,中冶集團董事會共有5位外部董事,其中:張長富同志是國務院國資委的原黨委成員,曾在國家冶金部門及冶金系統的大型國有企業任職,在國有資產監督管理以及行業管理、企業經營管理等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蔣龍生、文克勤、范英俊3 位同志是中央大型企業的原負責人,具有豐富的國企領導崗位工作經驗,包括投資決策、資產重組、財務管理、企業改革等經驗;另外一名外部董事劉力同志是北京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中心副主任,是金融、證券方面的專家。選派這5名同志到中冶集團擔任外部董事,主要是考慮中冶集團主營業務的特點和未來發展需要,并形成各董事專業知識和經驗的互補。這些高素質的外部董事,為建立健全外部董事制度奠定了基礎。
邵寧指出,中冶集團的董事長、黨委書記楊長恒同志,董事、總經理沈鶴庭同志,董事、黨委副書記吳鳳山同志,董事韓長林同志,職工董事林錦珍同志,他們長期在我國冶金建設領域工作,專業技術水平很高,經營管理經驗豐富,業績突出,受到廣大職工的擁護和信賴。外部董事與非外部董事組合,使中冶集團董事會具備很高的、綜合性的素質,能夠滿足加快中冶集團改革和發展對董事會的要求。希望全體董事忠于職守,堅持原則,緊密團結,相互配合,為建立健全外部董事制度、充分發揮董事會的作用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