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國家重點企業運營報告---國家經貿委經濟信息中心
1999年國家重點企業運營報告---國家經貿委經濟信息中心

發布時間:2000-08-28
1999年國家重點企業運營報告 國家經貿委經濟信息中心 前言:為貫徹落實“抓大放小”、“擇優扶強”的戰略方針,推動國有企業戰略性改組,培育實力雄厚、競爭力強的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經國務院批準,國家經貿委在1996年選擇了512家規模大、效益好、有發展前景且關系國計民生的國有企業作為重點培育的大企業。根據動態管理的原則,國家經貿委在1999年對重點國有企業名單進行了調整,補充了非國有優強企業,并改稱為“國家重點企業”。這520家企業分布在26個行業和除青海、西藏外的29個省、市、自治區,其中,大多數是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和工業企業。雖然重點企業數量只占全部工業企業的0.3%,但資產總額占54.9%,銷售收入占42.7%,實現利稅占45.2%,實現利潤占48.3%。可以看出,它們是國民經濟的支柱和骨干,是國家稅收的重要來源,也是參與國際競爭的主要力量。 在不斷擴大對外開放和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環境中,我國重點企業發展狀況如何,政府、企業和研究機構等部門的人士廣為關注。為此,我們對1999年度國家重點企業運營狀況作了簡要分析,現予以公布。
1999年,國家重點企業在改革、改組、改造和加強管理中增強實力,在改革中求發展,在發展中深化改革,不斷轉變經營機制,積極開拓市場,加大創新力度,強化內部管理、加快結構調整、努力降低成本,生產持續快速增長,產銷銜接良好,經濟效益明顯提高。一批優勢企業進一步發展壯大,整體優強地位更加突出,是帶動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今年上半年,國家重點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1%,產品銷售收入增長16.6%,產銷率為99.2%,實現利潤增長一倍,虧損企業虧損額下降19.4%,整體上繼續保持良好發展態勢。 一、產銷在協調中快速增長,出口穩步增加 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990價)16095.6億元,增長12.9%,增速比1998年提高1.6個百分點。實現產品銷售收入29855億元,增長12.5%,增幅比1998年提高11.9個百分點。在生產保持較快增長的同時,保持了較高的產銷銜接水平,產銷率99.6%,比1998年提高0.6個百分點,產銷率的提高減緩了產成品存貨上升的勢頭。出口交貨值實現1279億元,增長7.2%;自營及代理出口159.8億美元,增長5.6%。出口主要集中于電子、石油與化工、冶金、船舶、機械、紡織等行業的重點企業,這6個行業重點企業的出口交貨值合計983.9億元,占重點企業出口交貨總值的76.9%。出口交貨值1億元以上的企業167戶,出口交貨值合計1217.9億元,占重點企業出口總額的95.2%。出口前三位分別是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上海寶鋼集團公司,中國長城計算機集團公司。 從事電子、電信、醫藥等高新技術產品生產經營的企業發展較快,顯示出較為強勁的增長勢頭。 二、利稅總額繼續增長,經濟效益明顯提高 全年實現利稅總額3029.4億元,增長14.1%。其中利潤總額1105.2億元,增長24.5%;稅金總額1924.2億元,增長8.9%。銷售利潤率3.7%,比1998年提高0.3個百分點。 從行業看,少數行業和企業效益優勢明顯。在重點企業所涉及的26個行業中,全年實現凈盈利的23個。利潤主要集中于石油與化工、電力、電子、機械、輕工、煙草、電信、冶金、醫藥和紡織這10個行業,利潤總額合計1094.6億元 ,占全部重點企業利潤總額的比重由1998年的97.3%提高到99%。其中石油與化工、電力、電子行業的利潤連續兩年位居前列。 由于油價上漲和國家加大打擊走私力度,石油與化工行業重點企業利潤大幅上升。機械行業重點企業利潤上升主要得益于國家擴大內需政策拉動了對機械裝備的需求。受市場和價格影響,煙草重點企業利潤減少。電話費價格下調對電信重點企業利潤下降影響較大。 重點企業中的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05.7,比1998年提高3.3,比全國工業高出6.4。從構成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的7項指標看,資本保值增值率、資產負債率、流動資產周轉率、成本費用利潤率、全員勞動生產率、產品銷售率6項指標均有所提高。其中全員勞動生產率是增長性最好的指標,比1998年提高13.1%。僅總資產貢獻率比1998年下降1.1個百分點。 從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可以看出,少數企業效益優勢相當突出。有139戶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在150以上,主要集中在電子、石油與化工、煙草、醫藥、輕工等14個行業,占483戶工業企業的28.8%。這些企業的特點是:投入產出效率高,全員勞動生產率20.1萬元/人,比1998年提高1.9萬元/人,高于重點企業平均水平15.7萬元/人;盈利能力強,總資產貢獻率17%,提高9.6個百分點,高于平均水平10.6個百分點;企業運營狀況理想,流動資產周轉率1.5次,高于平均水平0.3次;償債能力強,資產負債率46.4%,低于平均水平10.3個百分點;發展能力強,資本保值增值率122%,高于平均水平6個百分點。 三、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進一步加強 幾年來,重點企業在國民經濟中都占據主導地位。1999年國家對重點企業名單調整后,企業的整體實力更加增強,收入和資產規模地位明顯提高。 1999年,重點企業絕大多數主要經濟指標占全部工業經濟的比重均呈上升態勢,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地位進一步加強。重點企業戶數僅占全國工業企業數的0.3%;產品銷售收入占42.7%,比1998年提高1.8個百分點;資產總額占54.9%,比1998年提高4.3個百分點;凈資產占64.9%,比1998年提高4.8個百分點。 從行業看,重點企業主要分布在機械(含汽車)、石油與化工、輕工、電子、紡織、冶金、煤炭、建材、醫藥和交通業等國民經濟支柱行業,它們都是行業排頭兵,在行業經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1999年,紡織、冶金、輕工、石油與化工行業的重點企業利潤已達到或超過行業利潤總額,煙草、機械、電子行業的重點企業利潤占行業利潤總額的60%以上。 在地區經濟發展中,重點企業發揮的作用也在提高。例如,1999年,上海30戶重點企業的銷售收入、資產總額分別占該市工業企業的52.1%和60.4%,比1998年分別提高4.3和3.1個百分點。湖北25戶重點企業的銷售收入、資產總額分別占該省工業企業的34.1%和36.3%,比1998年分別提高9.9和10.1個百分點。玉溪紅塔煙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有限公司等企業連年為所在省市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創利第一名。 四、大型優勢企業地位上升 從規模排序結果看,少數大企業集團的收入、資產在重點企業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且比重在上升。前3位企業即占三分之一,前10位企業占一半,前100位企業占八成以上。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和國家電力公司在規模排序中分列前3位,優勢突出,發展迅速,銷售收入合計達9956億元,比1998年增長21.8%,遠高于重點企業平均12.5%的增長水平,所占比重由1998年的31.2%提高到33.3%。這三大企業集團的資產和利潤也快速增長,在資產、利潤指標的排名中均名列前茅。 前10位企業銷售收入合計14812億元,增長16.4%,所占比重由1998年的48.5%提高到49.6%;資產總額31482.7億元,增長19.5%,所占比重由47.9%提高到49%;利潤總額567.8億元,增長34.2%,所占比重由48%提高到51.4%。與1998年相比,前10位企業名單沒有變化,只是位次有所調整。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由第2位上升至第1位,廣東省電力集團公司由第8位上升至第7位,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由第10位上升至第9位。 前100位企業銷售收入合計2413.5億元,增長15.5%,比重由1998年的79.7%提高到80.8%;資產總額合計51332.7億元,增長18.6%,比重由78.6%提高到79.9%;利潤總額合計851.4億元,增長35.4%,比重由71.3%提高到77%。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步伐加快和市場體系的逐步完善,企業間的競爭日趨激烈,尤其在電子等一些高新技術領域表現更為明顯。根據銷售收入排序結果,有三分之一的企業位次變動在20位以上。在位次變動50位以上的企業中,電子行業的企業居多,煙臺東方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河南安彩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企業位次躍升很快。 五、盈利大戶盈利額進一步增加 重點企業中盈利企業467戶,占重點企業總數的90%。盈利額合計1202.4億元,增長17%。其中,盈利額超過1億元的企業156戶,占重點企業數的30.1%,比1998年增加11戶;盈利額合計1089.7億元,占盈利總額的90.6%,增長29.3%。 列前10位的盈利大戶是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國家電力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電信集團公司、廣東省電力集團公司、玉溪紅塔煙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有限公司、上海煙草(集團)公司、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利潤總額合計644.6億元,增長47%,占重點企業利潤總額的58.3%。 六、虧損企業虧損狀況有所好轉 重點企業中有52戶企業虧損,占10%,分布在18個行業,虧損企業虧損額97.2億元,比1998年下降30.3%。虧損主要集中在兵器、船舶、航空、航天、核工業、煤炭和農業等行業中的企業,虧損額合計65.3億元,占虧損企業虧損額的67.2%。虧損大戶明顯減虧,虧損超過1億元以上虧損企業的虧損額合計85.6億元,比1998年下降33.6%。部分企業減虧幅度在46-86%之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