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祥在中國企業文化理論與實踐創新座談會上的講話
王瑞祥在中國企業文化理論與實踐創新座談會上的講話

文章來源:國資委宣傳工作局 發布時間:2008-08-06
(2008年8月2日)
同志們:
在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之際,中國企業文化研究會舉辦這個座談會,從理論和實踐上總結和交流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企業文化創新的經驗、成果。這對于我們更好地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推進企業文化建設,推動企業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此,我代表國務院國資委向座談會的召開表示祝賀。同時借此機會,就企業文化建設談幾點認識和體會,與大家交流。
一、改革開放帶來了我國國有企業文化的深刻變革,為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選擇,是一場新的偉大革命。在這場前所未有的大改革大開放30年歷程中,我國成功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極大地煥發了社會主義的生機和活力,取得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成就,帶來了我國面貌的歷史性變化。在這場波瀾壯闊改革開放實踐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國有企業的改革始終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改革開放30年來,我們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適應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自覺融入世界經濟發展潮流,積極推進國有企業市場化改革和國際化經營,切實增強活力、影響力和競爭力。特別是通過改革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落實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責任,有效解決了政企不分、政資不分、出資人不到位、責任不落實的問題;國有經濟布局結構戰略性調整得到積極推進;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步伐進一步加快;企業人事制度改革邁出實質性步伐,初步建立了黨管干部原則和市場化選聘經營管理者相結合的選人用人新機制,一大批優秀企業經營人才、管理人才、技術人才脫穎而出;企業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得到切實改進加強,優勢作用得到更為有效發揮。國有企業這30年改革進程,實質上也是企業文化變革和創新的過程。改革開放帶來了國有企業經營管理理念和方式的變化,促進了企業體制機制發生重大變革,也促進了廣大職工思想觀念和精神面貌發生更為深刻的變化。廣大職工學習創新和競爭的意識普遍增強,勞動光榮、知識崇高、人才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新風日益深入人心,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精神成為職工意識的主導,廣大職工自覺把個人職業發展與企業發展有機統一起來,愛崗敬業、致力發展、做強做大、為國奉獻成為職工的共同追求。改革開放帶來的這些深層次的思想文化變革,既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內容和必然要求,也是國有企業深化改革的重要前提條件,為企業發展不斷注入新的活力、提供強大動力,保證和促進了企業的改革、發展和穩定,一批國有企業發展成為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集團。僅2002年-2007年的5年間,國有資產總額實現倍增,銷售收入、實現利潤、上繳稅收都翻了一番,國有資本年復利達到41%。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平均每年資產總額增加1.5萬億元,銷售收入增加1.3萬億元,實現利潤增加1500億元。到2007年,中央企業資產總額超千億元由11家增加到43家,銷售收入超千億元由6家增加到26家,實現利潤超百億元由6家增加到19家。目前,我國內地躋身世界500強的25家企業主要是國有企業,其中中央企業19家,比2002年增加13家。
回顧我國國有企業30年改革發展歷程,我們進一步深刻認識到,思想觀念的轉變和文化的變革創新是更為深層次的改革。實踐使我們認識到,企業適應市場競爭,實現可持續發展,既要通過不斷深化改革,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結構,形成核心技術和產品市場,更需要堅持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為不斷深化改革的先導,通過不斷創新,建設優秀的企業文化,為改革發展作支撐。通過不斷創新企業文化建設,用科學的思想和先進的理念武裝職工隊伍,引導職工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和價值追求,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行為習慣,打造高素質職工隊伍;用科學的思想和先進的理念指導企業生產經營,建立健全適應市場競爭的體制機制,培育企業社會責任意識和高尚的企業道德,打造企業品牌,不斷增強企業的活力和生機,提高市場競爭能力,為企業不斷深化改革、加快發展創造良好文化條件、提供不竭精神動力。
二、國務院國資委和中央企業大力推進企業文化建設,企業文化建設已經成為增強中央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有效途徑
中央企業是國有企業中堅和骨干,在長期的實踐中,培育形成了以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為代表的企業精神,形成了以愛國奉獻、艱苦奮斗、創新圖強的優良傳統,始終鼓舞激勵著廣大職工投身改革、致力發展。國務院國資委自2003年成立以來,適應改革發展新形勢新要求,堅持以企業文化建設作為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和抓手,采取一系列措施,從理論和實踐上不斷深化企業文化建設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大力推動企業文化建設,以更好地激發干部職工投身改革發展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中央企業改革發展、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壯大國有經濟。2003年,我們在深入調研、摸清中央企業企業文化建設基本情況的基礎上,開展了《中央企業企業文化建設研究》軟科學課題研究,為推進企業文化建設進行了科學論證,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支撐。2004年,我們在大慶油田召開了企業文化建設研討交流會,深入總結和研討中央企業企業文化建設的基本經驗、基本要求,全面部署各項工作。2005年,制定下發了《關于加強中央企業企業文化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了中央企業開展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指導思想、總體目標與基本內容,提出了組織實施的基本原則和工作要求。2006年先后召開企業文化建設研討會和工作推進會,進一步明確了中央企業企業文化建設的基本要求。2007年以來,研究提出了具有中央企業特色的企業文化建設評價指標體系,初步建立了既有工作內容、基本要求、實施原則、分類指導,又有檢查評價的企業文化建設閉環管理體系,規范、引導、推動企業文化建設健康發展。中央企業堅持把企業文化作為改革發展的助推器,作為凝聚職工力量、激發職工積極性和創造性的更高層次管理,進一步確立企業文化建設在企業發展中的戰略地位,普遍制定企業文化建設規劃,建立健全工作體制機制,加大軟硬件投入,加強分類指導和評價工作,強化監督檢查和過程管理,企業文化建設的實踐不斷深入豐富。通過幾年的研究與探索,我們已經逐步完善了企業文化建設的體系框架。這個體系框架包括企業文化建設的三個基本內容和推進企業文化建設的三個工作機制。三個基本內容就是建立健全企業文化建設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質文化。三個工作機制就是建立健全企業文化建設的組織保障機制、工作指導和載體支撐機制、考核評價機制。中央企業形成了以航天科技集團《國際一流宇航公司的文化差異》對標研究和中航一集團《集團文化》為代表的一大批理論成果和重要專著,形成了以攀鋼集團“內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企業文化建設實踐模式和東風汽車公司“互補式”文化融合模式為代表的實踐成果。這些理論和實踐上的探索創新有力、有效地推動著企業文化建設不斷深入。目前,中央企業企業文化建設已經發展到了有統一的組織領導、有明確的目標導向、體現企業特色、與企業改革發展相適應同進步的整體深化階段,企業文化建設的自覺性、主動性不斷增強,工作更加規范,體系更加完善,特色更加突出,作用效果更加顯著。
一是企業價值理念體系進一步完善,員工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不斷鞏固。中央企業準確把握中央企業的地位與性質,繼承弘揚報國奉獻等優良傳統,以民族振興為己任,進一步明晰了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壯大國有經濟的崇高企業使命。著眼于打造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大公司大集團,以做強做大為追求,確立企業愿景。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培育形成了以“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載人航天精神和“挑戰極限、勇創一流”青藏鐵路建設精神為代表的企業精神。在生動的生產經營實踐中,提煉形成了符合時代要求、體現企業特色、具有豐富內涵的經營管理理念,逐步樹立了以誠信經營為核心的企業道德。中央企業價值理念體系反映職工愿望和要求,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完善,成為引領企業發展、凝聚職工力量的強大精神支柱和不竭動力之源。
二是強化責任意識,正確履行社會責任的自覺性進一步增強。中央企業把履行社會責任融入企業文化建設中,不斷強化誠信經營、服務社會、報效國家的理念,強化回饋社會、回報股東、關愛職工的意識,堅持以人為本,堅持科學發展,不斷強化企業社會責任與和諧發展的理念,并貫穿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全過程,努力創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本質安全型企業。中央企業主動服務大局、服務社會,在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抗擊重大自然災害、保障國家安全、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節能減排、保護生態和環境,在扶貧開發、幫貧濟困、助學興教,中央企業都始終走在前列,作出表率。通過企業文化建設,中央企業富有責任感、道德感和正義感的企業形象得到不斷強化,贏得了社會贊譽,成為全社會企業的榜樣,也進一步提升了企業品牌形象,增強了企業的軟實力。
三是企業文化建設作為重要的載體,促進了企業黨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把理想信念教育、形勢任務教育、法律法規教育與企業精神和經營理念教育、職業道德教育有機結合起來,賦予了企業黨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新的工作內容和表現形式,拓展了工作領域和空間,豐富了工作手段和方法,使企業黨組織發揮政治核心作用、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更加體現了職工的實際愿望和要求,有力增強了黨組織的吸引力、凝聚力和號召力,增強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時代感。國有企業黨建思想政治工作這一獨特政治優勢得到了進一步發揮,轉化成為了市場競爭優勢,保證和促進企業的改革發展。
四是企業文化建設貫穿于生產經營管理全過程,促進了企業管理水平的提升。緊密結合企業經營管理實踐,中央企業積極開展廉潔文化、安全文化、服務文化、質量文化、營銷文化、品牌文化建設。這些豐富的文化建設實踐,把價值理念融入企業規章制度、工作流程和行為規范之中,既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企業文化的內涵,又極大地促進了價值理念與經營管理的深度融合,提升了企業管理水平,改善了企業形象,提高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中央企業的實踐證明,企業文化建設有力地促進了企業改革發展的順利進行和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國資委成立以來的五年,也正是國資委和中央企業大力推進企業文化建設的五年。五年來,中央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推進董事會試點,以及完善內部三項制度改革、規范薪酬激勵約束機制、推進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分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加快企業重組改制等各項改革進展順利,國有資產布局結構得到了戰略性調整,經濟增長方式得到明顯改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基礎性工作得到切實加強,企業發展的可持續性得到進一步提升,中央企業經營效率和運行質量有了顯著提高,改革發展取得了世人矚目的良好成績。中央企業這些成就的取得,是黨中央、國務院推進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結果,也是中央企業廣大干部職工勤奮工作、努力拼搏的結果,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企業文化建設有力地提升了中央企業的整體素質和競爭能力,為我們推進改革、加快發展、保持穩定提供了有力支撐和重要保證。實踐使我們更加深切地認識到,企業文化是企業之魂,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形成要素,是企業最為重要的軟實力。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和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大力加強企業文化建設,不斷提高企業文化軟實力,事關企業改革發展,對企業做強作大、實現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三、在改革開放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要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在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進程中,不斷提升企業文化建設水平
面向未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正處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國有企業改革任重而道遠。特別是當前改革進入關鍵時期,觸及到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人們在分享改革成果的同時,也承受著深度改革引發的深層社會矛盾和問題的沖擊;在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的同時,對精神文化的需求和渴望不斷增長。我們要深刻領會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關于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科學論斷,充分認識文化建設對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提升綜合國力、豐富人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大意義,充分認識加強企業文化建設不僅是提高增強企業凝聚力和競爭力的需要,更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要求,從而始終保持高度的文化自覺,在實踐中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在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中,努力推動和不斷改善企業文化建設。
一是要堅持正確的指導思想,確保企業文化建設的正確方向。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我們黨最可寶貴的政治和精神財富,是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也是當代中國先進的、科學的思想文化的集中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企業是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經濟組織,也是實現人們精神追求和體現價值的重要社會組織。搞好企業文化建設,不僅是企業全面提升員工素質、提高管理水平、增強凝聚力和核心競爭力的一項重要工作,而且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一個重要方面。這就要求我們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企業文化的本質屬性,無論是企業文化理論創新,還是在企業文化建設實踐的創新中,都要堅定不移地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企業文化建設全過程,確保企業文化建設沿著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健康發展。
二是要堅持以價值理念的培育與轉化為重點,努力健全企業文化體系,發揮企業文化的整體功能。企業文化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質文化是企業文化建設的三個基本內容,這三個方面相輔相成,互為補充,三者的有機統一構成企業文化的完整體系。我們要遵循企業管理和文化建設的內在規律,全面推進企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質文化的建設,通過建立健全企業價值理念體系和行為規范體系,優化企業形象識別體系,努力構建企業文化體系,從而保證企業文化整體功能更好地發揮,實現企業文化在統一思想、凝聚人心、改進管理、樹立形象、塑造品牌、增強競爭力等方面的作用。在推進企業文化建設中,要緊緊抓住價值理念的培育與轉化這個關鍵,緊密結合企業發展戰略和改革發展的要求,正確確立企業使命和企業愿景,培育形成符合時代要求、體現企業特色、具有豐富管理內涵的企業精神、核心價值觀和經營管理理念。同時,努力把企業價值理念融入各項規章制度之中,貫徹到生產經營管理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使價值理念在企業管理中真正落地生根、發揮作用。
三是要牢牢把握職工隊伍建設這個根本,切實提高職工隊伍素質。高素質的職工隊伍是企業持續、穩定發展的根本所在,是企業管理水平和競爭力的重要體現,也是企業不斷提升整體管理水平和競爭力的基礎。我們檢驗和衡量企業文化建設的成效,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要看企業文化建設是否促進了職工隊伍整體素質,是否促進了職工全面發展。這既是企業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關系提升中華民族素質的大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始終把握職工隊伍建設這個根本,堅持以人為本、文化育人,通過內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等工作,促進廣大職工對價值理念的自覺認同,使先進的價值理念轉化為職工的思想認識,使廣大職工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形成正確的價值追求,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行為習慣。同時,通過實施人才強企戰略,創建學習型企業,建設創新型團隊,推進職工素質工程,引導職工不斷提高學習創新能力和業務技能,從而形成職工與企業共同發展、相互促進的和諧局面。
四是要健全體制機制,為企業文化建設提供有效保障。要加強組織領導,建立組織保障機制。要根據企業深化改革的新形勢,適應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的要求,建立健全企業文化建設的領導體制,充分發揮企業黨組織、董事會和主要經營者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的決策作用。既要明確主管部門加強組織協調,又要明確各相關部門的工作職責和任務,形成企業文化主管部門與各職能部門分工協作、責任落實、密切配合、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建立工作指導和載體支撐機制。從企業戰略發展的高度,制定并不斷完善企業文化建設規劃。同時結合企業改革發展的重點工作,制定推進企業文化建設的年度工作計劃,抓好工作落實。注意搞好分類指導,及時總結和推廣先進經驗,以典型引路,推動工作。積極開展企業文化教育培訓,增強廣大員工對企業文化的認知認同。加強載體和陣地設施建設,擴大企業文化有效覆蓋面,增強企業文化的效果。要加強督促檢查,建立考核評價與激勵機制。要把企業文化建設情況作為企業考核評價工作的重要內容,與企業其他工作同部署、同檢查、同考核、同獎懲,確保工作落到實處、取得實效。同時,要認真研究并建立科學的企業文化建設評價體系,開展企業文化建設評價工作。通過評價,使企業文化建設不斷得到改進、規范和提高,取得更好的實際效果。
同志們,改革開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然伴隨著中華文化繁榮興盛。我們要始終堅持以改革創新精神建設先進的企業文化,為促進企業又好又快發展、做強做大,為繁榮社會主義文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