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中央企業黨建成就與經驗
改革開放以來中央企業黨建成就與經驗

文章來源:國資委黨建工作局 發布時間:2008-11-11
近日中央組織部、全國黨建研究會召開“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黨的建設和組織工作理論研討會”,中央組織部、全國黨建研究會、各省區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黨委組織部、部分中央和國家機關部委、人民團體組織人事部門,部分國有重要骨干企業黨組(黨委)、高等學校黨委(黨建研究會)負責同志,入選論文作者共計210人參加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組織部部長李源潮同志出席會議并作重要講話。本次大會共收到參評論文284篇,經遴選確定入選論文108篇(頒發證書),列入大會交流發言材料30篇,其中21篇作為大會交流發言材料,9篇作為書面發言材料。
改革開放以來中央企業黨的建設的成就與經驗
國資委黨建工作局
改革開放3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伴隨著我國國有企業改革不斷深化,中央企業改革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為我國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從2002年到2007年,中央企業極其下屬的子企業的公司制股份制改革面由30.4%提高到64.2%。中央企業資產總額從7.13萬億元增長到14.79萬億元,平均每年增加1.5萬億元,年均增長15.71%;銷售收入從3.36萬億元增加到9.84萬億元,平均每年增加1.3萬億元,年均增長23.97%;上繳稅金從2914.8億元增加到8303.2億元,平均每年增加1000億元,年均增加23.29%;實現利潤從2405億元增加到9968.5億元,平均每年增加1500億元,年均增加32.89%;總資產報酬率從4.9%提高到8.3%,凈資產收益率從4.3%提高到11.9%。
這些成就的取得充分證明,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方針政策是完全正確的。在中央企業發展壯大的同時,中央企業黨的工作也取得了長足進展,為中央企業改革發展提供了堅強保證。
——黨組織和黨員隊伍不斷發展壯大。2003年年底,中央企業黨員總數是353.4萬人(其中離退休黨員99.3萬人),共有黨組435個,黨委13114個,黨總支12372個,黨支部17.1萬個。截止到2007年底,中央企業黨員總數上升為408.8萬人(其中離退休黨員127.4萬人),黨組570個,黨委15475個,黨總支14069個,黨支部19.1萬個。可以看出,隨著中央企業的影響力和控制力不斷增強,中央企業黨員隊伍和黨組織不斷發展壯大,黨組織工作覆蓋面不斷擴大。
——黨員和黨組織的先進性意識明顯增強。在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中,中央企業各級黨組織和廣大共產黨員,嚴格按要求參加了先進性教育活動,黨員和黨組織受教育覆蓋面達到98%。經過測評,中央企業滿意率普遍在90%以上,平均滿意率達到98.9%,1/3以上的企業滿意率達到100%。這次規模宏大、組織嚴密的先進性教育活動取得了豐碩成果,黨員素質明顯提高,黨群干群關系明顯改善,黨員干部搞好中央企業的信心和決心明顯增強,企業改革發展勢頭良好,達到黨員受教育、職工得利益、企業得發展的基本要求。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災害發生后,中央企業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全力投入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中央企業是黨和國家應對突發事件和重大經濟風險的可靠力量,危機關頭、國難之際,中央企業聽黨指揮。
——適應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選人用人新機制初步建立。一是董事會試點工作積極推進,企業“內部人控制問題”逐步得到解決。從2004年開始,19戶中央企業進行了董事會試點,著手建立外部董事制度,16戶試點企業實現了外部董事多于內部董事,在解決企業“內部人控制”問題上積累了有益經驗。二是制定了企業領導人員選拔任用標準。改變了簡單套用黨政人才標準評價企業領導人員的做法,取消了企業領導人員的行政級別,研究提出了出資人代表、經理人和黨務干部的選拔任用標準。三是建立了以經營業績為核心的企業領導人員考核評價體系。制定了《中央企業綜合績效評價管理暫行辦法》、《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實行了企業領導人員任期制和任期目標責任制,改變了企業領導人員“有任命沒有任期,有任期沒有考核”,實現了“業績好、薪酬高,業績差、薪酬低”,做到了“不在狀態就換人”。四是市場化選聘人才的力度不斷加大。從2003年開始,100戶中央企業安排103個高級經營管理崗位面向海內外公開招聘。迄今為止,中央企業通過公開招聘方式選拔任用的各級經營管理人員達42萬人,占經營管理人員總數的27.4%。國資委機關干部副局級以上領導干部全部實現競爭上崗。五是領導班子思想政治建設不斷深化。通過深入開展“四好”領導班子創建活動,企業領導班子的思想政治素質、開拓創新意識、戰略思維能力明顯提高,解決自身問題的能力與意識明顯增強。
——黨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力和實效不斷增強。堅持“融入中心抓黨建、進入管理起作用”,積極推進企業黨建思想政治工作創新,較好地解決了黨建思想政治工作與中心工作“兩張皮”的問題。一是堅持正面宣傳,積極引導社會輿論,全面宣傳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方針政策,宣傳中央企業改革發展成就,宣傳和弘揚中央企業典型事跡和精神,為中央企業改革發展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二是堅持把企業文化建設作為思想政治工作載體,積極培育誠實守信、服務優良、行為規范、道德高尚的企業精神,樹立中央企業“報效祖國、服務社會、回報股東、關愛職工、愛護環境、節約資源”的良好社會形象。三是以維護企業穩定、構建和諧企業為目標,全面加強重組改制、關閉破產、停產和困難企業黨建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并實施了穩定工作責任制,保證了企業和社會穩定。
——國有企業黨的建設的理論認識更加深刻。各級黨組織在積極推進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實踐創新的同時,也對國有企業黨的建設的一些理論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形成了一些新的認識,有些認識已經上升為指導實際工作的制度和規范,中央辦公廳轉發了《中央組織部、國務院國資委黨委關于加強和改進中央企業黨建工作的意見》,進一步完善了國有企業黨的建設的制度法規。如國有企業黨的建設作用。國有企業黨的建設既是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重要保證,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中體現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是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的基本特征。《公司法》第19條明確規定,在公司中,根據《中國共產黨章程》的規定,設立中國共產黨的組織,開展黨的活動,公司應當為黨組織的活動提供必要條件。這一條款為企業黨組織合法存在、正常運轉、有效發揮作用提供了法律依據。關于中央企業黨建工作的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中央企業黨建工作要始終堅持“五個堅持”、“五個結合”的指導思想,努力建設一個好的領導班子、建立一支好的黨員隊伍、培養一支高素質的職工隊伍,形成一套好的工作機制,探索一條有效的工作途徑,努力將中央企業各級黨組織建設成為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成為堅決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推動中央企業改革發展的堅強政治核心和戰斗堡壘。關于黨組織發揮政治核心作用的體制和機制。參與企業重大問題決策、落實黨管干部原則是黨組織發揮政治核心作用的基本途徑,“雙向進入、交叉任職”是黨組織發揮政治核心作用的較好的體制選擇。關于企業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做到新建經濟組織的同時建立黨組織,調整經營管理組織的同時調整黨組織的設置,配備經營管理人員的同時配備黨務工作人員,努力把符合條件的生產經營骨干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生產經營骨干,使黨員成為企業優秀的人力資源。
回顧中央企業黨的建設發展歷程,我們感到必須深刻認識和把握以下基本經驗。
——必須樹立和強化“國有經濟是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經濟基礎”的觀念。首先,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我們黨領導的人民政權,是建立在社會主義經濟基礎上的政治上層建筑。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確立的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發揮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絕不能有絲毫動搖。與此同時,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鄧小平同志早就指出,“我們允許個體經濟發展,還允許中外合資經營和外資獨營的企業發展,但是始終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一個公有制占主體,一個共同富裕,這是我們所必須堅持的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江澤民同志曾經指出,“經過新中國成立以來五十年的發展,我們的國有資產已達八萬多億,這是屬于全國人民的財產,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經濟基礎。如果頭腦不清醒,隨意地加以處理,比如不加區分、不加限制地把國有資產大量量化到個人,并最終集中到少數人手中,那樣我們的國有資產就有被掏空的危險,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就會失去經濟基礎。”胡錦濤同志多次指出,“要堅持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繼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調整,增強國有經濟控制力,發揮主導作用。”以國有資產組成的國有企業,是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經濟基礎,也是黨執政的重要經濟基礎。其次,國有企業的基層黨組織,是我們黨執政的重要組織基礎,也是我們的政治優勢。第三,國有企業的廣大職工群眾是我們黨執政的重要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首先是工人運動,共產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國有企業是中國產業工人最集中的地方,職工群眾是我們黨的重要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
——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充分發揮國有企業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這是一個重大原則,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國有企業領導體制可以變,但黨對國有企業的政治領導不能變;國有企業治理結構可以變,但企業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不能變;國有企業經營機制可以變,但發揮企業黨組織政治優勢的職責不能變。企業無論怎樣重組改制,企業黨組織的地位和作用絕不能削弱和淡化。黨組織在國有企業中發揮政治核心作用,是黨對國有企業政治領導的重要途徑。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四中全會明確提出國有企業黨組織要適應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充分發揮政治核心作用。黨的十七大通過的黨章對國有企業黨組織發揮政治核心作用,圍繞生產經營開展工作,保證監督黨和國家方針政策在企業貫徹執行,支持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廠長)依法行使職權;全心全意依靠職工群眾,支持職工代表大會依法開展工作;參與企業重大問題決策等提出了具體要求。要積極探索黨組織發揮政治核心作用的具體途徑和辦法,明確企業黨委參與重大問題決策和落實黨管干部原則的規則程序,努力把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的內容具體化。
——必須把發揮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有機結合,適應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要求,改進發揮作用的方式。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是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發揮政治核心作用,是國有企業黨組織的重要職能。要把我們黨的政治優勢和現代企業制度的優勢有機結合起來。在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同時,明確黨委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中的職責權限,從體制機制上確保公司法人治理機制的有效運行,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的充分發揮。要正確處理好黨管干部與董事會和經理層依法行使用人權的關系。堅持黨管干部、黨管人才的原則,進一步完善出資人管人的體制和機制,繼續探索董事會選擇經營管理者、經營管理者行使用人權的有效途徑,明確黨委在企業干部人事工作中的權力和職責。正確處理好黨委參與決策與董事會依法決策的關系,努力做到兩個有效:公司治理機制有效,保證董事會對企業重大問題的統一決策權;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有效,保證黨組織的意見和建議在重大問題決策中得到尊重和體現。
——必須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把基層黨組織建設、黨員隊伍建設、企業領導班子建設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企業是經濟組織,黨的建設工作一定要圍繞企業改革發展和生產經營的中心任務來推進。黨的工作要融入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全過程,要把保證和促進企業改革、轉換經營機制、加強科學管理、推進科技進步、提高經濟效益、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作為企業黨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作為檢驗黨建工作成效和黨組織戰斗力的主要標準。黨的建設重心在基層,基礎在基層,創新在基層,活力在基層,要高度重視和切實加強企業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適應新情況新變化,創新和完善企業基層黨建工作制度,適應企業黨組織充分發揮政治核心作用的要求,通過優化組織設置、擴大組織覆蓋、創新活動方式,全面提升中央企業基層黨組織工作水平。要加強黨員隊伍建設,全面提高黨員的綜合素質,用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帶動和影響職工群眾。要始終注意加強企業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隊伍建設,堅持把思想政治建設放在領導班子建設的首位,繼續深化“四好”班子創建活動,努力建設一個政治素質好、經營業績好、團結協作好、作風形象好,致力于為中央企業建功立業、得到職工群眾擁護的企業領導班子,努力提高企業領導班子和領導人員把握科學發展規律、領導科學發展的能力。
——必須堅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方針,切實維護職工群眾的合法權益。黨十六大報告深刻指出,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我們黨是工人階級政黨,黨要密切聯系和依靠廣大人民群眾,首先要密切聯系和依靠工人階級。中國工人階級是偉大的階級,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歷程中為國家創造了巨大財富,在新的歷史時期不僅為國有企業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也為國有企業改革做出了積極貢獻。做好國有企業的群眾工作,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對于始終保持黨組織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鞏固和擴大黨執政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要全面落實黨的依靠方針,牢固樹立“工人偉大、勞動光榮”的觀念,緊緊依靠廣大職工群眾搞好國有企業,尊重和維護職工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權利,完善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企業民主管理制度,支持和保證職工代表大會依法行使各項職權,維護職工合法權益,讓企業改革發展成果惠及全體職工,努力在企業中形成共建共享的和諧局面。
中央企業黨的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但仍然面臨許多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我們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加強中央企業黨的建設,為深化中央企業改革發展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