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秋,南疆的早晚便涼意襲人。緊挨著和田市的西二環路,往年喧鬧的柴火市場,如今卻冷清荒蕪。
和田地區位于新疆最南部,緊鄰著油氣富集區的塔里木盆地。然而千百年來,人們守著氣盆,卻燒著柴火。當地居民阿爾肯.巴拉提這樣描述以往的生活:“一年做飯取暖,要用掉兩噸煤,50塊錢一罐的液化氣用掉好幾罐,還得趕著毛驢拉柴火。”
為解決和田居民的燃料問題,中國石油投資5.5億元加快和田河氣田的勘探開發,2004年投資4億元建設一條長177公里的輸氣管線,正式向和田市民供氣,這座千年古城從此告別燒煤、燒柴的歷史。天然氣讓繁華的柴火市場歸于平靜,逐漸消失,植物又可以將根扎到沙塵深處靜靜生長。
今年7月14日,被新疆各族人民喻為“新疆富民工程的里程碑”——中國石油南疆天然氣利民工程在祖國西大門新疆喀什開工。工程建成投產后,南疆三地州25個縣市中,將有22個通上管道天然氣,加上以CNG和LPG方式供氣的其余縣市,南疆所有縣市及21個農牧團場將全部用上清潔的天然氣。
“庫爾班大叔喜洋洋,趕著毛驢回村莊……”在歌曲主人公的家鄉,天然氣正讓更多的庫爾班大叔喜氣洋洋。
這只是中國石油全面履行經濟、政治和社會責任,產業報國、推進社會經濟發展的又一重要舉措 。
綠色夢想,是人類社會對既往發展模式的自覺矯正,中國石油當為之先,奏響了一曲曲“爭氣歌”。從石油工業起步之日始,一條主線貫穿其中并越來越清晰——奉獻能源,創造和諧,從最初思考如何設防、最大限度減少對環境破壞的“淺綠”,到倡導節能減排、循環經濟的“中綠”,從致力于工業生態文明的“翠綠”到深化環保意識并凝為價值觀的“深綠”,綠色“四重奏”的背后,透射出的是中國石油推進低碳發展之路的不懈追求。
2010年,世界矚目中國,世界聚焦上海。 2010年,石油助力世博,石油點亮城市。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為主題的世博會,誕生159年來第一次在中國舉辦。作為上海世博會全球合作伙伴,中國石油與上海市政府一起,推進藍天工程和滬上清潔發展。中國石油西氣東輸管道建設運營6年來,已累計向上海供氣逾113億立方米,城市燃氣基本實現 “全覆蓋”。相當于減少68萬噸有害物質排放,減少二氧化碳氣體排放3720萬噸,上海市空氣質量連續6年達到優良。
曾記否,2008年8月8日,“鳥巢”,“中國石油制造”天然氣點燃2008北京奧運會主火炬。紫氣光耀五環,圣火點燃激情。牽手北京,奉獻奧運,助力華夏藍天工程。
被譽為“綠色奧運信譽工程”的陜京輸氣管道,供氣13年來,北京空氣質量達二級以上的天數從50%上升到75%。國際奧委會官員公開表示:奧運會期間北京空氣質量全部達標。
正是有了幾代中國石油人的頑強拼搏,銳意進取,推動中國石油管道運輸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由線到網。在國內相繼建成了西氣東輸,陜京二線等18條骨干輸油氣管道。特別隨著中俄原油管道開工,中亞天然氣項目一期工程、西二線西段工程竣工投運,中緬原油管道合作開啟,四大油氣戰略通道建設加快實施,在中國的版圖上,一個橫跨東西、縱貫南北、連接海外的輸油氣骨干管網正在形成,逐步實現保障多元化、資源調配網絡化、管道管理自動化的資源供應局面。
數據顯示,我國已建成長輸油氣管道總長度近5萬公里,其中天然氣管道約3萬公里,天然氣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比例從世紀初的不到2%提高到5% 左右。
正是站在可持續發展的高度,從奧運到世博,從北京到上海,從邊疆到祖國的大江南北,中國石油秉承“奉獻能源,創造和諧”的企業宗旨,與地方政府和人民一道,加快推進天然氣與管道業務發展,為祖國“加油鼓氣”,引領低碳發展之路。
專題鏈接:中央企業第二任期考核優秀企業專題報道——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公司 中央企業第二任期考核優秀企業專題報道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