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能珞璜電廠——率先引進和引用大型火電廠煙氣脫硫設備和環保技術 |
實現綠色發展目標的核心動力,來自于華能始終堅持的自主創新。
毋庸諱言,在中國,承擔發電領域幾乎全部重大科技項目研發,并將取得的技術成果成功應用于實踐的,首推華能。華能創新發展的成長歷程,就是一部中國發電行業火力發電技術進步的教科書。
——率先成套引進國外35萬千瓦級的先進機組及相關技術;
——率先在華能上海石洞口二廠引進國外先進的60萬千瓦超臨界機組;
——率先建設、運營首臺國產60萬千瓦超臨界機組;
——率先建設、運營首臺國產100萬千瓦級超超臨界機組;
——率先在華能北京熱電廠成功引進并應用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煙塔合一和城市中水利用技術,率先建成投運國內首個二氧化碳捕集裝置,為改善首都大氣質量和節約水資源發揮重要作用;
——率先在華能上安電廠三期建設全球首個62萬千瓦國產直接空冷超臨界機組項目;
——率先在上海石洞口二廠建成投運年脫碳10萬噸的世界上最大的火電廠二氧化碳捕集項目。
……
眾多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第一”,大大縮短了我國電力工業與世界先進發電技術的差距,有力推進了我國燃煤機組的國產化進程和規模化發展,引領我國電力設備制造水平、電力工程施工水平、電站管理水平躍上新臺階,為華能面向未來的綠色發展行動提供了技術支撐。
為了保持技術創新的新鮮活力,華能加大科技投入,充分發揮公司科研院所和人才優勢,將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消化吸收再創新相結合,努力掌握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
為實現清潔高效地利用煤炭發電的目標,華能率先在國內提出“綠色煤電”計劃,并聯手國內七家大型發電、煤炭企業,共同組建了綠色煤電有限公司。“綠色煤電”計劃提出,用15年時間研究開發并示范推廣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一代化石能源系統,以煤氣化制氫、氫能發電為主,并對二氧化碳進行分離及處理。這一系統可使煤炭發電效率提高到50%~60%,并實現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接近零排放,從根本上解決煤電對環境的污染問題。目前,由華能開發的我國首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綠色煤電示范項目——天津25萬千瓦級IGCC示范電站工程正在建設中。
華能聯合中核建集團、清華大學共同建設的我國首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溫氣冷堆核電示范項目——石島灣20萬千瓦級模塊式高溫氣冷堆商業化示范電站工程,正在扎實推進。該工程被列入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將實現我國核能發電技術及相關裝備制造的跨越式發展。
華能還開發和完善百萬噸級流化床輕度氣化褐煤提質工藝,并在依托工程中應用,解決了褐煤長距離運輸問題。同時,由華能主導的煤制天然氣工藝系統和關鍵技術研究、太陽能光熱發電試驗研究也已全面啟動。代表國際前沿發電技術——20千瓦熔融碳酸燃料電池發電技術的研發,已經被華能緊盯并處于積極推進當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清潔煤電關鍵技術——干煤粉加壓氣化技術首次打入西方發達國家和國際能源市場。
為了履行綠色發展的承諾,加快培養創新人才隊伍,華能積極實施人才強企戰略,在北京未來科技城建設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作為國家創新型企業,華能集團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才兩萬余人,專業研發技術人才近千人,近年來吸引海外高級技術人才 30 余名。
在華能內部,北京綠色煤電實驗室、華能上海溫室氣體減排研究中心和西安熱工院的實驗能力進一步增強,國家能源煤清潔低碳發電技術研發中心和煤基清潔能源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建設正在積極推進。這些研究機構將被打造為引領中國清潔發電技術創新的平臺。
專題鏈接:
中央企業第二任期考核優秀企業專題報道——中國華能集團公司
中央企業第二任期考核優秀企業專題報道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