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局集團:構建世界領先的公共碼頭營運商
招商局集團:構建世界領先的公共碼頭營運商

發布時間:2010-10-12
碼頭業務是招商局核心產業之一。招商局的碼頭業務均交給旗下的招商局國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招商局國際,香港交易所代碼HK:0144)管理。
透過招商局國際短短不到十年的發展軌跡,我們可以尋找到在招商局精心培育下其核心產業的快速、健康成長之路。
轉身:從多元業務轉型為專業碼頭營運商
1992年創建的招商局國際,起初業務只是油漆制造,后來多元化發展到公路、工業制造、航運等。源于母公司招商局集團的發展戰略導向,上世紀90年代中期,招商局國際瞄準中國發展成為“世界工廠”的機遇,順應中國外貿和港口快速發展的大趨勢,大力發展碼頭業務,開始華麗轉身。1997年招商局國際投資香港現代貨柜碼頭后,繼而通過股權收購、新項目投資等一系列活動,迅速涉足國內沿海諸大碼頭,逐步構建了全國性的碼頭網絡:遍及香港、深圳、廈門灣、寧波、上海、青島、天津、湛江等地。
招商局國際成功的戰略布局直接推進了業務的迅速發展,2008年集裝箱吞吐量突破 5000 萬標箱,散雜貨吞吐量達到 2.1 億噸;即使在金融危機的2009年,集裝箱吞吐量也達到4,387萬標箱,較2003年的年復合增長率為28.05%,散雜貨吞吐量達到2.32億噸,較2003年的年復合增長率為40%。振奮的網絡布局和一串喜人的數字,極大地激勵著招商局國際的發展步伐——成為中國最大的公共碼頭運營商。
招商局國際的腳步沒有停頓,2008年公司投資越南頭頓國際集裝箱港口,繼而轉戰斯里蘭卡科倫坡港口項目,又將目光瞄準尼日利亞、孟加拉等……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從產業多元經營轉型為專業碼頭營運商,從國內走向海外,招商局國際正朝著“世界領先的公共碼頭營運商”目標闊步邁進。
功夫:內外兼修,強身健體
招商局國際成立初始,總部為投資管理型,遠離碼頭的具體運營管理;隨著產業轉型,要求總部變身為既要投資管理又要運營管理的經營管理型角色。圍繞內部管控、對標管理乃至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招商局國際不斷加強總部、人才、IT、母港、工程、品牌等基本功錘煉,一項一項地梳理、改進、提升。多頭并進,堅持不懈,打造出一套符合自身特色的組合拳,內外兼修,強身健體,打造品牌,挖潛增效,持續提升競爭力。
蛇口港,招商局國際的母港。
昔日,蛇口港因投資主體不同形成多家碼頭企業,隨著市場競爭日趨凸顯,產生資源內耗,肥田歉收。面對難題,招商局國際通過資本市場運作,實現商務、股權整合,強化母港管理,提升母港的整體資源優勢和市場優勢,取得良好的市場效應和經濟效益,現已實現年集裝箱吞吐量超千萬標箱,穩占深圳半壁河山,散雜貨吞吐量更是持續超過深圳港全港的95%。
——招商局國際旗下的蛇口集裝箱碼頭,是中國第一家中外合資的專業集裝箱碼頭,其以世界先進的生產操作管理和安全高效的裝卸服務,年吞吐量已超過400萬標箱。2008年在第六屆中國貨運業大會獲得“最佳集裝箱碼頭公司綜合服務十佳企業”的稱號。
——招商局國際旗下的深圳港航網絡公司,是一家為集裝箱、散雜貨、海運物流等領域生產操作提供IT支持的深圳市高新技術企業,其研發的港航和物流軟件達到了世界同行業先進水平,并成為招商局國際統籌管理碼頭、物流企業的核心引擎。
——招商局國際旗下的招商局深圳前海灣保稅港區,封關運作以來正以其獨特的政策和區位優勢成為前海片區經濟崛起的“發動機”,雖然前海灣保稅港是全國占地面積最小的保稅港區,但業務量已居全國第一,且遠超同行。
母港的吸引力、輻射力還在逐步增升。母港,已成為招商局國際人才、技術、管理的孵化基地,并為招商局國際邁向海外提供有力的戰略支持。
在招商局國際的碼頭大家族里,除了蛇口母港,還有香港現代貨箱碼頭、上海國際港務集團、寧波大榭國際碼頭、青島國際碼頭、漳州碼頭、湛江港集團、天津五州國際碼頭 …… 繁星璀璨。
愿景:和諧港口,綠色港口,責任港口
2010年8月20日,蛇口集裝箱碼頭通勤車換置了嶄新的具有排放污染小、噪音低的液化天然氣(LNG)環保車,標志著其港區環境保護已對橡膠輪胎門式起重機(RTG)、靠岸船舶、叉車等生產耗油設備完成“油改電”的變革,并延伸至后勤服務。多年來,他們圍繞節能減排不懈創新,取得卓越的成效,每自然箱操作能源節約率達46%,公司年節約運行成本2000萬元,年節約標準煤1.1萬噸。
其實,這只是一個點,一個招商局國際悉力建設“和諧港口”、“綠色港口”、“責任港口”的縮影。招商局國際負責人說:實現公司持續健康發展,必需建立具有自身特色并符合自身發展戰略需要的企業文化體系。建設和諧、綠色、責任港口不是一個口號,而是一個目標,一個文化系統。
招商局國際是一艘船,一艘大船,正沿著祖國的海岸穩健前行,從中國到世界……讓現代人們一同分享她帶來的高效物流服務。
專題鏈接:中央企業第二任期考核優秀企業專題報道——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
中央企業第二任期考核優秀企業專題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