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新產業“百大工程”】中國海油“璇璣”領航深藍 書寫“一帶一路”中國能源開采新華章
【戰新產業“百大工程”】中國海油“璇璣”領航深藍 書寫“一帶一路”中國能源開采新華章

文章來源: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5-05-29
增儲上產保能源,一帶一路顯風采。依托戰新產業“百大工程”,由中海油田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主導研發的“璇璣”地質循軌旋轉導向鉆井系統,以科技自立自強的堅定步伐,攻克地質循軌旋轉導向鉆井關鍵技術,研制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璇璣”系統,在我國率先實現旋轉導向鉆井裝備工業化應用,完成了我國油氣勘探開發領域高端鉆井技術里程碑式跨越,為保障油氣增儲上產提供了核心技術支撐。
旋轉導向與隨鉆測井技術歷時多年,現已成為海上油氣勘探開發所必需的核心關鍵技術,應用比例高達總井數的90%以上。“璇璣”系統裝備研制與產業化項目成果實現快速產業化,打破國外技術封鎖和市場壟斷,其中,高造斜旋轉導向、隨鉆高清多邊界探測、高速數據傳輸技術均為國內首次應用。
從技術空白到國際領跑的攻堅戰
近年來,我國超70%的油氣增量均來自海上,而旋轉導向鉆井是海洋油氣開發的必備技術,占我國海上開發鉆井作業的80%。面對高溫高壓非均質地層下鉆進軌跡精確控制難、強噪聲環境下井地數據高速傳輸干擾多、復雜地質構造下儲層邊界探測距離不夠等技術難題,我國一直未形成可供規模作業的自主技術裝備。
2008年以來,中海油服技術團隊通過7年艱苦研發和10年產業化探索,成功突破20余項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出我國首套旋轉導向鉆井和隨鉆測井“璇璣”系統,推動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擁有該項技術的國家,并實現了“璇璣”系統迭代升級和譜系化拓展。
該系統在叢式井防碰繞障、精確地質導向著陸和水平井快速鉆進等應用中表現出無可替代的安全性和時效性。在實際作業中,“璇璣”實現了準確控制井眼軌跡和實時精準地質導向,平均油氣藏鉆遇率提高至92%,有力支持我國油氣資源增儲上產。技術成果整體一次入井成功率超95%,應用效果達世界一流水平。
“瞄著”油氣去,“看著”邊界探
2024年11月,渤海油田使用“璇璣”系統高效完成了渤西某高難度水平井水平段作業,使用旋導工具、高清探邊工具DWPR-HD等“璇璣”家族新成員,高質量、高效率完成水平井鉆井作業,實鉆進尺514米,平均進尺72.19米/小時,相較本井區常規作業速度實現提速6%;同時,“璇璣”系統精細刻畫儲層形態和厚度,實鉆砂巖鉆遇率達到100%,投產后日產油達到設計配產的150%,為渤海油田上產提供了堅實保障。
“璇璣”系統在我國海上油氣田規模化應用,并輻射到勝利、新疆、山西、遼河等陸上油氣田及海外油田。推動國外油氣服務商在我國服務價格持續下降,節約進口設備購置費和作業服務費,顯著提升了我國油氣鉆井工程領域高端裝備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進一步推廣應用可創造更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地質循軌旋轉導向鉆井關鍵技術與產業化應用”項目構建了一張“產、學、研、用”一體化協同發展網,形成了完整的研發-加工-測試-作業的技術體系,實現創新鏈與產業鏈的深度融合,有力推動國內相關基礎學科研究與突破,特殊材料國產化替代進程,以及關鍵技術自主創新的進程。
“一帶一路”勘探開發的“金鑰匙”
2021年,“璇璣”系統在伊拉克首次實現應用。2024年8月,伊拉克油技項目組使用“璇璣”系統高效完成伊拉克某油田高難度水平井著陸作業。該系統鉆進至井深4330米,垂深3992.62米,高質量、高效率完成本井著陸作業,平均機械鉆速為10.10米/小時,超越國際一流同行旋轉導向在該區域油田作業記錄(平均機械鉆速為8.2米/小時),相比馬達整體作業時效更是提升了50%。截至2025年4月,已在伊拉克高質量完成作業累計96口井,創下進尺40000米、井下時間10000小時的新里程碑。
目前,“璇璣”系統已在全球完成2660井次作業,累計進尺近250.44萬米。在伊拉克、印度尼西亞、烏干達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多次解決復雜地質定向作業難題,屢破作業紀錄,受到對方高度贊揚。在“一帶一路”的征程上,中國技術正與世界共享勘探開發的“金鑰匙”。
“璇璣”百大工程不僅是技術突破的豐碑,更是中國能源工業從“跟跑者”到“領跑者”的縮影。它用時間證明:核心技術買不來、等不來,唯有自主創新才能筑牢能源安全基石。未來,中海油服將繼續以地質循軌的精準、科技自立自強的堅定,在保障能源安全、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闊步前行!
【責任編輯:張任田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