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技六院101所從100萬到1.6億的跨越
航天科技六院101所從100萬到1.6億的跨越

文章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 發布時間:2017-01-03
2016年是不同尋常的一年。對于中國制造企業來說,這一年產品出口壓力大,國內消費市場萎縮,給改性材料下游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六院101所改性材料項目組一方面開拓創新、開發新市場,另一方面持續降本增效、穩固傳統市場,開辟出航天材料在民用產業道路上的新征程。
創新是市場的“風向標”
101所可謂是改性材料行業的一個“新兵”,但正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該所把握市場脈搏,用創新的思維和行動,證明了后來者也可以居上,也可以大有作為。
汽車行業是改性材料應用的第一市場。101所將綠色環保、低碳節能的理念傾注于改性材料的開發中,在汽車零部件以塑代鋼、優化車內空氣環境、汽車輕量化等方面下功夫,推出多種新型改性材料,以先進的航天材料及相關技術助力國內汽車行業的發展。
長玻纖增強材料是101所“以塑代鋼”應用的典型代表。這種材料比鋼板更耐火燒,如今已替代傳統鋼板應用在哈弗H9汽車上,使得車輛的重量降低了30%。
此外,長玻纖增強材料與金屬材料相比,具有密度低、重量輕、比強度高、耐腐蝕、易成型等特點;而與復合材料相比,則具有成型周期短、沖擊韌性好、可再生利用等特點。尤其是可再生的特性,使這種改性材料在人們日益重視環保的今天,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車內空氣潔凈度越來越成為舉國關注的重要課題。
101所將低氣味、低有機物散發的車內專用改性材料作為技術研發的重點之一,成功設計出有害有機分子高效吸附配方。這種配方輔以特殊的工藝,使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含量大幅下降,多項指標低于設備檢測限值,可媲美國際知名改性材料公司的產品。
新能源汽車是未來汽車行業發展的重點,而輕量化、提高續航里程則是新能源汽車替代燃油汽車的關鍵要素。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全塑汽車的設計概念產生了。
101所從車身用材料的線性膨脹系數入手,開發出一種低線性改性聚丙烯材料。北汽集團高度認可這種材料設計方案,計劃在其新設計的新能源車前后機蓋、門板等處全面應用該材料。應用該材料的新能源車預計在2017年上市。
合作是未來的“指北針”
憑借著持續的推陳出新和過硬的產品質量,如今101所已經成為我國北方知名的改性材料研發企業,產品應用在汽車、家電、IT和蓄電池等領域,在國內外知名企業中贏得了良好的口碑。此外,該所還與下游核心企業建立起長期合作關系,在制造商設計新一代產品時,同步開發改性材料新產品。
穩定優質的客戶資源不僅為該所帶來了穩定的營業收入,也為該所逐步融入跨國企業的全球產品供應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該所對國內有優勢的汽車主機廠開放,堅持與有實力的主機廠合作。今年5月,該所與北汽銀翔汽車公司合作成立了航天銀翔材料研究院,一方面聯合開發新技術,另一方面著力于改性材料的市場推廣。未來,該所計劃在西南布局,輻射重慶及周邊地區,打造年銷售收入達5億元的改性材料西南生產基地。
實現跨越式發展,對外開放是必然。而將外部資金“引進來”則是合理利用外部資源、促進項目快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的必要手段。目前,該所改性材料項目組已經吸引了多家投資公司的目光,有望在“十三五”期間實現合作。
以市場為導向,堅持開拓創新,101所改性材料項目高速發展,年銷售收入從2009年的100萬元增長到了2016年的1.6億元。這支隊伍引領了改性塑料行業的發展,帶動了整個產業鏈在京津冀區域的快速發展,為“十三五”開局書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