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吉林油田低品位資源開發“有品位”
中石油吉林油田低品位資源開發“有品位”

文章來源: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發布時間:2017-02-16
2月14日,已順利完鉆的中石油吉林油田今年第一口評價井23-3井進入試油前準備階段。這是吉林油田瞄準效益靶子、精細油藏評價取得的新進展,實現低品位資源開發“有品位”。
面對資源品質逐年變差、開發難度日益加大的現實情況,吉林油田以有效開發為根本,以精細油藏評價為手段,在新探區突破、老油區拓展、難采區攻關等方面斬獲頗豐,2016年評價井部署、落實與提交探明儲量、為下一年準備可動用儲量等指標完成計劃的130%至170%,不僅使“口袋糧”儲備較為充足,科學的評價也為低油價下低品位資源的有效動用提供了有力保障。
瞄準新探區突破,以伊通盆地構造巖性油氣藏為評價對象,在梁家構造帶取得新進展,2016年相繼完鉆的4口評價井均發現厚層油氣層,試油的兩口井日產油30到40噸、日產氣1.5萬到2萬立方米,評價出效益儲量1000余萬噸。
緊盯老油區拓展,以大情字油田南北拓展再評價為突破口,通過重新認識成藏條件、重構油藏規律,2016年相繼發現黑88-9與乾206-4井試油30噸以上的高產油流井,黑82和黑97老井試油取得新突破,發現黑124、花29和黑82等效益區塊,此外還超前準備2017年探明儲量700萬噸。
不放棄“邊緣區域”,以扶新南坡扶余油層“油水過渡帶”為對象,開展了常規油滾動評價研究,堅持做到評價一塊、落實一塊、開發一塊,2016年相繼發現了試采日產大于1.5噸的兩口井和兩個效益區塊,落實探明儲量規模1000萬噸以上。
發力難采區域,以一體化攻關為手段,逐步摸清了非常規致密油富集因素、分區帶特征和排序優選方式,形成了針對致密油藏的有效儲層識別、測井評價、水平井導向等系列技術。綜合利用這些技術,2016年提交探明儲量1000多萬噸,乾安開發實驗區已建產能3.6萬噸,單井日產油大于6噸,落實了2017年45口水平井、約8萬噸產能。
為提高油藏評價實效,吉林油田在機構設置和人員配備上改變地質與工程分割現狀,以項目為單位進行人員雙向選擇,競聘上崗,規范職責、落實任務、明確責任,建立起由甲方負責的施工管理監督機構。
在評價方法上,吉林油田以項目為主線,實施一體化設置、扁平化管理、各節點聯動,從項目設定、方案編制、井位部署、導向跟蹤、完井優選和投產確定等方面,集中研討審批,聯合會診解決,系統分析論證,推進了科研工作系統化、項目實施整體化與開發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