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油亞馬爾項目擦亮“中國制造”品牌
中國海油亞馬爾項目擦亮“中國制造”品牌

文章來源: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 發布時間:2017-02-28
“去年,青島公司九成利潤來自亞馬爾LNG項目。而在海油工程,它則占據近三年來海外項目總收入的半壁江山。”2月23日,提起亞馬爾LNG項目這一海外大單,中國海油所屬海油工程青島公司總經理呂屹喜上眉梢。
他不敢想象,如果沒有亞馬爾LNG項目,青島公司乃至整個海油工程,會是怎樣一種局面。
曾被質疑的效益工程
2014年5月18日,海油工程在巴黎成功簽下俄羅斯北極亞馬爾項目的大宗訂單,合同額上百億元人民幣。這是該公司有史以來中標金額最大、技術等級最高、投標時間最長的一筆訂單,也是中國首次承攬LNG核心工藝模塊建造項目。
然而,在令人振奮的同時,該項目能否盈利,一直存在不同的聲音。
質疑者認為,涉及100億合同,光看合同額就不該拿,萬一賠了怎么辦?這是一場豪賭,一旦折本超出20%的話,整個青島公司都會垮臺,海油工程也無法向資本市場交代。
在海油工程國際工程公司總經理顧洪看來,存在此種顧慮,是可以理解的。“這么復雜的核心工藝模塊,而且是北極圈第一個大型LNG液化項目,海油工程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借鑒,還要在缺少大量圖紙材料情況下按期交貨,這種難度的確是前所未有的。”
沈向錢是亞馬爾項目投標的直接參與者。他認為,亞馬爾項目絕不是一場沒有把握的豪賭,投標書上每一項數據都很實在,99%的可能保本,完全可以控制在不虧這個底線上。況且在合同談判期間,反復斡旋贏得的隱性效益不容忽視,僅匯率一項,相較于當前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就可節約成本超過10億元;公司領導專程拜訪海外關鍵供應商,先后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使大宗材料的采辦單價顯著下降,僅油漆一項,單價就降低10%以上。
即便略有盈虧,也應理性對待。
在1987~2011年的二十五年間,海油工程僅承攬過8個海外項目,且始終沒能成為國際油公司的直接承包商,國內市場打個噴嚏,海油工程就會感冒。這個合同將有助于海油工程大踏步進入國際市場。
帶來的不只是真金白銀
三年前,海油工程時任總裁周學仲曾豪邁預言,這一單可讓海工吃飽三年,并為此后三年公司的穩健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事實證明,此言非虛。
呂屹說,如果沒有亞馬爾項目,至少青島公司無法安然度過近三年來的油價寒冬。
低油價寒冬凜冽,全球海工衰聲一片之際,海油工程不僅仍有效益可言,在中國海油業績更是排名靠前,亞馬爾項目功不可沒。
不過,亞馬爾項目帶來的,不只是真金白銀。
倒逼效應驚人。
亞馬爾項目合同剛剛塵埃落定,該項目采辦部副經理陳華和他所在團隊便如履薄冰。當人人身上有壓力,人人便都成了成本控。從2014年5月開始,他們提質增效的潛力一下子被激發出來。發現業主指定的唯一一家供貨商難以實現降價后,他們想方設法將另一個廠家引入到業主的供貨商名單中,通過引入競爭實現大幅降價;不遺余力將國產廠家推薦給業主,實現了主結構鋼材的國產化比例達到90%……原本40億的采購成本,最終花掉不到30億元。
第一序列的模塊,讓呂屹口舌苦澀。員工們干得非常艱苦,耗時一年多,當時海油工程和青島公司的領導也在春節期間和大家一起忙碌,卻沒怎么賺到錢。然而,當他發現第二序列、第三序列模塊施工進度奇快時,雖在意料之中,眼中還是閃過一抹訝然。誰能想到,施工人員不知不覺已提高生產效率,施工水平大幅提升。
青島公司組塊配套部管工隊副隊長趙獻更是斗志昂揚。四年前,他剛來不久,就主動帶領管工隊向分包商“下戰書”。100人對抗130人,同樣的工作量幾乎同時完成?,F在,他又帶領隊伍挑戰5家分包商。在這種比拼趕超的氛圍中,青島公司僅用一年多一點兒的時間就完成了近5萬條管線的工作量。
“大國工匠”的超凡技藝在這里更是彰顯無疑。該項目不僅工藝管線繁多,而且配置了373臺超高、超重、超大設備,許多設備需要從高空向下貫穿或斜穿多層甲板才能安裝到位,其中最重的設備近540噸;最高的模塊超過40米,自身要穿過5層甲板和設備叢林;最難的是105噸直徑5.1米偏心設備,它與要穿過的結構物的邊距僅2.7厘米……施工過程可謂“步步驚心”,宛如上演高難動作片。
不斷擴大的品牌影響力
對呂屹來說,最高興看到的莫過于亞馬爾項目給海油工程帶來的品牌效應。
亞馬爾項目的成功運作,使海油工程在國際業界越來越出名。
青島公司被國際大型模塊化建造市場的認可度不斷提高,陸續收到了北美、非洲、澳洲、非洲等多個LNG項目業主的投標邀請,前來拜訪和參觀的國內外業主、廠家更是絡繹不絕。僅一周,呂屹就接待了國外5家石油巨頭的公司代表。
至于“逐漸成長為24家國際油公司、40家國際工程公司的合格供應商,成功躋身國際一流的液化天然氣模塊化工程建造承包商‘第一梯隊’,實現了由單一產品到項目總包、由低端制造到高端制造的跨越式發展,其海外市場輻射歐洲、澳洲、南美洲、東南亞、中東、俄羅斯北極等多個區域”這類表述,早已成為老生常談。
在外樹形象的同時,亞馬爾項目鍛造出的國際化人才,也成為青島公司的一大品牌。和其他項目相比,亞馬爾項目不僅為青島公司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進入國際深冷LNG領域的機遇,也為青島公司的員工帶來學習、實踐國際領先管理方法和突破各種深冷LNG設計建造技術的機遇。而應運而生的“國際化干部訓練營”、“千人英語培訓計劃”等一系列國際化大講堂,更是讓骨干員工國際化能力迅速得到提升,也使得青島公司成為實至名歸的國際化人才“練兵場”。
“可以說,亞馬爾項目打開了海工的成長空間。我相信,LNG核心模塊的建造,一定會促成從歐美、韓國向中國轉移。不太可能再回到歐美,也沒有理由再回頭找韓國公司。”顧洪斷言,“最近,我們投標加拿大LNG殼牌項目,不再像過去一樣經歷篩選考察,直接自動進入短名單,這就是變化。還有雪佛龍等石油公司,但凡有核心工藝模塊,就會找我們,放入優先名單中去,這就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