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東方物探潛心打造裝備新利器
中國石油東方物探潛心打造裝備新利器

文章來源: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發布時間:2017-03-15
3月13日,中國石油東方物探輕型泥槍震源在VSP測井中首次應用于勘探生產,標志著東方物探裝備技術不斷在拓展新市場、新領域中發揮重要作用。
今年年初以來,東方物探積極應對石油物探行業持續“嚴冬”的嚴峻形勢,堅持技術創新,持續打造裝備新利器,加大新技術裝備的研發推廣應用力度,著力提升服務保障能力。
東方物探充分利用“兩寬一高”、低頻勘探等技術大力開拓國內外市場,密切跟蹤高精度可控震源、SN5低頻高靈敏度檢波器等重大自主核心物探裝備技術進展情況,不斷加大產品的推廣應用,大力推動自主核心物探裝備的產業化進程,實現了技術創新驅動發展。
東方物探裝備服務處緊密圍繞項目提速提效需要,持續創新服務模式,著力打造適用于不同施工環境的裝備新利器,裝備利器研發取得新突破。G3i與Hawk儀器性能與帶道能力突破20萬道,故障率降低60%以上;TSZ-5灘淺海泥槍震源全面達到項目設計要求,增強了東方物探在灘淺海勘探市場的競爭力;推土機導航裝置從國內推廣至阿曼項目后,僅兩個月時間就為項目節約生產成本140余萬元;GeoSNAP-X6炮點復測儀的成功研制,為實現項目降本增效發揮了重要作用。
依托7個創新工作室,裝備服務處研制了一系列小型實用的裝備利器,如:QC數據現場查看裝置,使查線工由“盲判變為明斷”;采集站防雷擊、防盜裝置,可控震源現場保護裝置、便攜式地震無線傳輸等裝置,大幅降低了設備毀損丟失率。由儀器中心團員青年研制的T9保護帽,用于G3i的地面站和交叉站,節約維修費200余萬元。
在裝備應用技術研發方面,實現了GIS系統與KLSeisⅡ系統全面對接;地震采集軟件RTQC與遠程儀器監控系統共軌運行;物探工區低空航拍技術,成為復雜地表高效采集不可或缺的“天眼”;數字化排列管理系統大幅度提升了排查速度和現場管理能力。特別是GeoSNAP-Dolphin海底電纜海上勘探綜合導航系統,在國內外海上OBC地震勘探項目中應用達47套,大幅提高了海上勘探作業效率。同時,裝備服務處根據各探區個性化需求,定制研發了多項實用性技術:G3i主機和HAWK節點儀器聯合放炮新技術,有效解決了節點儀器無法實現中繼放炮的弊病,規避了山地以及黃土塬地帶因溝壑縱深、高差起伏大而導致的測線布設難、通信信號弱等施工難點,這項技術在長慶探區投入使用后,創造了日生產375炮的黃土塬施工新紀錄。針對吐哈探區山前帶勘探采用“先樁號后布站”施工方法,不僅解決了炮集數據竄道現象,而且保證了鉆井生產整體推進;大規模震源作業綜合保障技術,顯著提高了震源到點準確率,大幅提高了震源施工效率。
裝備服務處緊密結合海內外重大項目,研發應用新技術對項目進行全力支持。測量服務中心通過協助設計深海測量施工技術標書,定制提供自主研發的全方位配套海上導航定位技術,助力東方物探一舉中標BP印度尼西亞OBN項目。這個中心研發的地理信息輔助作業和決策系統,在遼河坳陷大平房三維項目正式投入使用,其技術成果涵蓋了二三維聯動、地理分析、生產管理等36項功能,可根據地理信息合理規劃排列布設,精確進行激發分區和生產調度。同時,配合手持終端,還可實時記錄監控各個野外施工班組分布狀況和生產進度,做到資源的最佳合理配置,從而提高了地震隊現場指揮和管控能力,為勘探生產提速提效提供了有效的技術支撐。
電火花震源是東方物探過渡帶較理想的綠色激發源。東方物探通過組織相關生產單位進行二維測線驗證試驗,開展電火花震源集成性設計制造樣機以及陸上微測井電火花震源替代炸藥震源的可行性論證,取得了等同于炸藥震源的激發效果,為打造陸上地震勘探新的綠色激發源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