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合作加速全球谷物市場變局 中糧成功破題俄羅斯小麥進口
“一帶一路”合作加速全球谷物市場變局 中糧成功破題俄羅斯小麥進口

文章來源:中糧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17-04-10
4月8日,由中糧集團進口的500噸俄羅斯春小麥,經過2700公里長途跋涉,順利抵達內蒙古自治區滿洲里口岸。這是繼中俄兩國簽署《俄羅斯小麥輸華植物檢疫要求議定書》后首批以市場化方式進口、經陸路口岸運抵中國的俄羅斯小麥,是中俄兩國在農產品領域深化經貿合作的最新成果,并將對國際市場小麥貿易格局帶來深遠影響。
中糧集團總裁助理彭安橋向記者透露,本批俄羅斯小麥產自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由中糧集團旗下中糧農業俄羅斯分公司依據中糧集團質量體系對產品進行嚴格品控,依托國外自有糧源體系,采購后由中糧貿易負責組織進口并投放中國市場。這是中糧集團細化和落實“一帶一路”倡議,快速推進“一帶一路”沿線布局,加快拓展對俄農產品貿易合作和海外糧源體系建設,不斷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力的有效嘗試。
內蒙古自治區滿洲里市委書記陳立新表示,滿洲里市是中俄最大的陸路貿易口岸。選擇滿洲里作為首批俄羅斯小麥陸路進口口岸,是經過中糧集團比較和測算運輸路徑、物流成本以及入境口岸通關及中轉效率的結果,是滿洲里口岸充分利用地緣優勢,不斷拓寬過境品種,提高口岸軟硬件投入,長期致力于服務中俄經貿交往的結果。未來,滿洲里將繼續加強口岸建設,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指引下,繼續加強對俄貿易服務,發揮貿易橋梁作用,輻射俄羅斯糧油產區。
俄羅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重要國家,農業資源豐富,谷物種植條件良好。作為世界第三大的小麥生產國和第一大小麥出口國,俄羅斯過去三年年均小麥產量約6400萬噸、年均出口量約2500萬噸。傳統上,俄羅斯小麥主要以海運的方式從黑海沿岸的港口出口到中東、北非和亞洲。近年來,適宜的氣候條件使得俄羅斯小麥產量連年豐收,俄羅斯對華出口小麥意愿更為強烈。
中俄兩國在農業生產、農產品貿易等方面存在很強的互補性。2015年12月,中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與俄羅斯獸醫植物衛生監督局簽署《俄羅斯小麥輸華植物檢疫要求議定書》,允許產自俄羅斯新西伯利亞州、鄂木斯克州、阿爾泰邊疆區和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等指定地區的春小麥輸往中國。
《議定書》簽署后,中糧集團快速反應,廣泛收集分析了俄羅斯小麥產情、供求、品質及價格信息后決定推動俄羅斯小麥進口。滿洲里市委市政府對此舉給予了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滿洲里口岸檢疫、海關、鐵路等有關部門與中糧集團密切溝通、即時協調,梳理細化流程、第一時間解決問題,做了大量細致而卓有成效的工作,保證了首批俄小麥入境工作的高效有序推進。
此次進口的俄羅斯春小麥在容重、面筋和穩定時間等主要品質指標上表現優良,適宜加工中高等級的專用粉。未來如果俄方能夠保證供貨品質的穩定性和供應的持續性,中俄小麥貿易規模有望邁上新臺階,進口的俄羅斯春小麥也將成為我國北方地區優質高筋小麥原料的有益補充,從而進一步豐富我國小麥市場優質品種的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