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 發布時間:2017-07-03
6月29日,我國完全自主設計、建造的最大直徑16萬立方米LNG(液化天然氣)儲罐成功實現氣壓升頂作業。此次升頂作業應用5項中國自主專利技術,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填補了中國在該領域的技術空白,對中國LNG產業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
該儲罐是天津LNG替代工程的核心部分,位于濱海新區,由中海油天津液化天然氣有限責任公司投資,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總承包建設,氣電集團技術研發中心提供核心技術。
LNG儲罐是LNG接收站的核心裝置,也是投資最大的單體設施。此次升頂的儲罐容積16萬立方米,直徑84米(目前國內同等容積最大),高52米,儲罐內可以疊放三架波音777大型客機。
氣壓升頂作業是利用封閉空間和外界壓力差的原理,將穹頂結構從儲罐底部緩慢提升到儲罐頂部預定位置,這是LNG儲罐項目中難度最大、風險最高的工程節點。它的順利完成標志著儲罐主體結構基本成型,全面進入罐內和罐頂的施工作業。
將重約700噸的穹頂結構從地面用氣壓頂到50多米的高空,相當于完成一次“乾坤大挪移”。以往LNG儲罐氣壓升頂作業一般參照國外做法,鮮有詳細計算分析。此次氣壓升頂作業采用中國海油自主知識產權的“儲罐穹頂氣升頂施工設計與監控軟件”計算分析,實現了國內首次氣壓升頂設計與施工動態連接,可全面保障氣壓升頂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施工過程中,專業人員利用穹頂與外壁之間可形成相對密閉空間的特點,使用鼓風機向儲罐穹頂以下密閉空間內源源不斷地輸送一定量低壓空氣,使罐頂鋼結構在克服自重及與外壁之間摩擦力的情況下按照預定路徑平穩上升至設計高度,并實現與罐頂承壓環連接。
2006年,我國首個中外合資LNG接收站建成投產。此后10余年間,中國海油加大對LNG技術領域科研攻關,先后攻克了低溫與力學場耦合等近40項技術難題,在國內率先全面掌握大型LNG全容儲罐核心專利技術,并形成自主技術品牌CGTank。核心技術包括30多項專利,10多套軟件著作權,20余種特殊算法和解決方案,覆蓋3萬立方米到27萬立方米的全系列LNG全容儲罐,其中9項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儲罐三維全模型和多點接觸有限元計算技術屬全球首創,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大型LNG全容儲罐技術突破,破譯了LNG全容儲罐造價的“黑匣子”,使得單個儲罐建造成本大幅下降1/3左右。該技術提升了國內LNG儲罐建造、管理和運營能力,帶動了國內儲罐配套設備、材料制造行業的優化升級,使得我國LNG產業完成“大國制造”向“大國智造”的華麗轉身。
目前,中國海油已建成包括在廣東、福建、天津、上海、浙江和海南等地的8座LNG接收站,年接收能力超過3000萬噸。深圳LNG也即將投產,漳州LNG和廣西LNG正在施工建設中。到2016年底,中國海油累計進口LNG總量突破1億噸,占全國LNG總進口量的近80%。目前,中國海油已形成從天然氣勘探開發到LNG冷能利用的完整產業鏈。
作為國內最早和最大的LNG進口商,氣電集團已持續為中國沿海地區提供清潔能源超過11年。天津LNG的建設,將進一步提升氣電集團的LNG清潔能源供應能力,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提供更多的支撐。
天津LNG替代工程儲罐項目預計在2018年底機械完工,項目建成后每年將提供220萬噸液化天然氣,有效保障京津冀地區的清潔能源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