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渝鐵路全線開通 蘭州至重慶12小時
蘭渝鐵路全線開通 蘭州至重慶12小時

文章來源:中國鐵道建筑總公司 發布時間:2017-09-29
9月29日上午9點09分,我國西部地區第一條南北向的縱向大動脈蘭渝鐵路全線開通運營。蘭渝鐵路是繼京廣線、京滬線之后第三條縱貫中國南北的鐵路大動脈,對推進落實扶貧開發戰略,加速“一帶一路”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蘭渝鐵路首列貨車始發
蘭渝鐵路2008年9月26日正式開工,由中國鐵建所屬鐵一院設計,中鐵十一、十二、十六、十八、十九、大橋局、電氣化局等單位參建施工。蘭渝鐵路北起蘭州樞紐,途經甘、陜、川、渝三省一市22個縣(區),正線全長855公里。設計時速每小時160-200公里,是一級雙線電氣化客貨共線快速鐵路。蘭渝鐵路開通運營,蘭州至重慶旅客列車運行時間將由現在的20.5小時縮短為12小時左右。
K4518列車在蘭州站整裝待發
百年前由孫中山設想建設的國家鐵路大動脈蘭渝鐵路,是我國鐵路建設史上難啃的“硬骨頭”。這條號稱“地質博物館”的線蘭渝鐵路全線存在著第三系富水粉細砂層隧道群、高地應力軟巖大變形隧道群、巖溶突泥突水隧道群等四大高風險隧道群。其中甘肅境內地質最為復雜,尤其是第三系富水粉細砂層地質和高地應力軟巖大變形地質極大地影響了隧道的開挖和掘進,設計、施工難度不僅在技術上是巨大的挑戰、安全上壓力巨大,也帶來了工期上的風險。為此,國際地質與環境協會主席卡羅斯曾兩次深入現場調研,國內外院士、專家先后38批次來現場號脈會診、指導施工,認定蘭渝鐵路地質屬“國內罕見、世界難題”。中鐵十九局承建的胡麻嶺隧道全長13.6公里,是千里蘭渝線第三系富水粉細砂層隧道群的典型代表,也是全線最后一座貫通的隧道。胡麻嶺隧道超前輻射狀降水通道系統、低滲透性粉細砂地層隧道內降水系統、流塑狀泥沙圍巖超前真空降水裝置、雙液回退劈裂注漿系統、地表降水深井洗井裝置等5項施工技術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
據悉,蘭渝鐵路北接蘭新、包蘭、蘭青、隴海鐵路,南接寶成、襄渝、達成、遂渝、渝懷、滬漢蓉鐵路,是連接黃河與長江兩大流域的一座重要“鋼鐵”橋梁,是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及西部大開發、長江經濟帶戰略的黃金交會線路和西北到西南出海口距離最短、最便捷的鐵路運輸通道。
蘭渝鐵路的通車,使重慶乃至西南到新疆、歐洲的中歐班列將不再繞行隴海、西康、襄渝鐵路,通過蘭渝線直取蘭州。全程可縮短近700公里,運行時間節省約11個小時。將為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順利實施提供重要支撐,為西南、西北經濟社會發展,加強我國與中亞、西亞乃至歐洲的經貿往來和互動交流提供積極的推動作用和更加便捷的運輸服務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