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的國企足跡”西部篇(一)】黃河公司:“扎扎實實”推進綠色發展
【“習近平的國企足跡”西部篇(一)】黃河公司:“扎扎實實”推進綠色發展

文章來源:《國資報告》雜志 發布時間:2017-10-13
不到一年的時間,這家企業的光伏產業鏈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光伏裝機容量從244萬千瓦增長到311萬千瓦,電站系統效率由82.8%提高到83.1%;光伏電池組件成本降低15%,電池轉換效率提高2%,針對不同地區光譜特性,在國內率先開展定制化電池及組件的研發應用;硅片月產量提高16.8%,成本降低29.3%;電子級多晶硅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15%,成為國內唯一大規模集成電路用半導體材料,打破了國外巨頭壟斷。
這家企業就是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公司(以下簡稱國家電投)旗下的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黃河公司)。其率先在國內打造了“多晶硅制造—切片工藝—太陽能電池及組件—太陽能光伏發電”于一體的垂直、協同光伏全產業鏈,是中國乃至全球最大的光伏電站運營商。
它坐落在海拔超過2000米、守護青藏高原東方門戶的西寧,和同行們比起來,顯得過于低調內斂。而習近平總書記的到來,則使得黃河公司進入了加速發展的快車道。
總書記的期望
2016年8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青海時考察的國家電投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西寧分公司,正是黃河公司光伏全產業鏈中的核心之一——主要從事太陽能光伏硅片、電池、組件及配套產品的開發、制造和銷售。
龍羊峽850兆瓦水光互補光伏電站。攝影:韓晉
習近平對青海依托日照充足、光熱資源富集等優勢發展清潔能源取得的成績表示肯定,習近平指出,發展光伏發電產業,要做好規劃和布局,加強政策支持和引導,突出規范性和有序性。他希望國有企業帶頭提高創新能力,努力形成更多更好的創新成果和產品,在創新發展方面發揮更大引領作用。
“總書記在參觀中提出許多細致的問題,讓我感受到了他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視,對科技人員埋頭苦干的肯定。這進一步增強了我們的責任感、使命感,黃河公司要千方百計推進光伏產業技術升級,把科技成果創新轉化為綠色發展的動能。我們必須緊跟技術,做好工作,絕不辜負總書記對我們的期望。”負責給習近平介紹的黃河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謝小平說,“按照總書記的指示要求,我覺得我們行業迎來了一個新的發展機遇,大力發展新能源。”
之后的第二天和第四天,黃河公司召開兩次中心組(擴大)會議。會議決定以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和要求為動力,把光伏產業鏈的發展與加強高原生態環境保護結合起來,發揮央企在筑牢國家安全屏障中的示范帶頭作用,突出光伏產業創新創造和技術引領優勢,加大科技研發和投入,成立專門科技攻關領導小組,與國內外先進的科研院所,優秀廠家開展廣泛的技術合作與交流,千方百計推進光伏產業技術升級,把科技成果創新轉化為綠色發展的動能。
同樣是在第一時間,在近2000公里外的國家電投位于北京的總部,國家電投董事長、黨組書記王炳華在黨組中心組會議上傳達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并迅速拿出了方案,從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作用、打造全球“水光風儲”清潔能源發電領軍企業、履行國家電投社會責任三大方面制訂了詳細的措施,同時對我國光伏產業認真研究并結合自身實際和迫切需要解決的困難和問題向中央提出了政策建議。
據了解,“十三五”期間,國家電投將在青海投資1000億元,重點做強做優做大新能源產業。
8月29日,受王炳華委托,國家電投副總經理時家林赴青海,與青海省政府就發揮各自比較優勢,不斷深化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動我國光伏產業加快發展,達成共識。他要求黃河公司要發揮科技引領作用,推進光伏發電、光伏制造等產業鏈的研發、生產、建設等工作,積極協調推進青海兩個千萬千瓦級可再生能源基地和新能源通道建設,爭做青海新能源產業發展的“先行軍”和“領頭羊”。
一場由央地等各方積極推動、共同參與的改造升級、創新驅動、提質增效、戰略引領、換擋加速大變革旋即展開。
領跑綠色發展
在國家電投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西寧分公司考察時,習近平對黃河公司作出了“青海要抓住人才、技術、資金等關鍵環節,發展好光伏一條龍全產業鏈,讓清潔能源更好造福人民”的重要指示。
精神最終落實到了行動上。國家電投迅速拿出了方案,從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作用、打造全球“水光風儲”清潔能源發電領軍企業、履行國家電投社會責任三大方面制訂了詳細的措施,同時對我國光伏產業認真研究并結合自身實際和迫切需要解決的困難和問題向中央提出了政策建議。
行動加速了企業在重點領域的突破。黃河公司開展多晶改單晶技術改造,產品由多晶電池升級為單晶電池,轉換效率提高了2%;月產量由2016年8月的52.1兆瓦,提高到目前的59.4兆瓦;組件成本由3.6元/瓦降至3.05元/瓦;電池轉換效率由18.3%提升至20.3%。在此基礎上,新技術發展方向方面開始了鈍化發射極背面電池技術改造,屆時電池轉換效率將提升到21.3%。
太陽能電池和組件的加速突破只是黃河公司改造升級、換擋加速的一個縮影。不到一年時間,黃河公司的光伏全產業鏈,整體呈現出成本一降再降、效率一升再升的態勢,并為未來領跑綠色發展打下了基礎。同時,黃河公司的發展,為青海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生態環境保護也做出了新的貢獻,真正把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青海時提出的“四個扎扎實實”落在了實處。
通過加快技術攻關改造,黃河公司的電子級多晶硅在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15%。經國家工信部確認,黃河公司多晶硅產品是國內唯一大規模集成電路用半導體材料,作為替代進口的戰略性新興材料進行推廣,打破了國外巨頭壟斷和國家集成電路基礎原材料全部依賴進口的局面。2017年5月24日,黃河公司正式推出國產高純電子級多晶硅產品——“黃河水電多晶硅”,打響中國制造的品牌。
電池片切片工藝技術改造,從80微米變為70微米金剛線細線切割技術,減少切縫損失,產量提升16.8%,成本降低29.3%,產能已提升到340兆瓦/年。目前,黃河公司正在全面推廣65微米金剛線切割技術,是國內第一批使用并推廣65微米金剛線的企業。
在光伏電站設計中,為了提高電站的整體轉化效率,一大批新產品、新技術投入應用,每兆瓦發電量提升20%左右,單位度電成本降低5%,極大地提升了系統效率。
“私人定制”的概念也被引入生產線。針對格爾木和海南共和地區的光譜特性,黃河公司在國內率先開展定制化電池及組件的研發應用工作。采用高量子效率電池工藝、反光貼膜材料和高反射背板材料、不累積風沙和落雪組件及荷載增強等設計,較常規組件可提升2%的發電量。
共和百兆瓦國家級太陽能發電實證基地,選用了國內外最先進的光伏設備,設有電池組件、逆變器、支架型式、設計對比、綜合對比5個試驗區,組件、逆變器2個室內外測試平臺,并預留后續新技術、新產品的試驗區。實證基地設備選用23種組件,21種逆變器,展示30種設計理念,13種跟蹤技術,涵蓋了全球光伏行業所有技術,共有121種技術及設計理念集中在同一光照資源之下同臺對比,由世界著名的太陽能研究所進行數據對比分析,力求取得最公正的實驗數據,指導我國光伏電站健康發展。
黃河公司還成功申報了國家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示范項目,承擔國家水光互補光伏發電“超級領跑者”項目,獲得國家首批光熱發電示范項目。
目前,黃河公司已經實現“集中監控、遠程診斷、實時維護”的智能化光伏電站建設及大數據分析。為了繼續提升光伏電站運維水平,黃河公司提出了解決光伏電站組件故障、性能衰減造成電量損失等行業共性問題的方案,研究開發了在線監測及數據對比分析系統等新技術,大幅度提高了電站組件投運率,降低故障率,并逐漸在全球范圍內廣泛應用。
重視技術和人才
從爆發式繁榮,到被外國企業“卡脖子”,再到逐漸進入規范有序、自主創新的時代,守著巨大市場的中國光伏產業仍任重道遠。拼產能、比大小不再是光伏人關注的焦點,比技術、拼實力、練內功成了光伏企業新的著力點。
深居西部,坐擁富集的光熱資源、業內先進的技術及高端的人才,國家電投黃河公司不會在未來的發展中甘于平凡。
2017年5月31日,王炳華赴黃河公司調研。王炳華要求黃河公司抓住青海省打造全國清潔能源示范省的契機,要乘勢而為,實現轉型發展;強力打造光伏產業,在青海省打造海西、海南州兩個千萬千瓦級清潔能源示范基地中扮演重要角色,將光伏發電作為集團公司的示范基地;要繼續加強光伏領域的科技創新,走創新創造之路,打造國家光伏產業的領軍企業。
著眼未來,無論是企業還是產業,最重要的還是技術和人才。
黃河公司已經與西寧市人民政府共同成立光伏產業技術中心,西寧為此制定了吸引高端人才、專業技術人才的特殊政策,建立了首席技師評審與獎勵辦法。青海省人民政府也將與國家電投共同打造能源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
2017年6月15日,光伏發電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籌備大會在北京召開。該聯盟由國家電投發起、黃河公司牽頭,在中國光伏發電產業領域是第一家。黃河公司將通過這個由產業鏈上下游對接、產學研用合作、資源共享的聯盟,把已經建成的百兆瓦國家級太陽能發電實證基地、水光互補項目、將要建設的多能互補示范項目等作為開展科學研究、技術交流的平臺,不斷總結提煉工作經驗與成果、完善國家標準,推動中國光伏發電規范有序發展。
黃河公司還將利用政府的優惠政策,不斷吸引高端技術人才和領軍人才,建設晶硅高效電池研發平臺,開展儲能技術研究和大規模儲能工廠關鍵技術研究、水光風儲多能互補關鍵技術研究,破解制約新能源發展瓶頸,提高新能源電能質量,確保電網安全。而在電子級多晶硅方面,黃河公司希望通過不斷改進生產工藝,提高質量和產量,降低成本,提高產品在國家集成電路用半導體的份額,從而成為國家戰略性新型材料的可靠供應商。
黃河公司的創新驅動、資源共享、綠色發展,不僅僅是一個企業的追求,更是中央企業經濟責任、政治責任、社會責任的使命擔當。(所用數據資料截止到6月底)
(國資報告記者 朱梓燁)